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实践美学的价值及其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朱志荣教授访谈

    朱志荣;刘阳;

    <正>学者的任务是以前人的思想为酵母,由已知推论未知,去伪存真,求实创新。刘阳(以下简称刘):朱老师,您好!很高兴和您围绕实践美学这个话题作一次愉快的思想对话。据我所知,您是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高足,但上世纪90年代您追随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并非实践美学,那么,您是如何关注起实践美学来的呢?

    2009年04期 No.144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论荀子的美学思想

    朱志荣;

    荀子美学以儒学为基础,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审美活动"化性起伪",对人的生成和造就起着关键作用。他认为"虚一而静"是一种理想的审美心态,其中体现了外在感觉与心灵的贯通,有一种涵咏万物的生命精神。而他的美善相乐观以人的情性分析为根据,注重文艺的情感作用,在把文艺视为宣泄情感的途径的同时,又把它作为协调情欲与礼义的杠杆,借以求得审美主体的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一致。全粹境界是人格美的最高境界,人们应该在"礼"的规矩规范下,在实践中修养磨炼,去恶去杂,以完成"德操"上的造就。与孔孟相比,荀子更强调后天磨炼,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2009年04期 No.14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哲学与当今世界

  • 第三代新儒家与普世伦理

    奚刘琴;

    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等学者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普世伦理建设的必要性,他们均致力于对儒家伦理的挖掘与取舍,论证儒家伦理与普世伦理的会通与对接,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伦理建设,体现出对儒学地位认识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加强的特征。

    2009年04期 No.14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经验型思维方式——兼谈法治建设中思维方式的改进

    刘惠君;

    经验型思维方式是现实中人们时常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它有利有弊,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经验型思维方式的有效性;二、经验型思维方式的负效应;三、二者之间"度"的把握;四、法治建设中对其负效应的克服方式,结尾。

    2009年04期 No.14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文艺论丛

  • 明清文学选本对载道观的反拨

    付琼;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在这一基本语境中,一些文学选本仍然坚守文学本位,公开或隐蔽地对载道观念作出了有力的反拨,表现出与认同类文学选本迥然不同的另类特征。但是,与那些折中载道观的文学选本相比,反拨类文学选本往往在经历了一时的热捧之后很快淡出历史舞台,为主流意识形态所鄙弃。

    2009年04期 No.144 19-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力问题

    郭玉华;

    在消费社会中,艺术从依附市场到占领市场,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历史渐变的过程。艺术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精神生产力理论的深化,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现实基点和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009年04期 No.14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科建制:中国文论中国化的实践之路

    邱明丰;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中国文论的中国化,保证中国文论话语在当代成为主流。而一种文论话语的显明其实是存活于一定的学术体制的,因此文论话语的变革和更新必须诉诸学科建制,文章立足当前学科制度内涵及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学科建制对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的意义及其展开的基本路向。

    2009年04期 No.14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历史纵横

  • 论甲骨卜辞、铭文及神话对历史叙事的影响

    林沙欧;

    从中国古代叙事文体自身的发展来看,周代铭文基于在汉语语境下历史叙事的本质性要求,为其后的历史叙事形态确立了整体性的时间观念。在将这一观念外化为纪传体例的文体特征方面,由于"巫(史)"同源的历史现象,甲骨卜辞的文体构成形态有具体和直接的影响。同样,"巫"与"史"的历史渊源,使历史叙事与神话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神话空间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历史叙事的空间化结构。

    2009年04期 No.14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

    李建明;

    文章认为清官文化在宋朝的兴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宋朝革除五代弊政,建立廉洁的政府,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而宋朝的法律对私有权的保护和重典治盗贼,也唤起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对清官的祈求,一些官员也确实以儒家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清官品格。官员队伍中的清廉和腐败从正反两方面刺激民众对清官的盼望,而民间文艺则是清官文化生动的体现。

    2009年04期 No.14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我国“校漂族”群体的生存现状与定量研究

    廉思;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校漂族"这一群体的人数也呈上升态势。"校漂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校漂族"群体的实地调研和定量研究,对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媒介信任度、利益表达方式、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公正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对解决这一问题可供参考的意见。

