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论中国当代美育建设的使命

    吴东胜

    美育不能代宗教,美育不能无视世俗化、技术化、权利化等问题的侵袭,它应当在以信仰为根基的基础上,注重人的心灵的启蒙、注重人的听觉能力的解放,注重美育的真实、纯粹和总体性的意义。只有这样,中国当代美育建设,才能矫正西方实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才能补救经济技术时代给美育带来的亏欠,才能建设健康、全面的中国美育,才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小康社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2004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看当代西方哲学的趋向

    寇爱林

    维特根斯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转向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哲学与语言、哲学与科学、哲学的性质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意义。

    2004年06期 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子道德本体思想的转折性意义

    蒋伟胜

    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关于什么是道德本体的思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诗》《书》时代以天为道德本体,孔子时代以命为道德本体,孟子以后以心性为本体。从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的道德本体的特点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以显示人的道德主体性在三个阶段的更替中不断得到提升。文章的结论是孟子的心性本体论使自律道德成为可能,为儒家道德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伦理哲学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2004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评埃伦·迪萨纳亚克的审美本质观

    苏东晓

    埃伦·迪萨纳亚克以物种中心主义的话语试图突破西方传统二元对立话语的局限,从使事物特殊的艺术、调和文化和自然的艺术、作为强化手段的艺术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了审美和艺术是人/文化-自然建构过程中的一环,而不是一种无关紧要的脱离于人的存在的精神奢侈品的观点。这种在更基源层面上的人类学美学观点将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审美观,给予他民族他文化的审美以应有的尊重,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复杂的审美现实。

    2004年06期 1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生如梦悟道成仙——谈古代文言小说中悟道成仙故事的发展流变

    黄洽

    受道教欲要破迷,引迷入悟的思想影响,古代文言小说中悟道成仙故事类型形成了两大叙述模式,一是梦历模式,一是点化模式,有时这两种模式是交织在一起的。由这两种模式所揭示的人生如梦的哲理已经成为一种原型意蕴积淀在汉民族的心理中,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又将新的时代思想灌注其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这也正是这一故事类型的价值所在。

    2004年06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何逊与《文选》研究

    秦跃宇

    何逊作为萧梁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察其行年仕历,似乎是《文选》研究的局外人。但是,深入考析来自《中兴馆阁书目》、《颜氏家训·文章》和《郡斋读书志》关于何逊的三则材料,却可以对解决《文选》研究的编者、年代等某些问题有很大帮助,有时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2004年06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嗣昌集》整理底本的编辑思想与体例

    梁颂成

    《杨嗣昌集》的整理底本即旧钞本《杨文弱先生集》,此书虽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编辑凡例,但通过最终成果,可以看出其体现在严整体例中的明确的编辑思想,那就是以“山松曰”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存实辩诬”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不仅在书中贯彻始终,而且代代相承,从未放弃。研究这一现象,能够启示我们在古文献的整理利用中如何抹去时光的尘沙,探寻历史的真实。

    2004年06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基于价值实现的西部人才开发观

    阎世平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人才价值实现的四个因素及其之间接相互关系,并以此立论来阐述树立正确的西部人才开发观念的重要性。文章认为,为了有效地引进、开发、利用人才资源,西部各级管理者要做到:淡化工具性价值思想,树立目的性价值观;淡化管本位思想,树立价值分流理念;淡化就业思想,树立创业理念;淡化“局部”思想,树立“整体”理念;淡化“标准”思想,树立“自由”理念。

    2004年06期 27-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精神

    吕元礼,李波婷,刘淑云

    培养公民精神是建设公民道德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公民精神视为现代民主政治赖以真正扎根和最终建成的最为重要的观念文化因素,并从权责观念、怀疑态度、自治精神和参与意识等方面具体阐释了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精神。

    2004年06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论为政清廉是官德建设的基石

    钟维荣

    从历代王朝的兴衰史实切入,论述为政清廉是当今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的起码品格,并强调,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乃是今天为官的灵魂。

    2004年06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行为与技术创新社会生成

    欧庭高

    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包含许多行为。经济行为构建了经济活动最为直观的和直接的层面,但这却需要社会行为来支撑。社会资本是对社会行为资源的理论描述,确立了以社会生成概念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它从动态来理解社会行为的经济效率。技术创新社会生成有价值的社会认同、信息的社会融通和风险的社会分摊三个方面。

    2004年06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王永进,邬泽天

    社会转型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正处与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从空间上来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加速度的,从历史进程上来看,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等特征。本文试图就这些特征展开分析。

    2004年06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0 ]
  • 转型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缺陷与重构

