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胡江华;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基于对近代唯心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唯物史观贯穿于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四个发展阶段的逻辑演进和对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与共同体形成相互依赖关系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三个维度。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三个内在规定性:在哲学立场上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上需要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价值目标上需要实现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并迈向"真正的共同体"。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虚幻共同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7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意识形态工作专项项目”: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课题编号:YS2017001)
作者(Author): 胡江华;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侯才.马克思的“个体”和“共同体”概念[J].哲学研究,2012(1):3-11.
- [2]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 [3]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0.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394.
-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8.51.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 [7]陈东英.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J].哲学动态,2010(5):10.
- [8]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阶段性问题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 [9]刘成群,晋跃冲.马克思恩格斯希腊罗马史观探析---从氏族共同体的束缚到个体的异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20-21.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3.
-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 [12]牟成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8.
- [13]张永红,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7(8):32.
- [14]刘同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18(7):10.
- [15]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8.
- [16]苏长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29.
- [17]习近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
- [18]Kori Schake:The United States Has Failed the Leadership Test(美国未能通过领导力测试),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12位顶尖国际事务专家预测:新冠大流行之后,世界将走向何方?[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 Detail_forward_6879092,2020-04-10.
- [19]郑永年.中西“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EB/OL].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c/7vf5C9Pms Ry,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