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追述与反思: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卓越教授访谈

    黄卓越;邹赞;

    <正>保留一点纯粹的激情,有所坚持,有所开拓。邹赞(以下简称邹):黄老师,您好!您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从事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并且取得了系列成果。我们知道,源起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思潮,经过理论的旅行来到中国大陆,并且已经发展为极具活力的理论资源。人们在梳理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史时,往往会追溯到伯明翰学派。现在大家对伯明翰学派耳熟能详,但是对该学派的学术谱系并不十分清楚,请您介绍一下伯明翰学派的谱系。

    2009年07期 No.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民族命运的深刻反省——论《正红旗下》的思想意义

    赵志忠;

    满族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以他自身的经历反映了清代末年满族的社会生活。我们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对生他养他的民族所倾注的全部热情。对八旗制度的思考,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以及对新一代旗人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舍先生对自己民族命运的深刻反省,并且体现出《正红旗下》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

    2009年07期 No.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哲学与当今世界

  •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丁长青;袁杰;

    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必定导致金融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失败的同时,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有鉴于此,除了必须确立我国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外,还必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2009年07期 No.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哲学探索——兼论社会发展理论的范式革命与创新

    郑小霞;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推动下,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本文尝试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捕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出场语境,并从经济本体论、经济价值观、经济方法论三个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发掘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独特的实践人学范式,以此展现社会发展理论所历经的范式转换与创新。

    2009年07期 No.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文艺论丛

  • 叙事转向与身份隐喻——谈当代日常生活写作的文化生态意义

    李秀金;

    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的话语实践长期凸显人的社会意识和群体生活,个人的日常生活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补充、说明,是意识形态化的日常生活。八十年代以后,当代文学叙事转向为对个人日常生活碎片式、表象式表述,对理想化、精神化生活空间的建构转变为对个人自然性日常生活空间的呈现,在自然性的日常生活内容中显现个人存在的当下意义。当代文学日常生活写作的流变意味着当代文化生态中文学叙事的转向,隐喻了写作者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

    2009年07期 No.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众叙事与社会批判——赛博格神话的建构

    陈静;

    赛博格作为西方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文化标志,不仅以实践性的方式成为现实实在,也在虚构性的大众文化中成为形象鲜明的类型化叙事,更因为其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变革力量被作为一种神话建构起来。

    2009年07期 No.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历史纵横

  • 古代学校对礼制的传播

    艾红玲;陈戍国;

    我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被认为是治国和修身之本,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古代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礼制的教育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学校是习礼演礼的场所;第二,学礼制度本身就是对古代礼制的丰富与发展;第三,学校也是一些重大礼典的行礼场所。

    2009年07期 No. 29-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戊戌变法败因新探——以“七上清帝书”的修辞策略为考察中心

    白红兵;

    戊戌变法无疑成就了康有为的历史地位,但在"七上清帝书"和变法过程中,作为大清子民的康有为却在"师"与"臣"的双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加上他对当时高层权力格局的极度失察却也葬送了戊戌变法成功的最后希望。而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七上清帝书"修辞策略的选择上。

    2009年07期 No.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论回应型政府的运行模式

    卢坤建;

    回应型政府是一种使回应制度化、体制化的治理模式。与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不同,回应型政府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平等合作、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电子化与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透明、快捷的治理过程,有多元主体参与的、体现责任约束与对结果负责的政府绩效评估,共同构成了其特定的运行模式。

    2009年07期 No.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文化中的民主政治思考

    李兴平;

    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文化,使人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文化培育了网民的民主意识,虚拟实践了其参政议政能力,推动了政治的社会化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对现时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建设适应其发展的网络文化。

    2009年07期 No.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经济新视野

  •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分异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

    朱华友;陈军;

    产业集群治理是当前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要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划分类型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是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之分。基于此类划分,文章研究了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在内容和机制上的分异,分析了网络治理和价值链治理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并建立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综合景框。

    2009年07期 No.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区域货币合作对国际储备替代效应的定量分析——以欧元区国家为例