    2009年04期 No.14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的价值向度

    张洪春;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是对传统主客体二元化思维方式反思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从整体论来把握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向度上是从物本向人本的思维意识方式转变,强调人是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因此,从生态思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现实的、具体的和社会的人出发来思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09年04期 No.14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乳制品安全事故:“信任品”的信任危机

    王威;尚杰;

    近年频发的乳制品安全事故已经引发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文章从乳制品具有"信任品"特征的角度,分析了信任危机背后的市场失灵和监管失效因素,进而探讨了商业信任和制度信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信任重建的角度,提出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改善产品信息不对称性和推进奶源组织模式的改革是改善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可行对策。

    2009年04期 No.14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体系化授权思想的授权管理理论构架整合性创新

    景涛;陈丹;李惠先;

    文章指出体系化程度不足是制约授权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关键瓶颈。提出体系化授权思想,把授权管理归纳为多维要素按一定逻辑关系作用构成的体系化复合变量。对既有研究发现系统梳理,初步构建了包含五类构成要素、多层细化指标的授权管理多维整合框架。为授权理论的体系化整合和实践可操作性、系统化程度的提升,为实证研究中更全面地度量授权及更准确地揭示授权与其他管理要素的关系,提供新的思想平台和可能的创新方向。

    2009年04期 No.14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经济新视野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审议机制探析

    曾文革;余元玲;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是我国签署的第一个区域性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第二十七条审议条款涉及的审议机制,在该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领域既发挥着自贸区服务贸易监督机制的作用,又是各成员国交流谈判的平台,也是制定和修改某些规则和纪律的必经程序,对于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机制与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有着区别之处。虽然,该机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趋势良好。在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制来实现其经济、政治和法律目标。

    2009年04期 No.14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物流资源的最佳利用

    张义龙;

    理性的决策应是基于从经济学和线性规划的最优计算中得到的结果,而且,在物流领域,通过最优化概念建立起来的物流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模型可以为管理组织提供剖析各种物流活动的分析工具,从而最佳利用物流资源,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文章提供了一种利用最优化概念来建立物流分析的新方法,并设计了基于系统集成方法的各物流子系统的网络模型。

    2009年04期 No.14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制度经济分析:外部性与运营制度的选择

    邓伟根;张文龙;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经济组织。解决科技企业孵化器外部性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补贴途径和产权途径。由此形成完全事业型、企业型、事业企业型三种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制度。

    2009年04期 No.14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规模和结构视角

    苑小丰;

    文章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就中国税收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宏观税负的增加对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降低经济的整体生产规模;流转税类份额的增加提高劳动的产出效率,降低资本的产出效率;所得税类份额增加提高资本产出效率,降低劳动产出效率。同时,所得税类份额的增加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流转税类份额的增加则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加强税收体制改革,适当调整所得税类份额,促进生产模式转变,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2009年04期 No.144 67-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预告登记在不动产流转中的价值分析——兼评我国《物权法》第二十条

    宋宗宇;陈敬涛;

    预告登记是物权范畴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一种,其制度本身确立的是预告登记权利人通过预告登记所取得的用于保障预期物权顺利实现的登记请求权。它是物权法原理在债权领域的扩张与突破的结果,具有债权性与物权性的双重特性和公平与秩序的价值追求。我国《物权法》第二十条所确立的预告登记制度也是基于这些特性和价值取向而加以规定的。尽管这些规定还不尽完善,但是预告登记制度的确立以及不断完善对我国不动产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9年04期 No.14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例示性经济犯罪条款与体系解释

    吴允锋;

    体系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合理运用体系解释可以使法条与法条之间,法条前后段之间,以及法律内各款、项之间,相互补充其意义,组成一个完整的规定,以此确定其含义。鉴于我国对经济犯罪立法较为普遍地采用列举加概括相结合的例示性方式,运用体系解释中的相关具体规则来解释相应规范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解释例示性经济犯罪条款时,必须遵循例示事项决定概括事项的性质、概括事项对例示事项具有制约作用的基本规则。此外,对于以"等"为表示的例示条款一般应解释为"有等外而无等内"。

    2009年04期 No.14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判决如何影响实体从属第三人:既判力抑或反射效力?

