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刘永富;
以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是在哲学基本问题存在这个预设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方法论证其正确性,这样的论证是实证的方法,而不是哲学的方法。以所知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西方哲学的代表性观点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推理是针对此问题的一个尝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即"所可能知的一切"和研究内容即"所可能知的一切的必然、终极的规定"出发,从逻辑的角度推演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以西方哲学史为例说明了哲学不同的学科和学派也都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和回答为基础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
2009年01期 No.14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咏;
增权理论近年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文章从考察增权理论核心概念和价值基础出发,论述弱势群体研究中增权理论的运用,并对2002年至2008年间国内社会工作分支学科的文献进行梳理,将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增权理论研究
2009年01期 No.14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1 ] |[阅读次数:1 ] - 黄晖;
本文试图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语境中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被接受与诠释的历史事实为依托,从知识社会学角度来探讨新人文主义在中国语境中的内涵与效应,以此考察白璧德思想作为一种批判现代性的精神资源,是如何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中被创造性地阐释并发挥独特作用的。文章认为,以道德原则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以精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来建构现代性话语体系,是新人文主义的核心问题,也是其内在矛盾性的症结所在。以此为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思想的演进逻辑,特别是文化乌托邦的意义及可能蕴涵的问题。
2009年01期 No.14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超;
目前,我国经济高增长所固有的一些优势在减弱,一些重要因素、条件和动力发生根本变化,未来维持高增长和平稳运行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高增长维持与高波动风险并存可能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真实存在的条件、优势和真正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维持高增长的思路,提高观察、预警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宏观调控和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
2009年01期 No.141 51-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关艳丽;张习宁;
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总额逐年大幅上升。巨额的国际贸易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外贸易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机理主要体现在对要素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到居民收入。另外,对外贸易还通过就业效应、技术进步影响居民收入分配。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贸易依存度表示的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从贸易角度采取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是尤为必要的。
2009年01期 No.14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上国;
次贷危机使美国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大量金融人才失业、金融监管当局手忙脚乱,标志着华尔街不败神话的破灭。次贷危机主要给中国外汇储备和银行业海外证券投资带来较大的损失。华尔街神话的破灭给中国海外证券投资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不迷信权威、坚持循序渐进、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信息处理机制,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
2009年01期 No.141 59-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寰;
"5.12"震后灾区重建工作,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重建中发展,在发展中重建,统筹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谋求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两全之策、和谐之道,令灾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01期 No.14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彦芳;
文章对大陆法系传统的侵权法排斥惩罚性赔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民法的社会化,现代侵权法的功能应当由"补偿个体"向"考量社会利益"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不能仅仅只有"补偿",还应当包括"惩罚与预防",而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很好地实现现代侵权法的这些功能。因此,建议在我国未来的侵权立法中应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2009年01期 No.14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夏良田;
法系特征、司法制度背景的差异,看问题的广度、深度及角度的不同,导致了证明责任分配学说林立。虽然各种学说互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包含着一种共同的法理基础,都是为了寻求一种合理、科学、理性的途径分配证明责任,以便使案件争议事实尽快地查清,使案件得到快速、高效、公平、正当和合理的解决。因此,在确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时,应当充分体现发现真实真相、实现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率的法理基础。
2009年01期 No.14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马一;
1844年,以"合资股份公司委员会"的报告为前身,英国国会制定了1844年《公司法》,成为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公司披露义务的立法。对世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司披露的方式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披露手段不断创新,传统的"纸质"披露方式已经几乎完全不能适用社会需要。在披露义务建立160多年后的我国,最近一年由于民众投资意识觉醒,股票开户量曾每天增加30万户、基金开户已经超过9000万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影响社会信心、稳定的问题。在这个历史新时期,针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形势,文章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为新技术下公司披露义务的新发展、新手段提供立法建议。
2009年01期 No.14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立新;郭洋;
近年来,我国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灵活就业的劳动者数量不断增长,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纠纷层出不穷,不少企业甚至将劳务派遣作为规避劳动法上雇主责任的有效手段加以利用。为此,有必要点检《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理顺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明确派遣单位与受派单位的责任、义务及劳动者的权利,加强对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009年01期 No.14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陈丽华;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正视社会思潮对舆论的影响,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其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既要包容引导,又要抵制批驳,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用主流社会舆论占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9年01期 No.14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跃华;张颖;
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将其归结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将其发展为世界体系理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仍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而且全球化的发展为将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009年01期 No.14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绍芳;
人的本质规定了人注定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公共生活的根本前提,是公共利益的现实基础。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公共秩序构成了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
2009年01期 No.14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田智祥;
各类媒体"造星"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争论。这些所谓的"明星"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媒体的"炒作",而这些"炒作"的成功也正反映了其背后所依托的大众的文化心理,是媒体与大众的合谋让这些人变得星光灿烂。把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征候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大众的文化心理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2009年01期 No.141 112-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天莹;
通过对广东省农民工子女相对较为集中的深圳、广州、佛山和珠海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分别从受教育权利、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当前农民工学龄子女的义务教育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处于一种被排斥的边缘状态:经济排斥、制度排斥、观念排斥和教育排斥。针对现存的教育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2009年01期 No.14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彤伟;
汉语同义词研究运用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处于传统经典范畴观指导下的同义词研究无法解释研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引入汉语同义词研究,认为同义词就是由认知引发的,以典型为原型的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的聚合。原型范畴观及典型性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对传统范畴观下难以说明的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2009年01期 No.141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辛红娟;
文章从"旅行"的文化特质分析入手,指出在人类的旅行情结中,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在途中"的追求"再生"的状态,旅行中的获得使得人类得以超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与存在的对话。而文学翻译实践,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和意义阐释的无限性,遭遇着无定译的宿命,而究其实质,文学翻译就是文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超越。从哲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实践与旅行具有极大的象似性。
2009年01期 No.141 149-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会兵;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途径即声转、韵转、调转,声母在古代称为"声纽",是汉语音节的"枢纽",声母的变化是汉语语音变化的关键因素,汉语词语衍生、古籍训释、语音发展都跟声母关系极为密切,运用"声转"理论结合韵转、调转理论,可以说明汉语语音的发展。
2009年01期 No.14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侯步云;
"推己及人"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从字面上看,"推己及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推"什么,即"己"的问题。20世纪以来,各家对"己"认识各不相同,从而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也不一致。从《论语》文本入手,与"吾"、"我"、"予"相比,"己"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指现实的综合个体,一方面指本性之"己"。"推己及人"中所"推"正是本性之"己"。
2009年01期 No.141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