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刘纲纪实践美学观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

    吴冶平,章辉

    刘纲纪的实践美学观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自由论为理论核心,以审美反映论为艺术本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刘纲纪对中国美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践美学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义为实践对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这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特征;况且,用自由的哲学含义去界定审美活动并不合适;至于力图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规定美的特性,认为美是人类物质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才能自由发展的表现等观点,暴露出了刘纲纪美学中存在诸多难以圆说的地方。

    2004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纲纪实践美学观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

    吴冶平,章辉

    刘纲纪的实践美学观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自由论为理论核心,以审美反映论为艺术本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刘纲纪对中国美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践美学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义为实践对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这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特征;况且,用自由的哲学含义去界定审美活动并不合适;至于力图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规定美的特性,认为美是人类物质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才能自由发展的表现等观点,暴露出了刘纲纪美学中存在诸多难以圆说的地方。

    2004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创造力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

    赵春音

    本文在传统的创造力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进行“范式”转换的问题,亦即应将人性化的视角或眼光溶入当前的创造力研究之中。

    2004年02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创造力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

    赵春音

    本文在传统的创造力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进行“范式”转换的问题,亦即应将人性化的视角或眼光溶入当前的创造力研究之中。

    2004年02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文学史学的历史感浅析

    齐浚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一个供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很有必要。撰写文学史,要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念,厘清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2004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文学史学的历史感浅析

    齐浚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一个供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很有必要。撰写文学史,要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念,厘清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2004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胡辉杰,汪云霞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2004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胡辉杰,汪云霞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2004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唐诗中的隐逸旋律

    李红霞

    隐逸是唐诗的一贯主题,唐代隐逸诗的大量出现是唐代群体作家隐逸人格的衍变发展在艺术创作中的必然反映。本文从历时性角度出发,勾勒唐代隐逸主题的嬗变轨迹,辨析不同历史阶段唐人隐逸生活情趣、精神风貌之不同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004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唐诗中的隐逸旋律

    李红霞

    隐逸是唐诗的一贯主题,唐代隐逸诗的大量出现是唐代群体作家隐逸人格的衍变发展在艺术创作中的必然反映。本文从历时性角度出发,勾勒唐代隐逸主题的嬗变轨迹,辨析不同历史阶段唐人隐逸生活情趣、精神风貌之不同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004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后村的写景诗

    王述尧

    后村的写景诗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接受王维、姚贾和四灵的过程;其次是接受韩愈、孟郊等人的过程;最后是一个熔铸议论,超越写景的过程。后村写景诗的特点首先是直书所见,绝无“滑溜机械”的缺点;其次,后村出游时对古人的碑帖和题诗尤为感兴趣,总是一目十行地诵读或者长时间地把玩。因此,后村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2004年02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后村的写景诗

    王述尧

    后村的写景诗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接受王维、姚贾和四灵的过程;其次是接受韩愈、孟郊等人的过程;最后是一个熔铸议论,超越写景的过程。后村写景诗的特点首先是直书所见,绝无“滑溜机械”的缺点;其次,后村出游时对古人的碑帖和题诗尤为感兴趣,总是一目十行地诵读或者长时间地把玩。因此,后村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2004年02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省思

    杨杰,凌文辁,方俐洛

    本文通过系统剖析中国企业对企业伦理建设的态度以及企业伦理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内容及方式方法,提出(1)企业伦理建设是中国企业适应21世纪日益开放和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必然选择;(2)企业伦理建设应宜早不宜晚,宜真不宜假;(3)企业伦理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服从和服务于“成人达己,共生共存,多样协调”的企业发展终极目标;(4)企业伦理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起一整套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终极目标的、适应当前企业生存环境、植根于民族文化、并为员工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价值体系;(5)企业伦理建设要强调社会公义与集体利益;(6)企业伦理建设的方式方法选择要坚持中国特色。

    2004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省思

    杨杰,凌文辁,方俐洛

    本文通过系统剖析中国企业对企业伦理建设的态度以及企业伦理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内容及方式方法,提出(1)企业伦理建设是中国企业适应21世纪日益开放和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必然选择;(2)企业伦理建设应宜早不宜晚,宜真不宜假;(3)企业伦理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服从和服务于“成人达己,共生共存,多样协调”的企业发展终极目标;(4)企业伦理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起一整套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终极目标的、适应当前企业生存环境、植根于民族文化、并为员工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价值体系;(5)企业伦理建设要强调社会公义与集体利益;(6)企业伦理建设的方式方法选择要坚持中国特色。

