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复旦大学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访谈

    俞吾金;金瑶梅;

    <正>做一点事情,但不要把自己做的事情看得太重要。金瑶梅(以下简称金):俞老师,今天能有机会对您这样一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我深感荣幸。多年来您一直孜孜不倦地在哲学领域中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涉猎广泛,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外国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及美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原创性的见解。您最近出版的几本新书,比如《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和《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等,都在学术界产生了震撼效果。

    2009年01期 No.14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劳资博弈之道——兼谈劳动合同立法博弈中“强资本、弱劳工”的观点

    董保华;

    劳动合同立法存在着正常的劳资博弈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如果从博弈论视角来观察,劳动合同立法并不存在正和博弈,而是一个负和博弈。我国一些学者将劳资博弈改造成阶级斗争理论,并得出公权介入的结论,这从根本上否定正常的劳资博弈。在劳资博弈的表象上,我国实际上存在着的是部门利益的博弈。国际劳工组织确定了三方协商制度作为履行国际劳工标准的一种形式,在很多国家这也是一种确定劳动立法的博弈机制。我国应当根据已经签署的国际劳工组织第114号公约建立起正常的博弈机制。实现正常的博弈,不仅应当对政府职能进行恰当定位,更需要对劳工组织与雇主组织进行重构。

    2009年01期 No.141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哲学与当今世界

  • 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理路

    王伟;刘永富;

    以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是在哲学基本问题存在这个预设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方法论证其正确性,这样的论证是实证的方法,而不是哲学的方法。以所知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西方哲学的代表性观点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推理是针对此问题的一个尝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即"所可能知的一切"和研究内容即"所可能知的一切的必然、终极的规定"出发,从逻辑的角度推演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以西方哲学史为例说明了哲学不同的学科和学派也都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回答为基础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

    2009年01期 No.14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

    唐咏;

    增权理论近年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从考察增权理论核心概念和价值基础出发,论述弱势群体研究中增权理论的运用,并对2002年至2008年间国内社会工作分支学科的文献进行梳理,将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增权理论研究

    2009年01期 No.14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1 ] |[阅读次数:1 ]
  • 新人文主义的现代性建构与乌托邦冲动

    黄晖;

    本文试图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语境中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被接受与诠释的历史事实为依托,从知识社会学角度来探讨新人文主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内涵与效应,以此考察白璧德思想作为一种批判现代性的精神资源,是如何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中被创造性地阐释并发挥独特作用的。文章认为,以道德原则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以精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来建构现代性话语体系,是新人文主义的核心问题,也是其内在矛盾性的症结所在。以此为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思想的演进逻辑,特别是文化乌托邦的意义及可能蕴涵的问题。

    2009年01期 No.14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文艺论丛

  • 沦陷区文学中语言殖民与抵抗

    冯昊;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自我确认的最重要的基础与标志之一。日伪为更好地推广殖民政策,削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沦陷区实行日语殖民教育。异族的统治令沦陷区作家强烈地体会到民族语言是精神的原乡,他们在沦陷语境中坚持汉语写作,保存民族意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

    2009年01期 No.14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

    杜吉刚;

    文学理论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成分。所以,文学理论理应将自身也纳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来,由此形成文学理论的反思性、现代性特征。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一直致力于建构自己的现代性文论体系,但是却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文学活动之外,进而也排除在了文学理论的研究之外,从而使文学理论体系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2009年01期 No.141 30-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历史纵横

  • 明末复社兴起因素考论

    曾肖;

    复社的形成缘于晚明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为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天启、崇祯年间的政治局势与当时士人复杂多变的心态,经世思潮的兴起;面对日渐卑下的世风与士风,士人阶层的反应;文人结社的传统及八股取士对结社的需求。

    2009年01期 No.14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别与和:中国古代服饰符号中的组合与聚合

    李梅;

