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从苏共党的经验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当代价值

    高晓林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苏共亡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进一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当代价值,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导性。

    2004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苏共党的经验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当代价值

    高晓林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苏共亡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进一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当代价值,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导性。

    2004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江泽民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黄宝玲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国方略,形成了独具特色新的治国理论体系,充分展现其高超的驾御全局、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和极具个性特征治国新理念。

    2004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江泽民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

    黄宝玲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国方略,形成了独具特色新的治国理论体系,充分展现其高超的驾御全局、治国理政的卓越才能和极具个性特征治国新理念。

    2004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风险思想初探

    钱雪飞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西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吉登斯的社会风险思想,包括吉登斯对风险的内涵、种类、成因及对策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述。

    2004年04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风险思想初探

    钱雪飞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西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吉登斯的社会风险思想,包括吉登斯对风险的内涵、种类、成因及对策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述。

    2004年04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快速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住宅问题

    刘光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大规模农业人口从农村迁移、流动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化人口,这一群体如何在城市得到长期固定的住所,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以廉租房为主体的公共住宅保障政策。妥善解决城市化人口的居住问题,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004年04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快速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住宅问题

    刘光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大规模农业人口从农村迁移、流动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化人口,这一群体如何在城市得到长期固定的住所,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以廉租房为主体的公共住宅保障政策。妥善解决城市化人口的居住问题,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004年04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紧急状态下的自由与秩序

    陈雄

    《紧急状态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权和自由,紧急权力行使要有必要的界限,否则公民自由和权利将会遭到任意侵害。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和政府也要拥有法定的紧急状态权力以恢复秩序,国家不采取紧急措施,则正常秩序无法维持,秩序不恢复,自由无保障。公民自由与国家秩序价值的协调要求《紧急状态法》确立比例原则、区分原则、程序原则、救济原则。

    2004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紧急状态下的自由与秩序

    陈雄

    《紧急状态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权和自由,紧急权力行使要有必要的界限,否则公民自由和权利将会遭到任意侵害。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和政府也要拥有法定的紧急状态权力以恢复秩序,国家不采取紧急措施,则正常秩序无法维持,秩序不恢复,自由无保障。公民自由与国家秩序价值的协调要求《紧急状态法》确立比例原则、区分原则、程序原则、救济原则。

    2004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之探索

    李文政

    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仍显不足。为此,应加快农民经济、政治权益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004年04期 22-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之探索

    李文政

    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仍显不足。为此,应加快农民经济、政治权益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004年04期 22-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抵押二元效力的立法选择

    李政辉,刘江天

    抵押物在抵押存续期间发生转让,抵押权人有物上追及力与物上代位可适用。文章以物之变动的具体形式为视角分析两种物权效力的运用,两者有重合的可能。为避免冲突,基于价值判断,文章认为应优先适用物上代位,以保障交易安全。我国给予抵押权人三重保护,利益失衡有待调整。

    2004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抵押二元效力的立法选择

    李政辉,刘江天

    抵押物在抵押存续期间发生转让,抵押权人有物上追及力与物上代位可适用。文章以物之变动的具体形式为视角分析两种物权效力的运用,两者有重合的可能。为避免冲突,基于价值判断,文章认为应优先适用物上代位,以保障交易安全。我国给予抵押权人三重保护,利益失衡有待调整。

    2004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许宁,蒋华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城镇体系的合理与完善则又是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本文针对西部地区城镇体系的弊病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积极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小城镇质量建设”的西部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

    2004年0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许宁,蒋华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城镇体系的合理与完善则又是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本文针对西部地区城镇体系的弊病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积极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小城镇质量建设”的西部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

    2004年0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分配体制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赵兴罗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指出二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制度性因素。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创新分配体制,即把二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变革为城乡一体化的收入分配体制。

    2004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分配体制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赵兴罗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指出二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制度性因素。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创新分配体制,即把二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变革为城乡一体化的收入分配体制。

    2004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依靠多条腿走路 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

    汪树民

    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的石油安全也日益突出。如何看待中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石油安全固然存在但也不要把它看得过于严重。为了保证中国的石油安全,中国必须运用石油外交、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节能技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发展国防力量等综合手段。

    2004年04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依靠多条腿走路 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

    汪树民

    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的石油安全也日益突出。如何看待中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石油安全固然存在但也不要把它看得过于严重。为了保证中国的石油安全,中国必须运用石油外交、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实施节能技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发展国防力量等综合手段。

    2004年04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的对策分析

    黄晓东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国内提出要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存在种种障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本文讨论了我国开展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详细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对策。

