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法修正案模式之再思考
王玉珏;
摘要(Abstract):
97刑法颁布之后,采用刑法修正案模式对刑法典进行修正已成为一种常态模式。目前的刑事立法反映了刑事立法技术益发成熟与完善,也体现出我国犯罪化进程继续加快,进一步强调刑法的保障功能,突出刑罚处罚的前置性与重罚化。但是,刑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期冀用这一种方式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要在坚守刑事立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论证、详尽调研,考虑修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而谨慎从事。同时,妥善处理好刑法与前置性法律的关系,既强调刑法的独立性,也注意两者的协调。如果某一行为确实具备刑罚处罚的必要性,考虑能否运用刑法总则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加以明确。用足现有规定仍行不通,才考虑修法路径。注意完善法条内部关系,加强体系性研究,构建完整的刑法体系;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合理运用空白法条;加强实证研究,加强立法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避免法条虚置。
关键词(KeyWords): 刑法修正案;再思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学科编号:S30901);; 华东政法大学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HZK009)
作者(Author): 王玉珏;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秉志.刑法分则问题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4.257.
- [2]张明楷.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J].中国法学,2006,(4).
- [3]孙力,付强.对我国刑事立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A].戴玉忠,刘明祥.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34-36.
- [4]杨辉忠.我国刑法修正案实践与思考[A].戴玉忠,刘明祥.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68-69.
- [5]林山田.民国成立至今之特别刑法[J].台大法学论丛,21(1).
- [6]赵秉志,于志刚.中国台湾地区之单行刑法要论[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期.
- [7]赵秉志.刑法修正案(七)的宏观问题研讨[EB/OL].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09-07/24/con-tent1127677.htm?node=7879,访问日期:2010-12-25.
- [8](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邓正来.法律、立法与自由[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313.
- [9]张明楷.日本刑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法学,2006,(1).
- [10]刘宪权.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30.
- [11]车浩.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评《刑法修正案(七)》关于内幕交易罪的修改[J].政法论坛,2009,(3).
- [12]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3.
- [13](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8;67.
- [14]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8.413.
- [15]刘树德.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J].法学研究,2001,(2).
- [16]刘艳红.空白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以现代法治国家为背景的分析[J].中国法学,2004,(4).
- [17]汪太贤.20年中国法理学的嬗变及其时代课题[J].现代法学,1999,(5).
- [18](美)波斯纳,苏力.法理学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465.
- [19]白建军.法条与法理的实证分析——以刑法分则为例[M].法学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