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引

    刘诗白

    <正>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多、底子薄的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亿万人民坚苦卓绝,长期奋斗;要绕过许多急流险滩,克服重重困难,因此,更需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引。当前我们面临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九十年代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振兴,我们需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导向作用。为此,要求人们认真学习、研究、探索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和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是当

    1992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刘诗白教授

    崔青林

    <正> 刘诗白,四川省万县人,现任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民盟成员。 刘诗白教授生于1925年。194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解放后,先后在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外国经济史、当代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历任四川财经学院经济系主任、副院长、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兼出版社社长、大型经济理论刊物《经济学家》主编、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经济学分组成员、四川省政协第三至六届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民大会代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1992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国际技术转移剖视

    苏开源

    <正> 90年代将形成本世纪以来国际技术大转移的新高潮。本文力图在剖视国际技术转移大势、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方略作一探讨。 一、90年代国际技术转移的客观依据 国际技术转移,系指高新和相对低旧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或输入的流动过程。其流向,有“北北流动”、“北南流动”和“南南流动”三大类。“北北流动”即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它以高新技术互补为主。“北南流动”系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在南北国家科技发展水准大悬殊的情势下,这一流动则以非高新的中低档技术输出为主。“南南流动”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它往往是合作、互惠和公平的。

    1992年04期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一生产力”观点对传统认识的变革

    吴宏放

    <正>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传统认识上的生产力结构考查观的变革。 传统认识上的生产力结构主要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这种认识的局限在于仅从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的静态方面去考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而忽视了从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与科技有机结合的动态方面去考查。 人类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在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前,由于科学技术尚未形成独立的知识形态和理论体系,它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的经验和技术、技能应用于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科学技术成长为系统的和全面的科学。从此开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突出的标志是从18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相继发生的两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迅猛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这两次技术革命中发现了“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并由此得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结论。

    1992年04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技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刘连德

    <正> 同科学技术与提高生产力水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一样,科学技术与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科技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对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着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对经济的传统经营方式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给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对新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进程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起着重要保障作用。下面拟就科学技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些作用分别作阐述。 ——科技发展迫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我们的传统经济体制是长期高度集中,片面追求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搞粗放经营的体制,这种体制由于过份强调人与物量上的投放,而忽特了科技和管理的作用;由于过份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1992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企业的工资、晋升制度探析

    刘凤嵩

    <正>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对欧美各国的出口急剧上升,以致与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之间发生了贸易摩擦。 促使日本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迅速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最令人瞩目的企业职工高度的工作积极性。那么,为什么日本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会这样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日本企业的人事、劳动管理制度。 工资、晋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 战后的十年内,日本的企业管理主要是根据美国的经济学家泰勒的分工负责管理论和重视人际关系的管理论。分工负责管理论的基础在于把人看成是靠金钱以及其它报酬来刺激的所谓“经济人”;而重严人际关系的管理论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重视人际关系的所谓“社会人”上。

    1992年04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地区产业政策的一些认识

    曾为益

    <正> 对地区是否应当有产业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应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地区产业政策的存在会削弱国家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人认为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地区产业政策的指导。实践中,各地区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另一方面又缺乏较完善的地区产业政策指导,地区产业发展呈现一定的盲目性,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进。本文试图就地区产业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992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村金融

    扈远庆

    <正>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农村当前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能够满足农民多种需要,多方面为农村服务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服务专业化。根据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需要,组织专业机构进行生产,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如成立科技开发公司、专门进行科学技术的运用开发,开展科技兴农;成立农业机械加工公司,专门进行农副产品加工;成立种子公司,专门培育先进良种;成立饲料公司、专门配制猪、牛、羊饲料;成立运输公司、专门搞对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运输等,均属服务专业传范畴;(2)服务系统化。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农民的多种方面,多种类型需要,例如,可组织产、工、销一条龙,把农产品的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联系起来,配套成为一条龙,如牧、工、商一条龙,或渔、工、商一条龙等均系此类型,从而使服务系统化;(3)服务综合化。为使农业经济发展中,对外有人负责,促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销能力增强,实行工艺流程专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工效,对各有关主

    1992年04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伊尹

    龚维英

    <正> 殷商开国大臣伊尹是上古史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但对其认识可谓南辕北辙。晚周百家争鸣,古史人物受到诸子的随心所欲的梳妆打扮。以影响最大的儒家而言,孔夫子高足子夏已言:“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