    2004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的对策分析

    黄晓东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国内提出要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存在种种障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本文讨论了我国开展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详细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对策。

    2004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浅草—沉钟社创作中的主情主义倾向

    秦林芳

    作为在传统审美方式发生现代变革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感应着时代变革的脉搏,强调文学创作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对封建抑情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中,均以情感为表现中心,自觉追求抒情性,形成了鲜明的主情主义倾向,实现了审美方式的现代变革。浅草—沉钟社创作中以情感为表现中心、以昂奋与感伤为基本情调这一主情主义创作倾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中外文学传统和个体选择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2004年04期 44-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浅草—沉钟社创作中的主情主义倾向

    秦林芳

    作为在传统审美方式发生现代变革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感应着时代变革的脉搏,强调文学创作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对封建抑情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中,均以情感为表现中心,自觉追求抒情性,形成了鲜明的主情主义倾向,实现了审美方式的现代变革。浅草—沉钟社创作中以情感为表现中心、以昂奋与感伤为基本情调这一主情主义创作倾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中外文学传统和个体选择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2004年04期 44-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述略

    胡建次,潘牡芳

    新时期以来,我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表现为1、理论倡导和探讨从无到有,不断深入;2、研究工作由零碎到形成规模,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3、对文学研究的梳理总结形式逐渐多样化,研究品格不断提高。

    2004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述略

    胡建次,潘牡芳

    新时期以来,我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表现为1、理论倡导和探讨从无到有,不断深入;2、研究工作由零碎到形成规模,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3、对文学研究的梳理总结形式逐渐多样化,研究品格不断提高。

    2004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

    范秀娟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民歌节对于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还需要审美人类学以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证明。

    2004年04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

    范秀娟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民歌节对于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还需要审美人类学以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证明。

    2004年04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论贾岛的献纳之作

    张震英

    投献行卷是有唐一代应举士子的普遍作风,献纳之作最能展现人物之性情。贾岛的献纳之作或直白、或曲折、或平静、或激愤、或急切、或抑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所投献权要功业的赞美、人品道德的歌颂及对其富贵雍容生活的企羡,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描绘及理想与抱负的抒发,贾岛献纳之作除却用于表明心志、寻求扶持外,更多的则是直接或间接谋求进身的需要。

    2004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论贾岛的献纳之作

    张震英

    投献行卷是有唐一代应举士子的普遍作风,献纳之作最能展现人物之性情。贾岛的献纳之作或直白、或曲折、或平静、或激愤、或急切、或抑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所投献权要功业的赞美、人品道德的歌颂及对其富贵雍容生活的企羡,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描绘及理想与抱负的抒发,贾岛献纳之作除却用于表明心志、寻求扶持外,更多的则是直接或间接谋求进身的需要。

    2004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岭西五大家”与藏书

    张维

    “岭西五大家”是崛起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五位广西籍桐城派代表作家。这一古文创作群体的形成,固然与当时广西当地学术氛围的培养、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学风气的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当时日益兴盛的藏书风气,是其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2004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岭西五大家”与藏书

    张维

    “岭西五大家”是崛起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五位广西籍桐城派代表作家。这一古文创作群体的形成,固然与当时广西当地学术氛围的培养、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学风气的形成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当时日益兴盛的藏书风气,是其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2004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壮人《大宅颂》与《智城碑》看大唐文化之南渐

    黄桂凤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2004年04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壮人《大宅颂》与《智城碑》看大唐文化之南渐

    黄桂凤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2004年04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释韦伯命题:道德激励的三重维度

    费尚军

    韦伯命题揭示了西方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伦理文化价值形态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现代性转型,其创造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激励形态,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了特有的伦理动力;文章从对韦伯命题的重释中,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激励实现的三重维度及其功能结构。

    2004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重释韦伯命题:道德激励的三重维度

    费尚军

    韦伯命题揭示了西方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伦理文化价值形态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现代性转型,其创造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激励形态,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了特有的伦理动力;文章从对韦伯命题的重释中,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激励实现的三重维度及其功能结构。

    2004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存在之扩充的美学经验——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美学史意义

    孙丽君

    艺术品揭示了用具的用具性,揭示了此在的世界、大地,在此视野中,美学经验和整体存在有关,具有真理性,美学进入关系思维,艺术进入了本体领域,艺术经验成了美的一般经验的基础。

    2004年04期 71-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存在之扩充的美学经验——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美学史意义

    孙丽君

    艺术品揭示了用具的用具性,揭示了此在的世界、大地,在此视野中,美学经验和整体存在有关,具有真理性,美学进入关系思维,艺术进入了本体领域,艺术经验成了美的一般经验的基础。