    2004年02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力资本产权与现代公司治理的互动性分析

    洪联英,罗能生

    现实中,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动态性是公司治理的本质特性,本文明确提出了动态治理的合理内涵;并认为人力资本产权优化与公司的动态治理之间存在互动性关系现代公司动态治理过程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非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博弈过程,本质上促进了人力资本产权优化过程;人力资本产权优化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公司动态治理。这层内在逻辑关系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些现实启示。

    2004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人力资本产权与现代公司治理的互动性分析

    洪联英,罗能生

    现实中,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动态性是公司治理的本质特性,本文明确提出了动态治理的合理内涵;并认为人力资本产权优化与公司的动态治理之间存在互动性关系现代公司动态治理过程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非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博弈过程,本质上促进了人力资本产权优化过程;人力资本产权优化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公司动态治理。这层内在逻辑关系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些现实启示。

    2004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评CEPA

    蔡冰菲

    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则通过国家(地区)间的谈判联结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风险得到控制与化解。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CEPA,与传统的制度安排相比具有独创性,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自由贸易的实际运作中,应当将CEPA及其他影响两地经贸关系的各种法律因素有机整合为一体,使之起到协调的作用。

    2004年02期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评CEPA

    蔡冰菲

    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则通过国家(地区)间的谈判联结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风险得到控制与化解。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CEPA,与传统的制度安排相比具有独创性,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自由贸易的实际运作中,应当将CEPA及其他影响两地经贸关系的各种法律因素有机整合为一体,使之起到协调的作用。

    2004年02期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投资对投资工具和契约条款的运用

    郭艳,蔡敏,胡波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由于新兴创业企业存在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无形资产比例过高、企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原因,因而具有较高的风险,并因此很难从传统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或公开上市)获得间接或直接融资。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慎调查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投资工具和契约条款的适当运用进行风险管理。

    2004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投资对投资工具和契约条款的运用

    郭艳,蔡敏,胡波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由于新兴创业企业存在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无形资产比例过高、企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原因,因而具有较高的风险,并因此很难从传统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或公开上市)获得间接或直接融资。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慎调查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投资工具和契约条款的适当运用进行风险管理。

    2004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风险社会与全球治理

    刘挺

    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而当今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形塑出一个全球性的“风险社会”。这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以来的建立在现代民族国家基础上的风险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而“全球治理”由于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权力运行向度的多元性和治理范围的广泛性,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管理全球化时代的风险的有效路径。

    2004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风险社会与全球治理

    刘挺

    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而当今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形塑出一个全球性的“风险社会”。这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以来的建立在现代民族国家基础上的风险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而“全球治理”由于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权力运行向度的多元性和治理范围的广泛性,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管理全球化时代的风险的有效路径。

    2004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构想

    王荐

    庭前证据展示,是检察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提高司法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司法公正,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也存在权利失衡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中证据展示现状和诉讼价值的分析,提出证据展示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关于主体、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2004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构想

    王荐

    庭前证据展示,是检察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提高司法效率,最大可能地实现司法公正,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也存在权利失衡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中证据展示现状和诉讼价值的分析,提出证据展示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关于主体、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2004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侦查监督角度分析我国的检警关系

    文东福

    检警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出发,比较研究我国检警关系之特点与不足,指出侦查监督不力不利于公正,以及检警配合不力影响效率等我国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完善立法、充实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的具体内容以及建立制度、积极开展引导侦察、取证等途径构建新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检警关系。

    2004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侦查监督角度分析我国的检警关系

    文东福

    检警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出发,比较研究我国检警关系之特点与不足,指出侦查监督不力不利于公正,以及检警配合不力影响效率等我国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完善立法、充实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的具体内容以及建立制度、积极开展引导侦察、取证等途径构建新时期符合中国国情的检警关系。

    2004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由心证:证据评价方式和标准

    倪业群,陈祖权

    自由心证是司法裁判人员认定证据和事实的一项原则,是现代司法证明的方式,它不仅符合诉讼认识的真理性,而且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要使自由心证最大限度地接近、符合客观事实,防止心证恣意,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司法人员较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作保障。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这一原则。