    牟新焱;姜凌;

    在当今国际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金融市场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国际清偿能力,近而影响该国的国际储备需求。一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的能力越强,所需持有的国际储备水平越低。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区域货币合作带来的国际清偿能力的加强,可以形成对国际储备的替代效应。

    2009年07期 No.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硕士网站

  • 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审视

    李芳云;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下,政府行政角色美德有着特定的内涵。当前,政府行政角色美德存在着缺失现象,表现为:行政角色职责转变不彻底;行政角色责任定位不明确;行政角色逐利倾向过度扩张;权力腐败蔓延。因此,必须加强行政角色美德的建构,在全社会培植统摄人心的公正精神气质;制定基于公正理念的可持续的行政角色规范制度;加强行政人员个体德性的培养。

    2009年07期 No.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校名保护的商标策略

    王娜;

    高校校名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经常遭遇层出不穷的侵犯校名的事件。为保护校名,清华大学等部分国内外高校采用了一系列的商标策略,这些高校为保护其校名所采用的商标策略为其他高校的校名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09年07期 No.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我国死刑案件陪审团制度的构建

    张明;崔佩玲;

    死刑作为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处罚,它的正确适用关系到人的生命权以及司法的民主。从司法的民主化、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裁判的准确适用、裁判公信力的提高可得出我国死刑案件实行陪审团审判的必要性;从陪审团审判的成本承担、文化土壤、制度环境来看,我国死刑案件实行陪审团审判具有可行性;我国死刑案件陪审团审判制度可从陪审员的资格与遴选、陪审团评议和表决、陪审团审结案件的上诉程序等方面进行构建。

    2009年07期 No.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刑法身份

    陈小彪;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一个新生事物,该概念的厘清有助于我们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性质的认识,从逻辑上讲,民办非企业应该是与公办事业单位并列,而从属于事业单位,因此,民办非企业的刑法身份应该是事业单位,刑法应当予以平等的保护。

    2009年07期 No.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政策探析——以环境保护为视角

    金慧华;

    世界银行项目经常引起项目所在地非自愿移民,由此导致系列的环境问题。世行非自愿移民政策旨在提高或至少恢复因世行项目被征地而受负面影响的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移民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2009年07期 No.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建立民事责任的约束机制——以我国股利分配制度评判为视角

    郭娅丽;

    2005年《公司法》确立的股利分配制度中,对违法股利分配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两种: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的具体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不合理和疏漏之处,重新审视《公司法》中违法股利分配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性质、范围、救济手段等内容,建立民事责任的约束机制是完善股利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

    2009年07期 No.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合同涉他性的原因及价值分析

    袁合川;

    合同具有相对性,这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曾一度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日益频繁,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基于现实的考虑,对合同效力进行了适当的扩张,使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涉他性。这种涉他性效力的原因何在?有何意义?笔者从这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2009年07期 No.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物权法关于抵押权的实现——以民事强制执行为视角

    李祖华;

    抵押权实现是抵押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抵押权担保功能的最后体现。《物权法》关于抵押权实现的规定,对传统执行理念形成冲击,如何在程序和制度设计保证抵押权得以顺利实现,是当前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2009年07期 No.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旅游动力机制中阻力探析

    亢雄;马耀峰;

    旅游发展机制动力的研究,不仅要重视推力和拉力,同时还要正视阻力的客观存在。一方面增加推力和拉力,另一方面消除阻力,是旅游发展机制动力的必须。从这一基本假设着手,以旅游系统作为框架,分析旅游阻力因素,完善旅游动力机制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旅游动力机制对于旅游活动的影响。

    2009年07期 No.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壮族花山文化为例

    廖杨;蒙丽;

    花山文化是壮族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的瑰宝,它应该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品牌。开发花山壮族民俗文化资源应该注意其民族文化的真正载体,应该确保民族文化的正确展示及其真实性。花山文化品牌具有产业和事业的两重性,应该组建成花山文化产业集团,并以集团产业化方式运作文化艺术旅游,逐步提升节庆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发展花山文化旅游产业,应该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2009年07期 No.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会展召集力研究

