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批判、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匡亚明

    <正> 自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后,已逾四十年,成绩很大,但在如何正确批判、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这份珍贵的遗产问题上,虽然国内外、党内外学者专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还远不能说问题已经解决。特别是或者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或者漠然置之等混乱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刻不容缓的任务

    1991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

    维宁 ,玉霜

    <正> 匡亚明教授,江苏丹阳人,1906年生。1926年夏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和党的理论、新闻、宣传工作。历任《日日新报》主笔、《大众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政治研究院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林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现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吉林大学名誉教授、山东大学和曲阜师大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名誉主

    1991年05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最大限度地解放“第一生产力”

    林玉树,林宁,韩玉琪,王坚敏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新论断发表以后,引起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期发表《科技日报》总编辑林玉树等同志撰写的《最大限度地解放“第一生产力”》,今后我们还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

    1991年05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

    廖至柔,蒋克林

    <正> 世界经济经历了70年代漫长的“滞胀”阶段后,80年代初,又遭到世界最严重经济危机的袭击,致使国际贸易陷入1981年的零增长(0.8%)和1982年的负增长(一2%)困境。从1983年起,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回升,国际贸易也转负为正。1983年贸易量增长为3%,1984年猛增至8.8%,1985年又回到3%,1986年为3.5%,1987年降至3%,1988年又升至8·5%,1989年为7%。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80年代国际贸易是经历了起伏不定,曲折发展的过程。

    1991年05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营大中型企业要从部门经营转变为跨部门经营

    彭启彪,左晗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八五”计划把“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健全企业合理的经营机制为中心……”作为这个时期的基本任务,为此,本文试图从经营方式的转变谈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一、企业活力与部门内经营对企业活力的理解,目前已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企业活力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的平衡、应变和效应能力。其平衡能力是企业抵御外界干扰保持原有稳定状态的能力,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骚动和震荡时,平衡能力就发发挥保证企业性能稳

    1991年05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雪芹道释心态的深层辨析

    刘清平

    <正>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道释二宗常常流露出一种浑然不分的一体化倾向。例如,在第一回,他一开始就超越二者的种种具体区别,让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手并肩,共同将一块顽石自青埂峰携入红尘,由此引出“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然后又特意让号为“空空”的道人将这段故事传抄回来,并因此“易名为情僧”。》红楼梦》的这第一个精心构思的审美意象,适足以证明那种武断地认定曹雪芹在佛道两家中只取其一的观点的片面。不过,我们因此就佛老庄禅地泛泛并提,丝毫不考究它们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差异,同样会扭曲曹雪芹道释心态的真实面目,甚至还会把它笼统地

    1991年05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含泪谱成的乐章——中国古代女性诗才成因析

    龚维玲

    <正> 女性诗才的道路是一条艰难的旅程。她们为情而造文,用尽闺中力倾诉自己悲欢离合。她们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艰难的生活、痛苦的婚姻、长离别的哀愁等原因促使了相当一部分女性提起笔来倾诉满腔怨愁。这些女诗人创造了不少优秀作品,它们分别寄在不同的时期之内。妇女是怎样走上诗坛的?妇女为什么要作诗?妇女的诗歌与文人的诗歌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1991年05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神话意象到审美意象

    汪裕雄

    <正> 亚里斯多德以为,惊奇和困惑,使先民创造了神话。这是从认识论角度对神话起源的解答,如果从认识的根本——社会实践的历史角度来考察,神话及其支配下的原始巫术、图腾崇拜,则可以看作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特殊——满足方式通过虚拟造形加以满足的方式。在人类的实践能力尚难支配的那些领域,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需要,就不得不诉之于神力——幻想之中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1991年05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

    熊元义

    <正> 美英“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是我国文艺理论最近几年来出现的文学木体论的来源之一,国内的文学本体论的呼唤者也自觉地向“新批评”派寻觅理论武器。“新批评”派的文学本体论认为“我们得回到诗本身,绝不能离开诗”,国内有人也提出文学研究要“回复到自身”,由外到内,由着重考察文学的外部规律向深入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转移,即研究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文学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文学各种门类自身的结构方式和运动规律等等。文艺向审美属性和自身特殊规律转靠的过程中,文艺创作从a五倍节”t’于从物”a于十颗”

    1991年05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洪秀全与皇上帝.孔夫子

    钟文典

    <正> 研究一下洪秀全与皇上帝、孔夫子的关系,看一看他所创立的拜上帝教,其基本内核是属于以皇上帝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还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了解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革命,到底是要在中国推行所谓“神权政治”,还是要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很有意义的。

    1991年05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论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与番人并雄”的思想

    关武

    <正> 1859年4月,洪仁玕由香港辗转到达天京。不久,他向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进呈了《资政新篇》这个极其重要的系列资政书和其它革命文书,主张“革故鼎新”,建立“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并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与番人并雄”的新思想。在洪仁玕的著作中,“新”字显得十分突出和珍贵。这个新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他敢于面对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这一客观现实,大胆地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不仅要达到“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而且还要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并与国际社会并立竞存。这个新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为当时的中国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中

    1991年05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据太平天国时期会党运动的特点

    邵雍

    <正>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会党起义风起云涌,彼伏此起,呈现出一派宏观伟壮观但又错综复杂的景象。在这些众多的会党起义中有没有新的特点;如果有又是哪些?形成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旨在讨论上述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鸦片战争已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太平天国时期的会党起义必然带有新的特色。太平天国时期会党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它已经开始具有反侵略的性质。起义的会党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并提出与各国平等的主张。两广天地会在起义檄文中既声讨了清政府残酷的封建统治,又揭露清政府“竭库和番,此处输而彼处受。不念民仇国宝,只晓私党图荣”。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斗中攻陷津、京,烧杀抢掠,两广