    潘加军,张晓丹

    非典事件过后,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等途径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并且在职能上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评价机制缺失、安全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构建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实施公共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和加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等维度出发,提出重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途径。

    2004年06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与企业理念的变革

    孙孝科

    基于对信息化内涵及其特征等的综合分析,文章探究了信息化所导致的企业理念变革,且将其概括为企业管理、生产与产品、技术创新、资源与人才、营销、风险等六个主要方面。企业的这些观念变革既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为信息时代企业生存乃至发展所必需。

    2004年06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张辑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基于绿色环保意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正逐步取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新的最主要的贸易障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更是首当其冲。本文在简要分析TBT基本内容及其经济效应的基础上,归纳发达国家针对我国TBT的主要特点,考察TBT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与根源,最后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2004年06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快推进体制创新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蔡红梅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在构成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体制竞争力是所有因素的基础和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加快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进其他城市竞争力因素的提升,从而提升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城市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确立新的竞争优势。

    2004年06期 56-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区际经济竞合的思考——兼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的桂黔滇的协同发展

    王庆宏

    将商业领域应用已是较为成熟的竞合分析方法引入对区际经济关系的考察,得出以下的理念,那就是各地方政府间既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又有着合作的可能性,各经济区的利益并不是此增彼减的关系,实际工作中注重彼此间的合作机制的形成以达到多赢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不管对各地方政府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2004年06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保险合同形式

    李勇杰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合同形式并未做出明确界定,保险学理论及实务界对保险合同究竟应为要式合同还是非要式合同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对此初步作些探讨。

    2004年06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21世纪“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体系

    王爱民

    本文认为,21世纪的高校德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与20世纪的德育工作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分四个部分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二、正确把握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正确领会“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最后指出,真正、全面、科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不是绝对地将“人”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其他万物,而是在与自我、他人、集体、客观世界,乃至历史的关系中取得一种和谐、协调的生态关系,从而实现人的协调发展。

    2004年06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大学生课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王再新,胡明宝,黄金盛,张云

    从系统论看,大学生课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大学生课外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标本兼治的重要策略。本文探讨了当前大学生课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高校课外教育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关思路。

    2004年06期 71-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纳税服务型模式:建构我国现代税务行政文化

    邹卫中

    放眼国际,纳税服务成为西方税务行政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经济日趋成型,纳税服务也必将成为我国税务管理理念中的应有之义。目前,由于传统消极因素的影响,我国税务管理中仍存在不和谐的音符,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着手推动我国税务行政文化的嬗变,建构起纳税服务型的现代税务行政文化,是时代赋予我国税务部门重大而又急迫的使命。

    2004年06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先进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朱宗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动,先进文化与市场经济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内容、方向和基础,同时,先进文化为抑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了保证,充分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2004年06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人力资本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

    侯波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力资源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不再仅仅取决于物质资源以及资本的多寡,而是转向人才优劣、人力资源的竞争,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占有质量和数量。目前很多企业重视人力资源、重奖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的做法为我国现行的劳动者收益分配制度注入了一股活力。但是如何科学的计量人力资源,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工资收入形式,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2004年06期 79-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土社会中之国家法与民间法辨析

    韦学韬

    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就概念、并存成因、作用范围等方面对乡土社会中之国家法与民间法进行辨析,进而论述了二者协调与互动的必要性及途径。

    2004年06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关键问题

    袁新华

    湘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应采取整合区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利益关系;强调真实性、突出地方性、保护民族性;发展小企业、培育大企业等旅游发展战略,并特别注意解决好保护与开发、当地社区居民受益问题、生态旅游与旅游扶贫的问题。

    2004年06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三峡·大坝·清江旅游联动发展战略初探

    阚如良,李江风

    长江三峡名胜风景区是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王牌产品,更是湖北建设旅游强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三峡大坝是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核心产品,更是湖北省旅游精品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的龙头产品;清江是中国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施三峡·大坝·清江“一坝两江”旅游联动发展战略,是湖北省旅游业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继“一江两山”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对湖北旅游形象的整体提升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一坝两江”旅游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三峡·大坝·清江旅游联动发展的构想。

    2004年06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开发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张玲

    环城市带是我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主要目的地,对其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广州市为例,在分析其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优势、劣势基础上,提出广州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开发设想。

    2004年06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空间结构研究

    毛润泽

    环城旅游度假带是城市及区域旅游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供给圈和需求圈的分析,总结出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空间结构模式,并指出其空间结构特征。