    2004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自由心证:证据评价方式和标准

    倪业群,陈祖权

    自由心证是司法裁判人员认定证据和事实的一项原则,是现代司法证明的方式,它不仅符合诉讼认识的真理性,而且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要使自由心证最大限度地接近、符合客观事实,防止心证恣意,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司法人员较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作保障。我国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这一原则。

    2004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空白刑法规范的机理、功能及立法安排分析

    莫晓宇

    空白刑法规范是成文法系国家中较普遍的立法现象,有着必然性的生成机理和特定的功能。我国现行刑法对空白刑法规范的立法安排体现出了科学性;同时,现行刑法也应建立起对参照性规范内容重大变更的动态提示机制,并将部分要素说明型空白刑法规范变为完整的刑法规范,另外应加强对绝对空白刑法规范的刑法表述。

    2004年02期 62-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空白刑法规范的机理、功能及立法安排分析

    莫晓宇

    空白刑法规范是成文法系国家中较普遍的立法现象,有着必然性的生成机理和特定的功能。我国现行刑法对空白刑法规范的立法安排体现出了科学性;同时,现行刑法也应建立起对参照性规范内容重大变更的动态提示机制,并将部分要素说明型空白刑法规范变为完整的刑法规范,另外应加强对绝对空白刑法规范的刑法表述。

    2004年02期 62-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虚拟财产”的物权保护

    邓佑文,李长江

    物权客体对有体物的突破,反映了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物权客体扩大化的趋势,在“虚拟经济”支配“实物经济”的新经济时代,物权客体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近来,网络设计、运营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虚拟财产权”纠纷及诉讼的出现已凸显了这一必要性。笔者正是从这些纠纷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入手,对物权客体的范畴进行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剖析和拓展,论证了“虚拟财产”的“物”性(财产性)和对其进行物权保护的必要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构提出了若干设想。

    2004年02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2 ] |[阅读次数:0 ]
  • “虚拟财产”的物权保护

    邓佑文,李长江

    物权客体对有体物的突破,反映了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物权客体扩大化的趋势,在“虚拟经济”支配“实物经济”的新经济时代,物权客体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近来,网络设计、运营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虚拟财产权”纠纷及诉讼的出现已凸显了这一必要性。笔者正是从这些纠纷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入手,对物权客体的范畴进行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剖析和拓展,论证了“虚拟财产”的“物”性(财产性)和对其进行物权保护的必要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虚拟财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构提出了若干设想。

    2004年02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2 ] |[阅读次数:0 ]
  • 群体版权的法理基础及其实现

    杨勇胜

    依据版权法“取得作者资格的机会平等”的精神和“创作取得版权”的原则,创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群体应当有权以创作的事实行为取得作者的身份资格,以集体的名义享有群体版权。为方便群体版权的行使,可通过立法拟制一个由群体代表组成的组织,“委托”该组织行使群体授予的集体版权。有关群体难以自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其权利时,可以向国家授权,由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能部门来实现群体的版权利益。

    2004年02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群体版权的法理基础及其实现

    杨勇胜

    依据版权法“取得作者资格的机会平等”的精神和“创作取得版权”的原则,创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群体应当有权以创作的事实行为取得作者的身份资格,以集体的名义享有群体版权。为方便群体版权的行使,可通过立法拟制一个由群体代表组成的组织,“委托”该组织行使群体授予的集体版权。有关群体难以自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其权利时,可以向国家授权,由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能部门来实现群体的版权利益。

    2004年02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褚金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展开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04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褚金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展开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04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李宗玲

    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社会实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

    2004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再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李宗玲

    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社会实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

    2004年0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的发展对城市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董菡芙

    在网络兴起的今天,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类的发展,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点和变化。网络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尤其是城市家庭生活质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004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的发展对城市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董菡芙

    在网络兴起的今天,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类的发展,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点和变化。网络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尤其是城市家庭生活质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004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社会预警系统刻不容缓

    黄秀娟

    众多调查统计数据均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状况已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并就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社会预警系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4年02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社会预警系统刻不容缓

    黄秀娟

    众多调查统计数据均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状况已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并就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社会预警系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4年02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当代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塑造

    吴清一

    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以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和理性精神为主要支柱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科学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基础,而目前有一部分研究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科学精神,因而塑造研究生的科学精神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为此,应加强三个结合,即静态反思和动态促进相结合、示范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04年02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当代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塑造

    吴清一

    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以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和理性精神为主要支柱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科学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基础,而目前有一部分研究生不同程度地缺乏科学精神,因而塑造研究生的科学精神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为此,应加强三个结合,即静态反思和动态促进相结合、示范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04年02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民国时期旅游的近代化