    1991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太平天国革命在桂林

    盘福东

    <正>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围攻桂林之役,是太平天国起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经过比较曲折。在持续32天的时间里,太平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历经了大小水陆24战,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为后来的挥师北上北伐中原,攻取南京奠定了基础。关于桂林战役的一些问题,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作过很多考证研究,为后来者认识太平军围攻桂林之役作出了贡献。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深入研究围攻桂林之役,从各种文献,方志、论著、泰谕、书

    1991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流动论的政治分析

    杨光斌

    <正> 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中,有的人根本不承认阶级这种宏观的社会结构存在,有人则承认社会宏观结构,但是用阶层论代替阶级论。在否定对社会进行阶级划分的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多维性。韦伯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关系并非经济分化的唯一原因,与此相反,这种关系对于产生阶级的各种市场关系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另外,阶级观念显得太狭隘,仅局限于经济范畴,他强调社会分层的多维性,提出了地位群体观念。二战以后的西方社会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韦伯这种社会学说的影响。西方社会学的社会阶层是根据任何一种不平等现象或社会差别而将人们划分出的等级层次。具体说来,主要是以收入、职业、教育程度、影响力、生活水平等标准来划分阶层的。

    1991年05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荀子的礼治模式

    李克海

    <正> 战国时代,荀子和孟子开辟了孔子儒学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法律、艺术、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儒家化的基础。而如果说孟子在思想层次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浸入了儒家的价值论和精神,那么,荀子则在实践层次上塑造了中国礼治的基本形态。荀子认为,“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这段表述简明地概括了其礼治模式的基本方面。“礼始乎棁”是说礼始于对人本性的的收敛和约束。“成乎文”是指礼落实到礼之文饰上面,使礼具有规范的实在性。这种礼的规范性在孔孟那里具有外在规范和内在道德的双重意义,而在荀子的礼学思想中,过多过重地强调外在规范性,并借助政治、法律的权

    1991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藏富于民”的思想探析

    钱宗范

    <正>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封建统治者提出、宣传和实行过“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家,而到清代康、雍、乾三皇帝时在实行中贯彻最力,对当时封建国家的稳定、富裕、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种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精华。但是建国以来有关思想

    1991年05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九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问题

    南振华

    <正> 八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战略着眼点在于解决“无法可依”这一主要矛盾。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国的立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据统计,从1979年至1989年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和补充的法律、法规就达153件,超过前30年的总和。国务院制定了近600件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有80%是1979年以后制定的。以上数字表明,十年来我国立

    1991年05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建构

    陈波

    <正> 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要想把认识的成果巩固下来,就只能通过语言,语言是同人的思维和认识直接相联系的,它能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或认识成果用词或句子记载下来.从而使其获得了一定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这正如尼尔所说;“一切科学只是从正确阅读的艺术,即语文学,发展到其成熟阶段时,才获得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科学认识的成果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转化为一种理论,而理论的载体又

    1991年05期 80-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申玉堂

    <正>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动力系统的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自觉能动状态,集中注意力,指向目标——学习对象。在这个学习动力系统中,兴趣具有特殊意义、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能动性中很现实而又很活跃的成份,是诱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它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兴趣越浓,动力越大,积极性越高,效果越好;兴趣越淡化,动力越小,积极性越低,效果越差。显而易见,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中心,因而古令中外许多教育家都肯定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俄国教育家乌由斯基就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1991年05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现代领导与调查研究

    黄秀英

    <正> 现代领导,是指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统御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的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而调查研究则是人们了解情况和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现代领导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说它是基础性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调查研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题。领导决策是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优化方案选择的过程。进行这种选择,首先必须对与预定目标有关的各种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而要做到透彻的了解,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深入到那个事物当中去,同那个事物

    1991年05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指”禅随笔:指“一”

    陈绶祥

    <正> 小时候喜欢问问题,大人给缠得不耐烦,于是就反问我:“你干嘛要提这个问题?”我便瞠目结舌只好作罢。因为我其实并不想问问题,而只是想引起大人们注意而对我进行爱抚、赞誊、关怀甚或讨厌;用时髦的话说,是得了“表现欲与被爱综合症”。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原因,使得孩子们要向别人提问,因为孩子们的确有比大人更完整、更固执的自我认识体系,他们可以口答一切问题,他们才是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体现。那时我就知道这些,但我并不知道用”“请君入瓮”的办法,用“你为什么要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来无休止地与大人缠下去,让任何一个问题变成那些哲学家们引以为神圣的、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我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冠冕堂皇的做“学问”

    1991年05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家务的社会经济意义

    李宝元

    <正> 家务即家庭劳务,是指以家庭为基本场所,家庭劳务者运用家庭劳务资料,生产、强化或调剂家庭劳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机能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如生育孩子、买菜做饭、哺养幼儿、护理老人等,都属家庭劳务。家庭劳务活动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家庭的基础产业性质所决定的。家庭产业在人口生产领域所处的地位,就象农业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处的地位一样,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其他人口生产部门所需的劳务力和劳务对象(如教育产业的教职工和学生等),乃至从事各种物质生产劳动的劳动力,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家庭生产。在一定时期,家庭劳务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及其提高程度,家庭生产的规模和范围、深度和潜力的大小,都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状况。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家庭生产社会化程度会随之提高,原来由家庭劳务者承担的活动如幼儿教育、老人瞻养等会从家庭产业中逐渐分

    1991年05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