    作为尊卑等级的具体标志,具有聚合关系的不同服饰符号,将社会整体中的人又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服饰之"别";作为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宇宙和社会秩序的象征,上衣下裳的基本组合规则,是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宇宙和社会秩序的象征,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服装组合规则,而共同遵守这一着装规则,便意味着承认这一共同的价值判断体系,相同的服饰基本组合规则,共同的价值判断体系,将不同的社会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这又是"别"之前提下的服饰之"和"。

    2009年01期 No.14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

    蔺雪春;

    生态文明的核心诉求可从现实和理想两种意义上归结,其理想诉求只有立足于现实诉求通过某种现实路径才能实现。笔者以为,既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或战略主要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想诉求,其政策实践或社会行动在不同历史境域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或分化现象。比较而言,生态现代化则因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的承继和实际、理性的操作实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实诉求,并对中国生态文明语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路径。

    2009年01期 No.14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渊源:从“效率中心主义”到“新泰勒主义”——兼论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追求

    盛明科;何植民;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经历了一个由效率导向型评估向结果导向型评估的转型。前者是在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以"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理性官僚制为基础的,是坚持传统公共行政"效率中心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的产物。后者是以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的,其理论渊源来自于对传统"效率中心主义"及其理论前提的批判,是"新泰勒主义"在政府管理中运用的典范。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应该结合基本国情和语境,超越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两者的价值交替,结合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寻求新的定位。

    2009年01期 No.14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经济新视野

  • 高增长维持与高波动风险并存——基于运行基础变化的未来宏观经济特征

    张超;

    目前,我国经济高增长所固有的一些优势在减弱,一些重要因素、条件和动力发生根本变化,未来维持高增长和平稳运行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高增长维持与高波动风险并存可能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真实存在的条件、优势和真正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维持高增长的思路,提高观察、预警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宏观调控和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

    2009年01期 No.141 51-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全球化、对外贸易与居民收入差距

    关艳丽;张习宁;

    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总额逐年大幅上升。巨额的国际贸易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外贸易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机理主要体现在对要素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居民收入。另外,对外贸易还通过就业效应、技术进步影响居民收入分配。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贸易依存度表示的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从贸易角度采取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是尤为必要的。

    2009年01期 No.14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华尔街神话的破灭对中国海外证券投资的启示

    黄上国;

    次贷危机使美国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大量金融人才失业、金融监管当局手忙脚乱,标志着华尔街不败神话的破灭。次贷危机主要给中国外汇储备和银行业海外证券投资带来较大的损失。华尔街神话的破灭给中国海外证券投资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不迷信权威、坚持循序渐进、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信息处理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

    2009年01期 No.141 59-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灾区重建中的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

    黄寰;

    "5.12"震后灾区重建工作,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重建中发展,在发展中重建,统筹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谋求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两全之策、和谐之道,令灾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01期 No.14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风险监管的警示

    周启清;李毓;

    从美国经济背景、次贷危机的结构框架、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次贷危机的运行机理;提出我国金融风险的监管,应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实施正确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慎重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措施。

    2009年01期 No.14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新监管体系的构建

    宋彦军;邓志旺;窦志铭;

    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商品质量事件,暴露出我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体系亟需改进。文章从分析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商品质量形成的宏观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论述了构建我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新监管体系的原则与思路,构建出了新的监管体系。

    2009年01期 No.14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惩罚性赔偿与中国的侵权立法——兼谈现代侵权法的功能定位

    李彦芳;

    文章对大陆法系传统的侵权法排斥惩罚性赔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民法的社会化,现代侵权法的功能应当由"补偿个体"向"考量社会利益"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不能仅仅只有"补偿",还应当包括"惩罚与预防",而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很好地实现现代侵权法的这些功能。因此,建议在我国未来的侵权立法中应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2009年01期 No.14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证明责任分配法理分析

    夏良田;

    法系特征、司法制度背景的差异,看问题的广度、深度及角度的不同,导致了证明责任分配学说林立。虽然各种学说互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包含着一种共同的法理基础,都是为了寻求一种合理、科学、理性的途径分配证明责任,以便使案件争议事实尽快地查清,使案件得到快速、高效、公平、正当和合理的解决。因此,在确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时,应当充分体现发现真实真相、实现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率的法理基础。