    张红;

    针对城市对会展相关主体的吸引力的分析研究,提出会展召集力是指将目标人群召集到指定地点参加指定活动的能力。并将会展城市分为产地与市场型及旅游胜地型会展城市两种类型。对城市会展召集力的表现与形成的区域条件、产业背景,场馆设施、基础条件、服务水平、政策环境、城市形象、人力资源、旅游吸引物和行业组织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参考国内外重要城市会展召集力培育的措施与策略,提出通过科学决策和整合营销,全面培育城市会展召集力。

    2009年07期 No.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突发事件的社会工作应对策略

    尹保华;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投入关注和积极干预突发事件的后果,既是提高公民生活水平的正常选择,也是体现一个国家人文关怀和文明的程度重要标尺;社会工作回应突发事件的策略是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手法运用于具体服务实践之中。

    2009年07期 No.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社会的法律与性别:一种法社会学分析

    青维富;

    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洞悉人类是如何从不可能、从社会或它的合法性中解放出来的,并且必须在我们许多人尚未成为社会盲人时研究社会。如果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并以美国判例为研究资料,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诠释美国特定时期的社会法律因性别差异而使妇女受到的限制和影响,并能够阐释特定语境下的美国妇女争取和获得权利的艰难历程。

    2009年07期 No.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住宅小区共有财产治理的制度探究

    王耀才;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并运用此框架对住宅小区的共有资源治理进行了分析。物理世界属性、社群属性以及制度规则是影响共有财产治理的三个重要因素。物理世界属性决定了治理中集体行动的必要性,社群属性奠定了治理基础,自治组织发展的差异对制度规则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产生了治理的差异。

    2009年07期 No.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经济新视野

  • 制度变迁、国际贸易与技术扩散效应

    仇怡;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扩散途径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这种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是必然能够产生的,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制度因素对我国国际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揭示其在国际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07期 No.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合作中的多维邻近性:西方文献评述与思考

    李琳;韩宝龙;

    多维邻近性是近年来国外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学术界对多维邻近性概念的界定与划分存在较大分歧。文章在对现有西方文献中多维邻近性概念进行梳理并解析其概念模糊性的基础上,从组织合作视角对多维邻近性的不同维度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界定,进而简析了多维邻近性对组织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旨在通过构建清晰的多维邻近性概念框架来推进多维邻近性论题的深入研究。

    2009年07期 No.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8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1 ]
  • 论经济危机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徐燕兰;

    本次经济危机在使西部经济受到冲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产业西移,农民工返乡,资金、设备闲置等。西部应善于寻找和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以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占据有利位置,取得竞争优势。

    2009年07期 No.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稿启事

  • 征稿启事

    <正>《社会科学家》于1986年创刊,是由中共桂林市委主管、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类杂志。二十多年来,《社会科学家》始终保持弘扬人文理性,提倡学术创新,打破时空地域,扶植新人新作的传统,发表社会科学领域及新兴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并推出对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商界赢家、政界要员的访谈录,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社会科学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广西优秀期刊"。

    2009年07期 No.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互补与竞争

    张恒俊;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2009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求真务实,正确认识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互补与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于推动双方的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07期 No. 116-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城乡统筹与区域统筹的关系

    韩鹏;

    文章首先讨论了统筹城乡与统筹区域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然后从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以及微观基础等方面论证了统筹城乡与统筹区域的内在一致性,然后讨论了通过推进区域统筹来促进城乡统筹的对策措施。

    2009年07期 No.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我国普通高校贷款问题研究——形成、规模、问题与调控战略

    彭清华;王国顺;