    2004年04期 71-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审美非功利新探

    陈海静

    在非功利性审美中潜藏着功利性需要,但更主要的不是能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而是没有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因此,不能把审美中潜在的功利性直接理解为对于人的“有用性”。人们在这一问题上所普遍存在着的误解归根到底与传统美学立论基础的不明相关。

    2004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审美非功利新探

    陈海静

    在非功利性审美中潜藏着功利性需要,但更主要的不是能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而是没有被满足的功利性需要。因此,不能把审美中潜在的功利性直接理解为对于人的“有用性”。人们在这一问题上所普遍存在着的误解归根到底与传统美学立论基础的不明相关。

    2004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进入模式的选择

    郑吉昌,夏晴

    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日益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由于产业特性、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制造业企业不完全相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上与制造业也不相同,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企业内在属性的不同,其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也不一样。

    2004年04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进入模式的选择

    郑吉昌,夏晴

    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日益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由于产业特性、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服务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制造业企业不完全相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上与制造业也不相同,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企业内在属性的不同,其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也不一样。

    2004年04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东盟(“10+1”)制糖业发展取向初探

    赵国欣

    中国-东盟“10+1”为中国糖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糖与泰国糖之间的竞争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隔岸观火”进入到“短兵相接”的时代。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对WTO规则的把握运用,将最大限度地左右整个糖业产业的发展。

    2004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东盟(“10+1”)制糖业发展取向初探

    赵国欣

    中国-东盟“10+1”为中国糖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糖与泰国糖之间的竞争也从传统意义上的“隔岸观火”进入到“短兵相接”的时代。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对WTO规则的把握运用,将最大限度地左右整个糖业产业的发展。

    2004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彭源波

    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政策选择效率的对策。

    2004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彭源波

    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政策选择效率的对策。

    2004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订立保险合同如实告知的若干思考

    李勇杰

    订立保险合同时的如实告知问题是保险实务中最易于产生纠纷之处,本文试图从我国保险法在该方面的疏漏处着手,从几方面探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2004年04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订立保险合同如实告知的若干思考

    李勇杰

    订立保险合同时的如实告知问题是保险实务中最易于产生纠纷之处,本文试图从我国保险法在该方面的疏漏处着手,从几方面探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2004年04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商业规划:营造城市和谐的魔术师

    李怡

    商业设施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中心。但是,一个光有商业设施,没有合理的商业结构和市场体系,也没有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城市,它的形象和竞争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按照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底结束,届时我国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在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可以为各种商业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避免过度竞争,稳步推进商业对外开放。

    2004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商业规划:营造城市和谐的魔术师

    李怡

    商业设施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中心。但是,一个光有商业设施,没有合理的商业结构和市场体系,也没有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城市,它的形象和竞争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按照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底结束,届时我国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在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可以为各种商业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避免过度竞争,稳步推进商业对外开放。

    2004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会展业影响的初步研究——以200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

    周常春

    昆明旅交会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城市住宿业得到了显著的收益,参会人员的旅游行为呈现出向名牌传统景区聚集的特征。本文以2003年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交易会参展商的展览花费和在昆明期间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花费,对旅交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参会人员旅游行为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展活动举办期间相应的政策调整建议。

    2004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会展业影响的初步研究——以200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

    周常春

    昆明旅交会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城市住宿业得到了显著的收益,参会人员的旅游行为呈现出向名牌传统景区聚集的特征。本文以2003年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交易会参展商的展览花费和在昆明期间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花费,对旅交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参会人员旅游行为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展活动举办期间相应的政策调整建议。

    2004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

    李鹏

    旅游城市化是旅游经济作用于区域经济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现象。区域的经济要素不同,旅游城市化的模式也就不同。旅游城市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同时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旅游城市化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在对旅游城市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城市化的模式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引导与规制的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2004年04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7 ] |[阅读次数:0 ]
  • 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

    李鹏

    旅游城市化是旅游经济作用于区域经济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现象。区域的经济要素不同,旅游城市化的模式也就不同。旅游城市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同时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旅游城市化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在对旅游城市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城市化的模式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引导与规制的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2004年04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7 ] |[阅读次数:0 ]
  • 试述南宋杭州休闲文化的特色

    康保苓

    杭州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南宋时期杭州休闲文化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主要体现在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主体多元化、汴京风味浓郁等方面。

    2004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试述南宋杭州休闲文化的特色

    康保苓

    杭州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南宋时期杭州休闲文化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主要体现在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主体多元化、汴京风味浓郁等方面。