    胡军辉;

    对于当事人之间判决效力如何影响实体从属第三人,我国立法上尚未明确规定,学理上亦很少有人关注。在域外形成了两种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即既判力主观扩张论和反射效力论。这两种理论在目的上具有共同性,但由于创设思路不同,前者在与原有审判效力制度的协调难度上比后者大得多,并且扩张理由的正当性亦颇有疑问。尽管后者也存在正当性依据说明不充分的问题,但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还是存在的。因此,我国宜借鉴反射效力论来解决判决向实体从属第三人的效力扩张问题。

    2009年04期 No.14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维权的界域: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的探讨

    董文蕙;

    媒体报道的"黄静购买华硕笔记本电脑因为质量问题维权涉嫌敲诈勒索被逮捕关押案"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质是采用威胁手段维权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当行使的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时,判断行使权利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的超过因素"需要采用司法推定的证明方法。主张的权利赔偿数额明显超过了恢复其受损权利的数额,而且比例明显过当是推定行使权利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之基础事实。在客观上给对方带来实际利益损害是由维权过当演变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客观因素。

    2009年04期 No.144 83-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环境刑法公共福利犯罪原则探究

    张福德;

    在美国,公共福利犯罪原则适用于危害公共福利一类的犯罪,该原则导致被告承担所谓的严格刑事责任。近些年来,有公共福利犯罪原则被扩展适用于一些环境犯罪案件。文章介绍了公共福利犯罪原则的源起和其在环境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对此做了相应的评价。

    2009年04期 No.144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柯卫;周超;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多层面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紧张冲突的一面,也具有协调一致的一面。社会需求与教育的职责要求我们建构"法学教育—司法考试—法律职业①"三方互动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其互动的一面,以此推动法律职业的规范化发展。

    2009年04期 No.14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

    李海霞;孙厚琴;

    旅游城市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和城市旅游意象要素,具有更强的空间、形象、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对旅游者城市旅游意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意象理论出发,延伸出城市旅游意象基本内涵,从城市旅游意象角度对旅游城市标志物的意象功能、形成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2009年04期 No.14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与泰山世界遗产资源保护

    吴丽云;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确保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以泰山世界遗产为例,用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析泰山世界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泰山世界遗产保护的对策,即树立文化价值导向的遗产管理理念;通过上级政府的协调,实现景区的统一管理;以完整性原则为指导,实现文化、自然、游客体验的完整性;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

    2009年04期 No.14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圩市——古圩镇遗产旅游的“文化符号”

    王林;侯俊云;

    中国传统社会根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古圩市是农村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可或缺的补充。从圩市交易的参与者、交换的物品、交换的手法与途径等方面看,它包含着当地民众长期传承下来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体现着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是古圩镇遗产旅游开发中不可忽略的"文化符号"。

    2009年04期 No.144 104-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金融危机下政府化解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

    李金龙;邓春生;谢小明;

    金融危机形势下,政府应在化解就业问题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金融危机催化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凸显。政府应在稳定现有就业人员、解决失业待业人员、减少新增就业人员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调整等方面采取措施化解就业问题。

    2009年04期 No.144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维度

    易钢;钟强;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具有多重任务,核心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动力和目标的合为一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在。文章借助实施结构理论,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各方的角色、互动及行动结构和影响。从分层动员-响应行动模式角度,分析了上级号召、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行动响应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和困难,全面阐述了解决新农村建设核心维度,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2009年04期 No.14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妇女参政权之历史检视与现实考量

    钟云萍;

    男女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妇女参政能使女性从自己切身利益考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女性公民的正当权利,推动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均衡发展,以达到社会和谐的长远目标。文章从我国妇女参政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指出妇女参政彰显人类文明,同时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有之路。

    2009年04期 No.144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德育的经济价值探析

    孙金生;李凤姝;王春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冲破陈旧的思维定势,重新审视德育的价值,深挖德育的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仅就德育经济价值的内涵及其在经济生活诸环节中的表现与实现途径谈些粗浅认识。

    2009年04期 No.144 119-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综述与启示

    吕培明;