    2009年01期 No.14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披露义务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变迁

    马一;

    1844年,以"合资股份公司委员会"的报告为前身,英国国会制定了1844年《公司法》,成为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公司披露义务的立法。对世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司披露的方式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披露手段不断创新,传统的"纸质"披露方式已经几乎完全不能适用社会需要。在披露义务建立160多年后的我国,最近一年由于民众投资意识觉醒,股票开户量曾每天增加30万户、基金开户已经超过9000万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影响社会信心、稳定的问题。在这个历史新时期,针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形势,文章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为新技术下公司披露义务的新发展、新手段提供立法建议。

    2009年01期 No.14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

    李立新;郭洋;

    近年来,我国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灵活就业的劳动者数量不断增长,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纠纷层出不穷,不少企业甚至将劳务派遣作为规避劳动法上雇主责任的有效手段加以利用。为此,有必要点检《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理顺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明确派遣单位与受派单位的责任、义务及劳动者的权利,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009年01期 No.14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邹家红;王慧琴;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入境旅游业带来强烈冲击,文章运用总体分析结合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拉动国内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和选择入境旅游市场;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等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2009年01期 No.14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遗址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协同实现

    王京传;

    大遗址旅游发展是我国大遗址保护模式创新的需要,是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的驱动器。文章分析了大遗址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基本模式,指出当前我国大遗址旅游发展中存在着精英化与大众化、文化性与娱乐性、公益性与经济性等的碰撞。最后,对大遗址旅游发展中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景区功能的合理分区及旅游者伦理准则构建等进行了展望。

    2009年01期 No.141 92-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教育

  • 悲剧式浪漫:从文本叙事到精神书写——三亚婚庆旅游地的景观符号学解读

    杨丽娟;赖斌;

    文章基于景观符号学视角,对婚庆游的代表地——三亚"天涯海角"进行了景观文化诠释。通过剖析景观本体的实体符号和传说文本的叙事符号所构成的二重符号空间,指出三亚婚庆旅游地体现的爱情文化中,悲剧式浪漫是模型,忠贞爱情观则是内蕴,揭示了"景观—文化—旅游者"之间的深层符号互动,从而阐释出"天涯海角"景观符号学价值:在婚庆地的旅游过程,也是旅游者与景观符号系统的对话过程,从文本叙事到精神书写的过渡意指旅游者的婚庆行为在体验浪漫传说和景观游览中升华爱情认知,同时实现着人生"本我—自我—超我"的仪式通过。

    2009年01期 No.14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当前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

    陈丽华;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正视社会思潮对舆论的影响,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其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既要包容引导,又要抵制批驳,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用主流社会舆论占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9年01期 No.14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全球化

    郭跃华;张颖;

    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将其归结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将其发展为世界体系理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仍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而且全球化的发展为将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009年01期 No.14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哲学视角的公共秩序价值解析

    陈绍芳;

    人的本质规定了人注定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公共生活的根本前提,是公共利益的现实基础。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公共秩序构成了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

    2009年01期 No.14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媒体的魔力与大众的需求——当前三种典型媒体“造星”现象的文化解读

    田智祥;

    各类媒体"造星"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争论。这些所谓的"明星"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媒体的"炒作",而这些"炒作"的成功也正反映了其背后所依托的大众的文化心理,是媒体与大众的合谋让这些人变得星光灿烂。把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征候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大众的文化心理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2009年01期 No.141 112-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学龄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罗天莹;

    通过对广东省农民工子女相对较为集中的深圳、广州、佛山和珠海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分别从受教育权利、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当前农民工学龄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处于一种被排斥的边缘状态:经济排斥、制度排斥、观念排斥和教育排斥。针对现存的教育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2009年01期 No.14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靳淑梅;

    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未来教师具备应对贫穷、文化差异和政治上所处不利地位学生的教学能力,落实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至关重要。文章从知识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教师培养目标进行了反思。