    2004年06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发展苏州大旅游的思考

    任少华,袁勇志,华冬萍,王玉玫

    现代旅游区不仅仅是给旅游者提供几个旅游景点的问题,它是一个旅游整体,旅游者在旅游地内的每一活动都在享受一种完美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苏州作为一个旅游大市也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战略。本文利用PEST方法分析了苏州发展大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苏州大旅游提出了实施对策。

    2004年06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刘小航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商务活动的新模式。现代旅游的流动频度和广度都较传统旅游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它要求旅游目的地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便为各行业部门及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数据库及系统基本结构模块,并进一步阐述了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功能(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最后对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应用作了探讨,诸如旅游设施选址、景观模拟、旅游线路选择、辅助旅游决策等。

    2004年06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利益主体理论在旅游意外保险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

    邓小艳

    “风险无处不在”,加强对旅游意外保险的重视成为必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其执行的基础和保障。本文作者尝试从利益主体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旅游意外保险的实践状况,构筑了旅游意外保险的利益主体谱系图,将其分为中心利益主体和外围利益主体,据此探讨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加强各利益主体良性互动的对策。

    2004年06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零团费现象剖析及治理措施

    贾跃千

    零团费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归纳了零团费的三种形式,提出接待孤岛的概念,概括出零团费的四个存在条件,并剖析了零团费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一套综合的零团费治理措施。

    2004年06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刘爱服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除了一些硬件设施外,还要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熟悉国际旅游业务,外语水平高和作风硬的旅游专业人员,这是实现各项任务的保证。本文就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004年06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星级饭店学习成果转化系统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绵阳市为例

    宋子斌,吴鸿

    对四川绵阳市的星级饭店的学习成果转化系统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环境影响如员工学而不用的行为不大引起饭店的重视等为星级饭店学习成果转化系统方面的薄弱环节,不同类别的员工(如年龄、性别、收入、学历等)在学习成果转化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对当前饭店从业人员和理论工作者就如何改善和提高饭店培训效果的难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努力方向。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4)06-0118-03

    2004年06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郑吉昌,夏晴

    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加强的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服务业构成工业生产中间投入的重要部分,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新形势下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了耦合现象,它们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交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2004年06期 121-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李小芳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2004年06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杜甫与柳永

    于年湖

    杜甫和柳永,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也有所区别,但有许多方面可相提并论:一、杜诗和柳词一样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二、杜诗和柳词的女性题材都反映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三、柳词对杜诗造句法和铺叙的艺术手法有所借鉴和发展。

    2004年06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漂泊的人生 漂泊的文学——《山峡中》与《伊豆的舞女》比较

    付金艳

    艾芜和川端康成都是活跃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文坛的作家。作为同时代的作家,虽然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学的创作心理也不同,但是在他们早期的创作中却在题材的选取、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或相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艾芜和川端康成两人早期的代表作品《山峡中》和《伊豆的舞女》进行平行研究,在求同辨异中探讨形成两人创作特色的原因。

    2004年06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极限表达及其修辞效果

    马晓红

    极限表达是通过在肯定极限词汇和否定极限词汇中,表示语义程度极低或语义程度极高的词汇、短语和可以表示语义程度极低或语义程度极高的句子来强化语义程度和弱化语义程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从极限表达的语形、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对极限表达进行讨论。

    2004年06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语中量“人”量词的历时考察

    叶桂郴

    由于表述的需要,汉语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量词群体。量词群体在与名词群体搭配时,具有主导作用的名词在选择量词时具有优势。但在具体的语言中,由于线形组合的限制,名词也只能选择唯一的量词来组合。由于身份、地位、职业的不同,表述“人”这一概念的语言形式在汉语中迥异参差。这种形式本身的差别决定了在量词选择上不同,而某个量词出现的时间差也制约了称“人”名词选择的可能性。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一组量词与称“人”名词(下文直接称为“人”)的搭配组合关系。主要考察某一量词的产生时间、搭配对象的选择和搭配对象本身的异同,并力图寻求其搭配格局形成的原因。

    2004年06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明代惠州人才论

    黄敏

    有明一代,惠州人才出现了一个超越以往的高峰期,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色。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惠州经济发展、文化兴旺、官吏重教兴学密不可分。

    2004年06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950年代中国对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李巧宁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2004年06期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市旅游业的地方财源建设视角分析

    郑毅,邓冬云,曾繁荣

    桂林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桂林市的支柱财源之一。通过对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地方财源视角分析,研究旅游业对地方财源建设的贡献,提出发展桂林市旅游业促进地方财源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2004年06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外贸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绿色产业

    沈晴,解庆林

    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以及绿色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给我国外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结合桂林市的实际情况指出绿色产业是桂林外贸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就桂林市如何发展绿色产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2004年06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科学家》2004年总目录

    2004年06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