    1992年04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元代的书会

    阙真

    <正> 元代的书会,在元代社会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书<录鬼薄>后》说:《录鬼薄》作者钟嗣成“载前辈玉京书会、燕赵才人……自全之解元董先生,并元初关汉卿已斋叟以下,前后凡百五十一人。”元代确实有很多“书会”,例如: 玉京书会。玉京即大都(今北京)。估计关汉卿、白朴、孟汉卿、岳伯川、赵子祥、赵公铺等人都属玉京书会。根据是《录鬼薄》及贾仲明的吊词:

    1992年04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清末广西财政试析

    李玉军

    <正> 广西财政在清末咸同年间开始发生根本变化。随着内扰外患日急,财政支出日益膨胀,收支失衡。广西大吏为平衡财政,继咸丰八年(1859年)设卡抽收厘金(商品过境税)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至三十四年间两次大规模增捐加税。结果广西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咸丰前为80余万两, 1905年为161万余两,宣统元年(1909年)高达526万两。但财政支出增长更快,由咸丰前的70余万两,增加到光绪三十四年的499万两,宣统元年更高达554万两。依然是入不敷出,财政赤字连年增大:光绪三十四年是10余万两,宣统元年是28万两,宣统二年升到184万两,几乎是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清末几任广西巡抚柯逢时,林绍年、张鸣岐在奏折中都提到“民穷财尽,筹费为艰”,“人才消乏,财政困难”,“时为财竭”等语。库存空虚,财源枯竭,广西财政危机愈陷愈深,举凡内政、边防政策深受影响,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石严重动摇,辛亥革命的成功绝非偶然。

    1992年04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陈炎

    <正> 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其宏篇巨著《历史研究》中曾经提出过“挑战与应战”的著名观点,按照这一观点,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对于“挑战”的“应战”。所谓“挑战”,就是外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向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容回避的课题;而所谓“应战”,就是人们在这些课题的要求下调动主观能动性而产生的文化对策。因此,每一次“应战”的成功,都会导致一种文化模式的出现或变革;而每一次“应战”的失败,都会导致一种文化模式的衰亡和破产。根据这种理论来审视儒家文化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儒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四次重大的“挑战”,而相对于这些挑战的每一次“应战”,都使儒学获得了一种历史性的丰富与变革。 在上古时代,由于我们的祖先受到了特殊的自然环境——黄河的“挑战”,因而不得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过早地促成了社会结构的发育,以便能够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992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整合:文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丁少伦

    <正> 在当今这样一个各种文化剧烈冲突的时代,我们大都经受了各种思想热潮震撼,这无疑为时代建构更为博大深厚的新文化提供了准备。然而,当形态各异的文化思潮纷然杂陈于精神舞台上时,我们竟茫然不知所措了,即不知如何进行选择了。笔者认为,文化选择问题是文化建设中最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研究课题,但遗憾的是,它似乎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特别注意。固然,近年来关于文化定义、范围、功能等等的讨论作为基本理论的建设是必要的,但面对上述“文化建设的历史选择”,如果我们仍沉浸于文化的“永恒”课题而不能自拔,难道不是某种失职吗?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选择呢?从原则上说,对各种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笔者认为这一原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是需要有经过严格的逻辑判断推导

    1992年04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斯拉夫民族问题探析

    严美蓉

    <正> 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指原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下同)的民族矛盾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不安。自80年代以来,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似野火蔓延,且逐渐升级,最终导致南斯拉夫的彻底解体。 一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的巴尔干半岛西北部,面积25.5万多平方公里。它西临亚得里亚海,北、东、南分别与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利亚、希腊和阿尔尼亚为邻。南斯拉夫系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和墨塞哥维那、黑山等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隶属于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20多个民族,然而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是南斯拉夫最大的两个共和国,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3和1/5。同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1992年04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识论的文化意蕴

    廖小平

    <正> 一般而言,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观念形态或精神形态的文化。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就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转引自庄锡昌主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99—100页);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甚至包括创造活动本身。如俄国民族学家勃罗姆列伊所说的:广义的文化,也就是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的有明确目标的特殊活动方式及其结果的总和。”(尤·勃罗姆列尹.《民族和民族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0页) 本文所论的文化,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因此,人们的认识活动以及对这一活动之反思的认识理论,毫无疑问内蕴着文化意义。认识活动是在人类自身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之中进行的,因此,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通过劳动一旦脱离动物

    1992年04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人权的充分实现

    王睟宇

    <正> “人权”口号是资产阶级最先提出来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事实上从来也没有按照他们所提出的人权内容真正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权的实现。我国向全世界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权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维护人权和不断改善人权状况不遗余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指出了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继续促进人权的发展,努力达到中国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实现充分人权的崇高目标,仍然是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1992年04期 63-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创造性发展