    贾鸿雁

    民国时期,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国内各项旅游条件改善而时局又一直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旅游发展以抗战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旅游活动更加普及、旅游方式和内容日趋丰富、集团旅游兴起、近代旅游理论研究发端等一系列近代化特征。

    2004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民国时期旅游的近代化

    贾鸿雁

    民国时期,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国内各项旅游条件改善而时局又一直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旅游发展以抗战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旅游活动更加普及、旅游方式和内容日趋丰富、集团旅游兴起、近代旅游理论研究发端等一系列近代化特征。

    2004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知名网站面临的网络攻击与防御——以桂林旅游网为例

    蒋方敏

    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跟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便利快捷途径。知名网站安全问题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网络攻击与防患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长期存在的攻守关系。本文探讨了网络建设中这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2004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知名网站面临的网络攻击与防御——以桂林旅游网为例

    蒋方敏

    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跟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便利快捷途径。知名网站安全问题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网络攻击与防患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长期存在的攻守关系。本文探讨了网络建设中这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2004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我国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颜丽丽,朱海森

    我国城市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许多生态问题。本文从我国城市旅游存在的生态问题出发,应用生态文化的理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措施。

    2004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我国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颜丽丽,朱海森

    我国城市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许多生态问题。本文从我国城市旅游存在的生态问题出发,应用生态文化的理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措施。

    2004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田喜洲

    随着我国古镇旅游热的兴起,古镇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环境恶化,民族文化褪变。本文通过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生态与文化污染破坏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保护措施。

    2004年02期 93-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田喜洲

    随着我国古镇旅游热的兴起,古镇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环境恶化,民族文化褪变。本文通过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生态与文化污染破坏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保护措施。

    2004年02期 93-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蔡晓梅,甘巧林,张朝枝

    本文拟在调查广州各类餐馆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广州城区各类餐馆布局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如下特征(1)餐馆数量由中心商务区逐渐向外围递减;(2)粤菜馆居主导地位,由中心商务区向边缘区呈纺锤型分布;(3)湘、川菜馆集中分布于“纺锤”的两极。形成该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商业文化的强烈冲击,

    2004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蔡晓梅,甘巧林,张朝枝

    本文拟在调查广州各类餐馆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广州城区各类餐馆布局现状调查分析发现,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如下特征(1)餐馆数量由中心商务区逐渐向外围递减;(2)粤菜馆居主导地位,由中心商务区向边缘区呈纺锤型分布;(3)湘、川菜馆集中分布于“纺锤”的两极。形成该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商业文化的强烈冲击,

    2004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

    杨俐

    发展城市旅游必须与城市的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城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把城市旅游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城市生态旅游的新模式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探讨如何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以促进城市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整个城市社区存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旅游新模式。

    2004年02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

    杨俐

    发展城市旅游必须与城市的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城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把城市旅游开发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城市生态旅游的新模式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探讨如何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以促进城市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整个城市社区存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城市旅游新模式。

    2004年02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环境容量的动态分析——生命周期理论与木桶原理的应用

    刘少湃,吴国清

    如何确定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序列角度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性把握;应用木桶原理,从空间分布角度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为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2004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环境容量的动态分析——生命周期理论与木桶原理的应用

    刘少湃,吴国清

    如何确定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序列角度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性把握;应用木桶原理,从空间分布角度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为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2004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

    王华,江晓云

    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作为新兴的、颇受关注的市场,我国经济型酒店应以国内大众市场为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市场提供“经济、方便、卫生、安全”的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酒店产品,走规模化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才能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004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

    王华,江晓云

    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起步较晚,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作为新兴的、颇受关注的市场,我国经济型酒店应以国内大众市场为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市场提供“经济、方便、卫生、安全”的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经济型酒店产品,走规模化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才能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004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庞增安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论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侧重了“能力”,强调了“综合”,具有全新的涵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诸要素具有效益的潜在性,恢复和提高要素能力的艰巨性,要素配置运行态势的二重性等特点。因此,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对我国粮食经济运行的时代特点和适应国内外新环境的积极回应。

    2004年02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简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庞增安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论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侧重了“能力”,强调了“综合”,具有全新的涵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诸要素具有效益的潜在性,恢复和提高要素能力的艰巨性,要素配置运行态势的二重性等特点。因此,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对我国粮食经济运行的时代特点和适应国内外新环境的积极回应。

