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阳祭祀活动中的神话传统——以云南汤果村女子太阳节为个案
王宪昭;
摘要(Abstract):
太阳崇拜和太阳祭祀是许多地区和不同民族所共有的古老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这种古老文化现象逐渐在民俗传统淡出或消逝,并最终导致某些具有人类学价值的文化记忆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甚至与当下生活不再发生关联。文章以云南省西畴县汤果村壮族农历二月初一举行的一个祭祀太阳的节日——女子太阳节为个案,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现存的有关神话传说文本,试图揭示这一民俗节日传统的神话学价值,提出这个节日的许多环节及仪式,在一定程度上记忆了古老的神话叙事传统,表现出太阳崇拜、原始巫术、性别禁忌、女性崇拜等相关文化内涵,可以作为神话生态的研究个案。
关键词(KeyWords): 节日祭祀;太阳节;太阳崇拜;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宪昭;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李娜.甘青地区史前陶器“太阳——鸟”形象之文化人类学意义[J].西北民族研究,2012,(4).
- [2]王守功.考古所见中国古代的太阳崇拜[J].中原文物,2001,(6).
- [3]陈见微,史向辉.北方民族的日崇拜[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2).
-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3.
- [5]王宪昭.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37-338.
- (1)本文参阅了玉荣的《伴随找回的太阳,让西畴魅力华丽绽放》、王明富的《北回归线上太阳神鸟腾飞的地方》、张邦兴的《西畴女子太阳节的文化基础和比较优势》等资料,也包括笔者对汤果村壮族歌手的访谈。文中除特定语境外不再一一标注。
- (1)乜閧,又称“乜星。泛指石器时代的“乜閧”制母系氏族社会里的“母皇、母王、女酋长”。
- (2)多巴,壮语刻骨记事之意。记事的主要内容是与“太阳鸟”和“月亮鸟”相关的日历,如较大的光芒较强的图案为太阳鸟图,较小的光芒较弱的图案为月亮鸟。其图案是壮族所称的周而复始的历算单位“稳”和“登”,汉译为“日”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