当下文学批评问题及其理念思考——以陕西本土文学批评为例
李徽昭;
摘要(Abstract):
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没有影响全国,与陕西文学创作叫响全国不甚相称。陕西批评家不能像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批评群体,及时关切文学新人新作,并为70后等年轻批评家提供发展平台,他们在省域内自我满足。孙新峰在《社会科学家》上撰文认为,陕西文学批评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或说明陕西文学批评出了问题,其主要症结是批评本体观念迷失、批评家身份认同迷茫、批评与对象间关系错位。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要焕发活力与生机,其批评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即:重置批评活动的本体观念,将批评视为文学文化活动整体的一部分,承认批评作为批评对象"他者"地位的存在;重建批评家的身份认同,批评家要认同和建立永不妥协、疏离而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身份;重构批评与对象间的关系,批评要通过不断自我警醒,与批评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与精神距离,进而建构起对位于对象的精神文化上的"反抗"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文学批评;他者化;身份认同;知识分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徽昭;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萨义德在论文《世俗批评》(详见(美)萨义德著,李自修译,《世界.文本.批评家》,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25,32)中认为,嫡属性(filiation)是由故土文化所产生的,属于自然和生命领域,而相对的“隶属性”则通过批判意识和学术研究所表现出来,其属于文化和社会。我们将这一概念缩小使用,每个批评家、作家都有自己的嫡属性生命文化,也有产生于离开故土文化后所受学校与社会教育所形成的隶属性文化。
- [1]孙新峰.文学批评的三足鼎立局面观察[J].社会科学家,2009,(11).
- [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36.
- [3]约翰.兰色姆.新批评[J].江苏教育出版社,3.
- [4]李继凯.全人视境中的观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
- [5](美)萨义德,李自修.世界.文本.批评家[M].北京:三联书店,2009.
- [6]贺绍俊.重构宏大叙述——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检讨[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 [7]李建军.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355;192-193.
- [8]邰科祥.当代商洛作家群论[M].三秦出版社,2005.192.
- [9](法)阿尔贝.蒂博代,赵坚.六说文学批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9.2;3;8;9;10.
- [10]李继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83.
- [11]李继凯.缺乏感受性的文学评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3).
- [12]何平.批评的自我批评[J].南方文坛,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