    2004年02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

    张媛媛,贺利军

    征地制度、培训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制度上的不足,以及征地使用效率低,就业贡献率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发育不良,影响投资增长;工业发展短视、就业容量受限;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腐,劳动素质和技能偏低等具体因素,使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从整改集体经济,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民“失地失业”和“安置就业”并举机制;大力发展街道服务业,开创就业机会;健全转型农民保障体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城郊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失地农民就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化解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的对策。

    2004年02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1 ] |[阅读次数:1 ]
  • 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

    张媛媛,贺利军

    征地制度、培训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制度上的不足,以及征地使用效率低,就业贡献率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发育不良,影响投资增长;工业发展短视、就业容量受限;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腐,劳动素质和技能偏低等具体因素,使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本文从整改集体经济,改善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民“失地失业”和“安置就业”并举机制;大力发展街道服务业,开创就业机会;健全转型农民保障体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城郊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失地农民就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化解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的对策。

    2004年02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1 ] |[阅读次数:0 ]
  • 西部生态经济建设的民间投资障碍分析

    钟礼国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但资本短缺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而民间投资在当前却遭遇着体制的、政策的和观念的障碍,必须消除或弱化这三大障碍才能使其在西部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4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部生态经济建设的民间投资障碍分析

    钟礼国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但资本短缺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而民间投资在当前却遭遇着体制的、政策的和观念的障碍,必须消除或弱化这三大障碍才能使其在西部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4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会计报表揭谜

    刘正军,吴永兰

    实践工作中,企业通过会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其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如果长期以往将会使我国整个市场经济带来灭顶之灾。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来企业会计报表的现状,揭示了会计报表中的违规现象。

    2004年02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会计报表揭谜

    刘正军,吴永兰

    实践工作中,企业通过会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其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如果长期以往将会使我国整个市场经济带来灭顶之灾。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来企业会计报表的现状,揭示了会计报表中的违规现象。

    2004年02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群体视野中的政治与社会——试析怀特小群体理论

    杨正联

    文中在帕森斯社会系统论的理论背景下,去解读怀特在《中国的小群体与政治仪式》一书中所展示的,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动态的复杂关系形式,并揭示出,这些关系形式又是如何通过个人不同小群体压力下的意向性行为表现出来的。

    2004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群体视野中的政治与社会——试析怀特小群体理论

    杨正联

    文中在帕森斯社会系统论的理论背景下,去解读怀特在《中国的小群体与政治仪式》一书中所展示的,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动态的复杂关系形式,并揭示出,这些关系形式又是如何通过个人不同小群体压力下的意向性行为表现出来的。

    2004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可能性分析

    李宏达

    肯尼思·沃尔兹先生称“体系理论经常因为其静态性而受到批评。”拉格、科克斯、阿什利等学者都对此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尽管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沃尔兹的“问题解决理论”受到了许多误解。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国际政治结构的唯一性及结构变化的情形来提高“国际政治体系”理论的解释力。

    2004年02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可能性分析

    李宏达

    肯尼思·沃尔兹先生称“体系理论经常因为其静态性而受到批评。”拉格、科克斯、阿什利等学者都对此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尽管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沃尔兹的“问题解决理论”受到了许多误解。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国际政治结构的唯一性及结构变化的情形来提高“国际政治体系”理论的解释力。

    2004年02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成晓辉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2004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成晓辉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2004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

    闫秋红

    祖先崇拜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萨满教的祖先崇拜缺少儒家这种道德理念和教化原则,而强化了祖先神灵所具有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接近殷商时代的祖先崇拜的观念和意识。端木蕻良的小说反映了一种典型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表现了与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相异的思想倾向,崇尚一种轻道德而重强力家族意识。

    2004年02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识——论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

    闫秋红

    祖先崇拜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萨满教的祖先崇拜缺少儒家这种道德理念和教化原则,而强化了祖先神灵所具有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接近殷商时代的祖先崇拜的观念和意识。端木蕻良的小说反映了一种典型的萨满教的祖先崇拜,表现了与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相异的思想倾向,崇尚一种轻道德而重强力家族意识。

    2004年02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从阿三到姜小姜——当代人社会文化心态透视

    付金艳

    从当代两篇小说中,透视中国人在全球化认识过程中文化心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2004年02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阿三到姜小姜——当代人社会文化心态透视