    2009年01期 No.141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马立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显现出来,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对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了概括论述,继而分析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科研体制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科技体制发展的基本态势,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对策,以期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一点帮助。

    2009年01期 No.14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艺论丛

  • 汉赋之“丽”的文体意义

    吕逸新;

    ":丽"是汉赋最典型的文体特征,是给赋体定性的重要因素。汉赋作家对汉赋之"丽"的坚守表明他们在对待文学语言上出现了非功利性的审美态度,昭示着两汉走向自觉的文体意识,标志着文学开始以语言形式来定义自身。汉赋作家对"丽"的刻意体认和追求,在创作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赋体的兴盛和汉赋美学风貌的形成。

    2009年01期 No.141 129-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

    刘银昌;

    《焦氏易林》为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一部衍《易》之作,其始被作为术数之作占卜吉凶,然其四言韵语的《诗经》形式蕴含有文学审美的特质,故其在成书之后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偏重于术数方面,凸显的是文本的原始形态,但文辞方面的接受已露端倪。

    2009年01期 No.141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长篇小说为何成为时代第一文体

    晏杰雄;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保持了九十年代的激增趋势,影响力更趋广泛和深入,俨然成为时代的第一文体。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长篇小说与市场经济有天然的姻缘关系,二者相生相伴;二是国家政策的倡导和国家文学奖项的诱导,长篇小说是政府方面构造精神食粮的需要;三是时代生活和作家的渴望表现,复杂的时代生活呼唤一种能够表现它的文学形式,作家企图通过长篇小说证明自己的艺术功力。

    2009年01期 No.14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历史纵横

  • 墨子、韩非思想之比较

    孙雅芬;

    墨子、韩非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派别,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某些方面还可以称为传承性。通过对墨子、韩非思想的研究,把墨子、韩非相通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韩非的君主专制主义;墨子"尚贤"与韩非的"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墨子的"法仪"与韩非的"法治"。

    2009年01期 No.14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研究

  • 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

    王彤伟;

    汉语同义词研究运用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处于传统经典范畴观指导下的同义词研究无法解释研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引入汉语同义词研究,认为同义词就是由认知引发的,以典型为原型的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的聚合。原型范畴观及典型性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对传统范畴观下难以说明的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2009年01期 No.141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旅行与文学翻译的象似性研究

    辛红娟;

    文章从"旅行"的文化特质分析入手,指出在人类的旅行情结中,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在途中"的追求"再生"的状态,旅行中的获得使得人类得以超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与存在的对话。而文学翻译实践,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和意义阐释的无限性,遭遇着无定译的宿命,而究其实质,文学翻译就是文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超越。从哲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实践与旅行具有极大的象似性。

    2009年01期 No.141 149-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声转”理论再探讨

    陈会兵;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途径即声转、韵转、调转,声母在古代称为"声纽",是汉语音节的"枢纽",声母的变化是汉语语音变化的关键因素,汉语词语衍生、古籍训释、语音发展都跟声母关系极为密切,运用"声转"理论结合韵转、调转理论,可以说明汉语语音的发展。

    2009年01期 No.14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论语》看“推己及人”之“己”

    侯步云;

    "推己及人"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从字面上看,"推己及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推"什么,即"己"的问题。20世纪以来,各家对"己"认识各不相同,从而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也不一致。从《论语》文本入手,与"吾"、"我"、"予"相比,"己"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指现实的综合个体,一方面指本性之"己"。"推己及人"中所"推"正是本性之"己"。

    2009年01期 No.141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桂林研究

  •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王清荣;周明忠;

    县域经济既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强大动力,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既是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进程的客观需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科学发展观精髓,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求真务实。

    2009年01期 No.141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科学家》2009年征稿启事

    <正>《社会科学家》于1986年创刊,是由中共桂林市委主管、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类杂志。二十多年来,《社会科学家》始终保持弘扬人文理性,提倡学术创新,打破时空地域,扶植新人新作的传统,发表社会科学领域及新兴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并推出对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商界赢家、政界要员的访谈录,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社会科学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广西优秀期刊"。

    2009年01期 No.141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