    10年扩招和贷款建设使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向国内银行贷款失度的问题凸现。笔者估计,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银行贷款余额6000亿元左右,已靠近在当前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银行停止向高校贷款的贷款总量停止点6989亿元。高校贷款存在校际分布、期限分布不合理,暂未发生负债和隐性负债规模较大、资金链条脆弱、还本付息困难、以及贷款失度等问题。及时实施挂账停息、提高资助学生力度、各地财政增加拨款、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调整学费比价等紧急援助策略,制订和实施土地支持高教、金融支持高教以及专项"还债"战略,调整和完善高教发展战略,是促进高校走出贷款困境、实现高教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谋略。建议政府采用多因素综合法确定还本付息专项补助,由各个高校自行还债。多因素包括扩招学生人数、扩招前"欠账"、规划扩招"欠账"和学科建设投入等,各因素权重可分别确定为6∶1∶2∶1。

    2009年07期 No.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与思考

    王晓勇;

    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至关重要。但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不容乐观。文章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文明素质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从他律到自律,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新途径。

    2009年07期 No.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校园柔性管理

    颜金玲;陈罗辉;

    文章试图通过对柔性管理理论的探讨,寻求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最佳途径。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自我完善,将柔性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管理有利于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2009年07期 No.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哲学与当今世界

  •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闫顺利;赵红伟;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2009年07期 No.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探索

    霍功;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走入21世纪时,必须有一种坚实的、合理的生态伦理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环境与发展课题。因此,人们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伦理属性进行探索。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和哲学基础,对于推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07期 No.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艺论丛

  • 论南宋湖湘学派文学的共同特征

    宁淑华;

    南宋湖湘学派因其理学追求的一致性,使其各阶段大家(胡安国、胡寅、胡宏、张栻、彭龟年)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主要内容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即重道轻文的文学观念,论道论学的本色追求,慷慨论政的经世趋向,其细微的差异性又折射出湖湘学派文学的发展变迁。

    2009年07期 No. 139-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老舍茅盾创作观念之比较

    徐涛;

    茅盾和老舍都是现代文学巨匠,他们以不朽的作品达到了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和深刻的批判。但他们反映社会人生的角度,以及对文学的认识、理解却迥然不同,文章从文学创作冲动的触发、题材选择、人物描写等方面比较了他们的不同。

    2009年07期 No.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代艺术批评中的品第与定格初探

    李庆云;

    "三等九品"和"逸、神、妙、能"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框架和思想方法模式,历时、历代不断地为前人所延用。特别是在美术领域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方式,尤为盛行,延用了近两千年,曾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艺术批评及思想理论界对此尚缺深入思考和研究,对它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以应有的地位缺乏认识。文章试图阐述该问题的大致轮廓,探索它的形成和发展、形式和内涵、源由及推演等系列问题,对于比照时下流行的文艺批评理论中的宏伟构建,解构洋腔洋调,诊视"失语症",应该说是一件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事情。

    2009年07期 No.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研究

  • 论中国古代文论意象思维中的语言问题

    陈洪娟;

    中国古人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构思中伴随着意象思维的语言存在,认为在此思维发生之际语言就推动和制约它的发展,直到在语言和思维的往复运动中,思维用语言获得存在的物质形式,也越来越清晰。虽然他们没有再进一步讨论思维中语言的性质、特点等,但是其思想在今天思维和语言的讨论中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内部言语"的理论对文学创作思维中的语言性质以及与意象思维的关系做了补充,进一步论证了意象思维和内部言语没有隔阂,可以融为一体。

    2009年07期 No. 151-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交往伦理文化的比照与整合

    刘印房;

    交往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积淀、具体的历史环境形成了相异相通、各有千秋的交往伦理文化。通过对中西交往伦理的合理整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积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依据。

    2009年07期 No.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概念合成理论与文学话语意象的强制性组合

    邓瑶;

    意象的强制性组合是文学话语实现其表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基本方式之一。意象强制性组合的意义有隐喻整合、转喻整合和复合式整合三种合成方式,其形式上表现为语义超常组合构式和语法超常组合构式。运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进行分析,可以挖掘这类构式中各个意象在语义上结合的关联,探究其表层形式超常组合的理据,为解读这类超常构式提供新的思路。

    2009年07期 No.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