    付金艳

    从当代两篇小说中,透视中国人在全球化认识过程中文化心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2004年02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北方言的选择问句

    马晓琴

    语气词“口览、叻、哩”等的使用是陕北方言选择问句的主要特点,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陕北方言的选择问句可以表示多种多样的体貌意义。本文对陕北方言选择问句的结构特点及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004年02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陕北方言的选择问句

    马晓琴

    语气词“口览、叻、哩”等的使用是陕北方言选择问句的主要特点,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陕北方言的选择问句可以表示多种多样的体貌意义。本文对陕北方言选择问句的结构特点及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004年02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英语翻译中的关联性

    章媛

    本文从文化关联性、语境关联性和知识关联性三方面来探讨“关联性”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以解决“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问题。

    2004年02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英语翻译中的关联性

    章媛

    本文从文化关联性、语境关联性和知识关联性三方面来探讨“关联性”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以解决“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问题。

    2004年02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隐喻的翻译问题新议

    莫运夏

    隐喻是交际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历来受中外学者所关心,关于它的翻译问题迄今已有大量的论文或著作,本文试简述隐喻的特征,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Gutt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理论在隐喻翻译中的应用问题。

    2004年02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隐喻的翻译问题新议

    莫运夏

    隐喻是交际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方式,历来受中外学者所关心,关于它的翻译问题迄今已有大量的论文或著作,本文试简述隐喻的特征,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Gutt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理论在隐喻翻译中的应用问题。

    2004年02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民众与救亡的互动:邹韬奋抗战思想的两个核心

    陈益元

    抗战时期,邹韬奋把救亡的立足点定位在民众。在发动民众,调动民力,集中民智,实行民众立宪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论析他的民众救亡思想,应把握它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它所蕴含问题的实际意义。

    2004年02期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众与救亡的互动:邹韬奋抗战思想的两个核心

    陈益元

    抗战时期,邹韬奋把救亡的立足点定位在民众。在发动民众,调动民力,集中民智,实行民众立宪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论析他的民众救亡思想,应把握它特定的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它所蕴含问题的实际意义。

    2004年02期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陈剑敏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最后,解决好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2004年02期 149-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陈剑敏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最后,解决好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2004年02期 149-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初魏观之狱试探

    房锐

    在明初魏观之狱中,苏州知府魏观及文人高启、王彝不幸罹难。此狱实际上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排斥异己、巩固皇权而兴起的一场冤狱。剖析这起典型案例,可以加深我们对明初历史的认识。

    2004年02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明初魏观之狱试探

    房锐

    在明初魏观之狱中,苏州知府魏观及文人高启、王彝不幸罹难。此狱实际上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排斥异己、巩固皇权而兴起的一场冤狱。剖析这起典型案例,可以加深我们对明初历史的认识。

    2004年02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向西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阳国亮

    桂林向西部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城市化战略的需要。桂林城市规模扩展应突破传统的同心园结构模式,形成扇形—次中心的空间结构,以临桂县为主体的西城区已具备了成为次中心的条件与市中心形成核心—边缘的依赖关系;已成为核心区的新的生长极;具有与中心区域既同源又有特色的社会文化结构。桂林西部要真正成长为一个次中心,还需要从战略上进一步推进。

    2004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向西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阳国亮

    桂林向西部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城市化战略的需要。桂林城市规模扩展应突破传统的同心园结构模式,形成扇形—次中心的空间结构,以临桂县为主体的西城区已具备了成为次中心的条件与市中心形成核心—边缘的依赖关系;已成为核心区的新的生长极;具有与中心区域既同源又有特色的社会文化结构。桂林西部要真正成长为一个次中心,还需要从战略上进一步推进。

    2004年02期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整合配置文化资源 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郑垣嘉,王清荣

    文化已超越精神领域,日益体现在经济建设和物质技术力量之中。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物质产品和服务行业中的文化含量,也可以直接转换为品牌效益和无形资产。运用市场手段整合配置文化资源,发展城市的文化产业,将会给城市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新的发展空间。

    2004年02期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整合配置文化资源 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郑垣嘉,王清荣

    文化已超越精神领域,日益体现在经济建设和物质技术力量之中。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物质产品和服务行业中的文化含量,也可以直接转换为品牌效益和无形资产。运用市场手段整合配置文化资源,发展城市的文化产业,将会给城市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新的发展空间。

    2004年02期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2004年02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2004年02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