    彭琪芳

    <正> 人权,是人身自由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受社会制度制约,是历史的,阶级的范畴,因而也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历史上和现实上,各阶级都有自己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就是在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础上弃糟汲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武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维护无产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权传统,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一、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 国家主权,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行使国家权利的完全自主性,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干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独立和主权,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保障,只能任人宰割蹂躏,便绝无自己的人权可言。这是一个国家维护、保障本国公民人权的前提条件,是人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所在。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人权实现的

    1992年04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造者的角色和位置——宗教中的人与文学中的人

    蔡毅

    <正> 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到何方去?人究竟是万物之灵长,还是一种卑微的生灵,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还是上帝的子民?这类疑问从来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经常思索探询的问题,宗教和文学毫无例外地也会要涉及这类问题,但两者对此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下面试作比较和论述。 一、人——创造者还是奴仆? 按照常理来说,宗教和文学都是人创造的并为人服务的东西,这对于现代的普通民众而言似乎是非常明确毫无疑义的,但对人类的祖先——远古先民来说,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倘若我们再换一种眼光,用科学和历史的眼光来研究看待这一问题,那情况也同样并不简单。 在各种宗教看来,人皆是神、是上帝、安拉创造出来后,没有神的创造,人类就不会诞生。例如基督教便认为:上帝是天地的主宰、万物的创造者,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

    1992年04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景观文学

    陈石

    <正> 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给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已任的文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它要求文学为开发、宣传旅游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的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的重托,创作了大量的描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的优美篇章,形成了以反映旅游景观为轴心的文学作品序列。本文拟从旅游景观的角度,把这类文学作品序列,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现象看待,并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研究。 一:景观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景观文学,是指以旅游景观为摹写对象或与旅游景观有关的文学作品及其文学现象,它是旅游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992年04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茅家琦教授防谈录

    史葆华

    <正> 茅家琦教授祖籍江苏镇江,1952年生。整个小学、中学生活是在江苏泰县度过的。195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并留校工作。在以后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先后发表了大量论著,成为我国太平天国史等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茅先生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等职。“史葆华”是南京大学两位博士研究生的署名。 史葆华(以下简称史):茅先生,听说你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学,后来怎么走到太平天国史研究道路上来了? 茅家琦教授(以下简称茅):我是1947年考入中央大学经济系,1951年毕业后就留在南京大学工作的。大学时代,我就对中国近代史有兴趣。五十年代初,太平天国史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加上包括一代宗师

    1992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死生一如的生命情调

    杜宇民

    <正> 《庄子》一书多寓言、重言和厄言,“以厄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以下均注篇名),凝聚了荆楚文化里浓厚的神话气息,庄子以象征的笔法点化了自然界的山水禽羽,在生命中饱蘸了田原山川的灵秀。(这同代表中原文化系统的儒学仅以人格安放于山水中间的人本思想正好异趣)在他的濠梁之辩里,蝴蝶梦中无不浸润了这种浪漫仙羽的神韵气赋。 寓言使横际于自然和人之间的隔阂冰释了,人的个体生命融于宇宙生命之中,浑然同体,浩然同流。质言之,这已然就是道家

    1992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党领导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

    韦文华

    <正>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桂林奔腾着抗日文化运动的巨澜。这个运动有力地配合着党的政治斗争和全面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军事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领导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进行总结。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如有错误之处,望识者批评指正。 一、党必须掌握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领导权,保证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发生于1938年冬,持续达6年之久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继续和发展。

    1992年04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改进增值税现行计算法的思考

    张源沛

    <正> 增值税在我市已实施几年,它的现行计算法“销售实耗扣税法”和“价税分流购进扣税法”(简称“购进扣税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现行会计核算和征管检查方面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使用“无税成本法”核算,既弥补了“销售实耗扣税法”“购进扣税法”的不足之处,又有利于增值税的推行及探索价外税的路子。 一、现行“销售实耗扣税法”和“购进扣税法”利弊剖析 “销售实耗扣税法”是以“生产费用表”和“商品产品成本表”或“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为主要依据计算扣税额。其主要优点是:扣税与销售同步,销售多少扣税多少,能够保持税收收入与企业利润的稳定。但是,在依据产品销售环节找不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外购扣除项目的扣税数据时,必须从完工产品的成本中找,而成本帐上又没有专门项目来反映扣税数据,这样只能在成本中通过挑、剔、协商等工序筛选,进行帐外计算,求出成本扣税率。运用帐外计算,容易出现弊端。

    1992年04期 95-9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