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兰英;单飞跃;
发展的结果是取得成果,发展的目的是人民享受成果。政府作为发展成果的主要持有者,是发展成果再分配的重要主体,是发展成果的受托保管人与公平分配者。发展是一个成果与矛盾同时并生的过程,政府依公共原则与公平原则进行发展成果的再分配能有效消解发展矛盾。政府进行发展成果再分配的具体职责是:使发展成果的生产具有合法性,防止应当公共产权化的发展成果被私人化,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调节不平衡的发展成果分配关系,保障公共性的发展成果被运用于举办公共事业和提供公共服务,对处于明显社会不利地位的特殊群体与个体给予特别的社会关怀。
2009年12期 No.15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金英;陈通;
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客观存在,与具有优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市区相比,郊区学校无论是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还是硬件条件都要相对落后。在对天津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12期 No.15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蔡冰菲;
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住房保障问题不能仅依靠市场去解决,中央及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住房保障责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的利益。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注重考虑局部经济利益,忽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央政府的政策收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履责态度。文章运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9年12期 No.15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高桂林;杜晓成;
经济法作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附着在其身上的公平和正义。经济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追求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社会效益,将自身的价值不仅仅囿于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同时,也应当包括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为经济法价值的社会效益从最广泛的方面以及最深入的程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在提供动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009年12期 No.15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蒋人文;
职务犯罪侦查能力是指专门针对职务犯罪的侦查能力,即检察机关展开职务犯罪侦查活动,调查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侦破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它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个体能力和检察机关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两方面。
2009年12期 No.15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屈琦;
权利缺失是造成社会主体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法律本身包含着使人犯罪的因素,司法实践则在最终意义上使权利缺失导致的犯罪转化为现实性,而权利缺失未能及时被弥补则强化了犯罪生成的力度。权利缺失与犯罪生成之间张力之解决,根本在于建立权利本位的法治文化。
2009年12期 No.15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韦伟强;
房改房在法律和政策上与商品房不相同的特征,使实践中对作为房改房共有人的夫妻一方转让出卖房屋是否有效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如何对房改房的转让、出售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认定成为实践中应该统一的迫切问题。文章从房改房的法律性质特征及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法理及具体案例出发,提出房改房转让之法律认定意见,阐明房改房单方转让中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合理维护的原则。
2009年12期 No.15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薇;
流放刑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刑罚制度;从某种历史角度来看,流放刑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演变。而海南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流放之地,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流放刑的发展演变以及历史沿革的阐述,突出了流放者对海南开发、发展的深刻影响,对海南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作用。
2009年12期 No.15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苟新;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以不可逆转的潮流促使各国经济刑法走向国际化。我国经济刑法如何在立足本土基础上,实现与国际的对接、融合,并接受国际化的现代理念,发挥出适应形势的最佳效益,这是法学界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理性对待此问题,在理论上首先涉及到如何选择其价值取向。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下,笔者认为应该从宏观上把握秩序价值,从微观上注重人权价值,从总体上突出效益价值,才能使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符合现代文明刑法的要求。
2009年12期 No.15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萍;吴亚东;
我国的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旅游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美好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成为当代旅游者的目标。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促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体验为中心的一整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情感型生态旅游营销模式、过程型生态旅游消费模式、服务型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以及参与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教育型生态旅游解说模式,希望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12期 No.15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玲;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旅游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效果,并制定出促进其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的措施,以保证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鉴于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旅游文化研究文献,全面总结并反思了当代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2009年12期 No.152 86-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强;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区域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但是该地区相比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区域旅游合作进度明显滞后。文章针对该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以及优化措施展开研究,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抽样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模型和措施,为政府在以后的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9年12期 No.15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高延春;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9年12期 No.15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巧玲;
当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思潮、被认为是教育的生命的延续和扩展时,应该提出终身学习这种个人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倡终生学习是为了打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让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并行,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同在。学习是伴随着人生而具有终身性的,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促进人正确、持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9年12期 No.152 98-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阳玉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扩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蚁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目前所获得的蚁族的概况为阐述背景,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蚁族"的关注,对改善"蚁族"的生存现状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所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9年12期 No.152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张林英;高群;许蔚萍;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形成是教学系统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系统因素在教学质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证明除传统关注的教师教学和教学环境因素外,学生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对最终学习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作用,且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为高校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12期 No.152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程;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当今社会文化趋向的诠释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审视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视域,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反思传统高校体育教育历史背景下,借鉴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和理论,对当代体育教育所倡导的"大众教育"、"个性体育"、"互动教育"的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
2009年12期 No.15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灿芬;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涌进了大学校园,促使问题学生不断增多,大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学体制结构的失调,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因此,高校要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建立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正面教育为主的教育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009年12期 No.152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