    2004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

    魏俊益

    观光旅游产品在未来都江堰的旅游业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当地观光旅游产品缺少变化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优化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成了都江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都江堰观光旅游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面临的新情况的基础上,指出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应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具体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购物、旅游城市、旅游营销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2004年04期 105-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

    魏俊益

    观光旅游产品在未来都江堰的旅游业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当地观光旅游产品缺少变化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优化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成了都江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在分析都江堰观光旅游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面临的新情况的基础上,指出都江堰的观光旅游产品应实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具体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购物、旅游城市、旅游营销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2004年04期 105-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

    邓明艳

    “景区旅游,社区休闲”的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是一条保护世界遗产资源的新途径。这一模式实现的基础是遗产地社区旅游,关键是世界遗产旅游要与社区协调发展。协调机制有世界遗产资源开发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协调;遗产景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旅游意识和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遗产旅游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004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世界遗产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研究

    邓明艳

    “景区旅游,社区休闲”的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是一条保护世界遗产资源的新途径。这一模式实现的基础是遗产地社区旅游,关键是世界遗产旅游要与社区协调发展。协调机制有世界遗产资源开发规划与社区发展规划协调;遗产景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居民旅游意识和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遗产旅游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004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旅游形象分析与思考

    周晓芬,翟明女

    “周恩来故乡”是楚州最鲜明、最贴切的背景形象,最能诱惑旅游者,而为其所认可,最容易扩大楚州的知名度。本文在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楚州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发展的对策。

    2004年04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旅游形象分析与思考

    周晓芬,翟明女

    “周恩来故乡”是楚州最鲜明、最贴切的背景形象,最能诱惑旅游者,而为其所认可,最容易扩大楚州的知名度。本文在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楚州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发展的对策。

    2004年04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对策

    刘芳

    河南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旅游产品相对滞后,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河南省政府宜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出名牌产品,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加强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2004年04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对策

    刘芳

    河南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旅游产品相对滞后,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河南省政府宜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推出名牌产品,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加强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2004年04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研究

    王艳,佟玉权

    良好的旅游城镇体系应该等级规模适合、职能互补、空间结构合理。本文运用城镇体系理论分析旅游城市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城镇体系的概念和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04年04期 117-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研究

    王艳,佟玉权

    良好的旅游城镇体系应该等级规模适合、职能互补、空间结构合理。本文运用城镇体系理论分析旅游城市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城镇体系的概念和辽宁中部旅游城镇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期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04年04期 117-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再定位策略——以桂林为例

    豆均林

    由于旅游者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传统旅游目的地需要进行营销的再定位。桂林是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综合桂林旅游产品的情况和旅游者需求的特点,对桂林旅游的新定位是观光胜地,休闲之都。

    2004年04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再定位策略——以桂林为例

    豆均林

    由于旅游者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传统旅游目的地需要进行营销的再定位。桂林是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综合桂林旅游产品的情况和旅游者需求的特点,对桂林旅游的新定位是观光胜地,休闲之都。

    2004年04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官员引咎辞职研究

    曹宝石,袁文娜

    政府官员引咎辞职正在逐步成为我国行政建设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官员目前引咎辞职的原因,提出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即从法律、道德两个层面进行控制来解决困境的建设性思考。

    2004年04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官员引咎辞职研究

    曹宝石,袁文娜

    政府官员引咎辞职正在逐步成为我国行政建设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官员目前引咎辞职的原因,提出用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即从法律、道德两个层面进行控制来解决困境的建设性思考。

    2004年04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对传统行政价值观的质疑与生态学视角下的重构研究

    徐凌

    本文从我国行政价值观入手,对我国某些传统行政价值观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找出导致政府运作不适甚至失效的关键所在;同时,运用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力图通过借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行政价值观的重构研究寻求新的思路与突破。

    2004年04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传统行政价值观的质疑与生态学视角下的重构研究

    徐凌

    本文从我国行政价值观入手,对我国某些传统行政价值观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找出导致政府运作不适甚至失效的关键所在;同时,运用学科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力图通过借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行政价值观的重构研究寻求新的思路与突破。

    2004年04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受雇人致害责任之我见

    黄彤

    受雇人致害责任是受雇人在完成雇佣人所交付的工作任务时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雇佣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受雇人致害责任确立是世界立法的惯常做法。但是对受雇人致害责任的性质与构成要件的认定却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受雇人致害责任的性质从雇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雇佣过程中的风险承担等方面来看,应是无过错责任。受雇人致害责任应由雇佣关系的存在、受雇人的致害行为、执行职务这三个要件构成。