    2002年10月起,哈佛大学启动了新世纪首次本科生课程体系修订。2004年4月26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正式对外公布了其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报告,引起美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2007年2月,根据建议报告内容撰写的"通识教育研究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正式出台,对今后一段时期哈佛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理由,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课外活动的开展及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尽管美国高等教育界甚至哈佛大学自己的教师对此褒贬不一,但是其关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对处于改革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仍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09年04期 No.14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角色与教师职业教育发展探讨

    王丽娟;

    文章以文献为基础,从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教学风格、教师特点、教学功效等方面对教师角色和职业发展进行探讨。意在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建设性启示。

    2009年04期 No.144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哲学与当今世界

  • 政党政治视阈中的科学发展观

    李美玲;郑毅;

    迄今,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际上,作为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也蕴藏着对政党政治规律的遵循和运用,具体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政党履行基本功能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是政党对社会生态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是增强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来源。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2009年04期 No.144 127-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谈解放思想

    王丹宇;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以人为本"的视角谈解放思想,就要从"见物不见人"的单纯追求GDP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就要从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实际出发;就要坚持出点子、作决策、订举措都符合人民利益标准。

    2009年04期 No.144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艺论丛

  • 遮蔽与压抑下的欲望生长——从五四到文革期间的欲望话语叙述

    李清霞;

    欲望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中西方文学史都曾有过压抑或限制欲望话语叙述的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欲望话语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五四文学发现并张扬了人的个性和本能欲望,又巧妙地将欲望叙事转化为国家民族叙事;京派和海派作家以不同方式肯定了人的世俗欲望;女性欲望的表达却相对滞后。十七年文学压抑并将人的本能欲望转换为生命主体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热情,文革期间人的本能欲望在文学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2009年04期 No.144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缘饰商品与价值弥散——论消费文学的现实与历史

    李涯;

    消费社会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带来两种相反的趋向:一方面是物质消费领域的审美化和精神化;另一方面是精神领域的商品化和物态化。因此,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两种状态:第一,可以指作为其他商品的修饰功能而存在;第二,也可以指独立地作为商品而存在,完全认同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规则,并以资本盈利增值为根本目标。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消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009年04期 No.14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历史纵横

  • 追寻丧失的族群记忆——对小说演变史的理论考察

    王振军;

    从人类精神史的角度考察,小说起源于史诗,史诗表征为人的精神世界与外在客体世界的混然整一性;以社会学方法考察,当这种整一性破裂之后,随着经济个人主义的兴起,小说就出现了。小说在现代社会经历了由兴起到衰落的历程,伴随着小说(叙事)的衰落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拯救叙事的策略是百科全书式小说的出现与个体神话诗学的建立,它具有拓展叙事空间,提高叙事能力的功能。

    2009年04期 No.14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代两广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互动探析

    唐咸明;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外力和内力的双重作用,两广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经历了由繁盛、衰落再到兴起的递嬗过程。商人介入蔗糖业领域促进了城镇经济网络和蔗糖业的楔合。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广东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比广西发达,并且形成了对广西的强力辐射作用。

    2009年04期 No.144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研究

  • 论全球化背景下儒家伦理的道德教育局限性与现代价值

    闫少华;尉天骄;

    在全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环境的改变导致民众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独立性,必须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对儒家传统道德观进行辩证分析。在对儒家伦理在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要对儒家伦理在具有现代性的道德教育价值加以分析、提炼和改造,使其成为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2009年04期 No.144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理论旅行”与“现实观照”:论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

    邹赞;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强调理论的"语境化",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应该重返伯明翰,在借鉴和反思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土文化现实。文化研究的中国化是可能和必须的。政治经济学立场和批判性视角、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理论资源、西部地区的边缘文化因素和多元的文化现实,为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9年04期 No.144 151-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权力、话语操控与意识形态——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解读外刊新闻标题

    徐健;陈红;陈卫平;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从分类、及物性、情态和转换四个维度对美英主流报刊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揭示了外刊新闻标题反映其所在媒体的意识形态以及客观报道的相对性,提出受众在解读外刊新闻标题时应注意培养批评性语言意识,把握媒体的思想政治意图。

    2009年04期 No.144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桂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