    2004年04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受雇人致害责任之我见

    黄彤

    受雇人致害责任是受雇人在完成雇佣人所交付的工作任务时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雇佣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受雇人致害责任确立是世界立法的惯常做法。但是对受雇人致害责任的性质与构成要件的认定却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受雇人致害责任的性质从雇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雇佣过程中的风险承担等方面来看,应是无过错责任。受雇人致害责任应由雇佣关系的存在、受雇人的致害行为、执行职务这三个要件构成。

    2004年04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上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论

    蔡冰菲,邱涛

    与数字化网络环境相伴而来的新现象,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修改了本国的版权法,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从而造成创造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失衡。文章在探讨版权保护中的静态与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具体体现。

    2004年04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上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论

    蔡冰菲,邱涛

    与数字化网络环境相伴而来的新现象,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修改了本国的版权法,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从而造成创造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失衡。文章在探讨版权保护中的静态与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具体体现。

    2004年04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 开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李幼平,张顺能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多种改革给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带来诸多新问题,加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败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时俱进,创新党风廉政机制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4年04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 开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李幼平,张顺能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多种改革给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带来诸多新问题,加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败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时俱进,创新党风廉政机制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4年04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命视角: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高宏生

    本文从生命论的视角看待文学不同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的地方,在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强调对文学进行外部研究,强调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去把握文学的意义,认识文学的价值,属于文学的外部视角,而生命论文学观侧重的是对文学进行内部观照,透过文学的现实功利价值去发掘文学深层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2004年04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命视角: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高宏生

    本文从生命论的视角看待文学不同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的地方,在于社会文化论文学观强调对文学进行外部研究,强调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去把握文学的意义,认识文学的价值,属于文学的外部视角,而生命论文学观侧重的是对文学进行内部观照,透过文学的现实功利价值去发掘文学深层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2004年04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维边塞诗的情绪变迁

    李术文

    作为一个情感与理智并重的诗人,王维的边塞诗创作既流露出诗人丰富复杂的主体情思,又折射出诗人理性的思辨。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王维边塞诗的创作心理成因及心理流变,从而由此窥视诗人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与充满情趣的诗歌创作。

    2004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维边塞诗的情绪变迁

    李术文

    作为一个情感与理智并重的诗人,王维的边塞诗创作既流露出诗人丰富复杂的主体情思,又折射出诗人理性的思辨。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王维边塞诗的创作心理成因及心理流变,从而由此窥视诗人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与充满情趣的诗歌创作。

    2004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释言不尽意

    李计珍,陈咏

    言能否尽意是中国人长久以来困惑不解的问题之一,故一直有言不尽意和言能尽意的争论。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将意区分为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指出两者区别之所在,最后从哲学层面归结二者的不同,尤其是对“道”做了一定的界说。

    2004年04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释言不尽意

    李计珍,陈咏

    言能否尽意是中国人长久以来困惑不解的问题之一,故一直有言不尽意和言能尽意的争论。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将意区分为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指出两者区别之所在,最后从哲学层面归结二者的不同,尤其是对“道”做了一定的界说。

    2004年04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代的尊老观

    李岩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代是我国尊老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尊老观主要有名人伦、同禽兽相区别;尊老要尊老、养老、贵老并重;尊老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孝悌;而统治阶级则认为,尊老具有安邦定国的政治作用。这一切,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04年04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代的尊老观

    李岩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代是我国尊老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尊老观主要有名人伦、同禽兽相区别;尊老要尊老、养老、贵老并重;尊老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孝悌;而统治阶级则认为,尊老具有安邦定国的政治作用。这一切,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04年04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战国策》的时利观

    赵楠

    战国时代风云多变,《战国策》中多有描摹。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纵横家的言行集中地表现出这种极具活力的时代特色。他们从一般庶士直到贵族,都讲求顺应时局,把握时机。而其尊“时”思想,则是以士阶层的崛起,人格力量的提升为前提的;同时,尊“时”亦与“利”的中心点无法割离。本文以“时”为切入点,逐步分析了这种时、利思想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4年04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战国策》的时利观

    赵楠

    战国时代风云多变,《战国策》中多有描摹。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纵横家的言行集中地表现出这种极具活力的时代特色。他们从一般庶士直到贵族,都讲求顺应时局,把握时机。而其尊“时”思想,则是以士阶层的崛起,人格力量的提升为前提的;同时,尊“时”亦与“利”的中心点无法割离。本文以“时”为切入点,逐步分析了这种时、利思想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4年04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李宗仁的戎马生涯

    曾晓芳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

    2004年04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李宗仁的戎马生涯

    曾晓芳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

    2004年04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