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博导新论

  • 对将马克思这个专有名词置于“哲学”之前的合法性的重新思考——为什么是政治哲学

    张文喜;

    政治哲学是否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和"哲学"切关的重要路径?这是所谓"后哲学"时代的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2009年12期 No.15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哲学与当今世界

  • 同质性还是异质性?——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解释

    周建国;

    在社会学史上,由于受到韦伯理想类型研究方法论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把社会现象作非此即彼比较研究的倾向。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对象现代社会特征来说,就是认为传统社会的特质是同质性的,现代社会的特质是异质性的。而本文以为,现代社会既不是一个异质性社会,也不是一个同质性社会,而是一个异质性和同质性同在的悖论性社会。其中,由其内在结构所决定的异质性是它的本质内核,由工业文明内在要求所塑造的同质性是它的形式表征。而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关键还是受到了方法论的某种误导。社会科学研究要想走出这一困境而达到求真的目标,尤其要注意方法论的正确选择和运用。

    2009年12期 No.15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维特根斯坦哲学心理学探讨

    刘森林;余锦龙;

    文章重点探讨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的特点、实质,以及它们在心理学或者心理理疗中的意义。

    2009年12期 No.15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文艺论丛

  • 宋人用事境界的诗学阐释

    朱安女;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宋代诗人以才学为诗,掀起用事高潮。"浑然天成"、"水中着盐"、"系风捕影"等成为宋人进行诗歌用事境界阐释的独特话语,传达出宋人对用事"浑成"、"无迹"、"自然"之境的追求,是宋人在传统诗学背景下,澡雪涵泳前人文化积淀,又扣和当代诗学风潮而形成的独特阐释理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2009年12期 No.15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清章回体小说文体探源

    杨小敏;饶道庆;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文体类型,它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学传统。文章将从话本小说、俗讲变文、史传文学三个方面对影响章回小说文体产生的各种因素做共时态分析。对章回体小说文体的渊源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理清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对章回体小说的理性审视,而且对我们准确把握现当代小说具有现实意义。

    2009年12期 No.152 21-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历史纵横

  • “魏晋风流”史态观照

    康庄;

    个体精神文化生态的形成受制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作为魏晋时代士人文化精神的外化,"魏晋风流"体现了士人对内在和谐精神生态,即自由自适人生境界的追求,其特征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2009年12期 No.15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颠覆传统“君权”观念的晚明历史语境及其思想特征

    杨晖;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坚守对传统的尊重与敬仰,但到明代中后期,这种恪守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君权"为视点,在晚明"越礼逾制"的历史语境中,描述了传统君权思想遭受的挑战,认为晚明对传统的批判不仅受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的影响,还与知识分子精神独立以及他们处于体制的边缘密切相关。

    2009年12期 No.15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发展成果再分配及其政府责任

    郭兰英;单飞跃;

    发展的结果是取得成果,发展的目的是人民享受成果。政府作为发展成果的主要持有者,是发展成果再分配的重要主体,是发展成果的受托保管人与公平分配者。发展是一个成果与矛盾同时并生的过程,政府依公共原则与公平原则进行发展成果的再分配能有效消解发展矛盾。政府进行发展成果再分配的具体职责是:使发展成果的生产具有合法性,防止应当公共产权化的发展成果被私人化,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调节不平衡的发展成果分配关系,保障公共性的发展成果被运用于举办公共事业和提供公共服务,对处于明显社会不利地位的特殊群体与个体给予特别的社会关怀。

    2009年12期 No.15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张金英;陈通;

    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客观存在,与具有优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市区相比,郊区学校无论是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还是硬件条件都要相对落后。在对天津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9年12期 No.15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蔡冰菲;

    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住房保障问题不能仅依靠市场去解决,中央及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住房保障责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的利益。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注重考虑局部经济利益,忽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央政府的政策收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履责态度。文章运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9年12期 No.15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经济新视野

  • 民族地区村寨经济的发展:理论、原则与模式

    龙祖坤;

    村寨经济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村寨的数量大且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因此民族地区村寨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9年12期 No.15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WTO特别保障措施之先例与演变

    李娟;

    WTO框架下现存的特别保障措施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先例,并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目前针对中国产品的特保机制在原关贸总协定中可以找到其雏形,分别体现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对"市场扰乱"概念的不断界定,以及日本和三个东欧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入关议定书》和相关的承诺中。

    2009年12期 No.15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_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论中国投资基金市场准入制度

    李超;方桂荣;

    随着我国基金业的日益发展,基金市场准入问题突出出来,这些问题涉及理论层面的,比如基金市场准入的涵义不明,基金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内容不清等问题;也涉及实践层面的,比如原有的市场准入标准过高过死,实力弱小的基金公司如何退出基金市场,以及政府与市场协调力量严重失衡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束缚到了我国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完善我国基金市场准入制度,应该框定基金市场准入制度的理论体系,并确立解决基金市场准入实践问题的基本思路。

    2009年12期 No.15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溯供应链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可行选择——结合巴斯夫案例的考察

    张荣刚;刘遵乐;

    企业社会责任在强制性法律责任和非强制性公民道德、非赢利性社会回报与盈利性品牌推广之间的模糊定位,决定了其承担动因难明,由此引发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模糊态度。文章通过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内在逻辑,透过现代商务环境中企业间的相互影响,对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进行分析,从利益干涉视角,提出了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源塑造、形成传递机制、获得各方认同、共享经验和评估改进的思路。

    2009年12期 No.15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论经济法的根本价值追求:社会效益

    高桂林;杜晓成;

    经济法作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产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附着在其身上的公平和正义。经济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追求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社会效益,将自身的价值不仅仅囿于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同时,也应当包括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为经济法价值的社会效益从最广泛的方面以及最深入的程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在提供动力、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009年12期 No.15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职务犯罪侦查能力及其构建

    蒋人文;

    职务犯罪侦查能力是指专门针对职务犯罪的侦查能力,即检察机关展开职务犯罪侦查活动,调查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侦破职务犯罪案件的能力。它包括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个体能力和检察机关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两方面。

    2009年12期 No.15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权利缺失与犯罪生成

    屈琦;

    权利缺失是造成社会主体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法律本身包含着使人犯罪的因素,司法实践则在最终意义上使权利缺失导致的犯罪转化为现实性,而权利缺失未能及时被弥补则强化了犯罪生成的力度。权利缺失与犯罪生成之间张力之解决,根本在于建立权利本位的法治文化。

    2009年12期 No.15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房改房转让中各方利益之法律思考

    韦伟强;

    房改房在法律和政策上与商品房不相同的特征,使实践中对作为房改房共有人的夫妻一方转让出卖房屋是否有效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如何对房改房的转让、出售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认定成为实践中应该统一的迫切问题。文章从房改房的法律性质特征及不动产善意取得之法理及具体案例出发,提出房改房转让之法律认定意见,阐明房改房单方转让中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合理维护的原则。

    2009年12期 No.15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流放刑的历史沿革及其对海南的影响和启示

    蔡薇;

    流放刑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刑罚制度;从某种历史角度来看,流放刑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的演变。而海南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流放之地,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流放刑的发展演变以及历史沿革的阐述,突出了流放者对海南开发、发展的深刻影响,对海南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作用。

    2009年12期 No.15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的价值取向

    罗苟新;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以不可逆转的潮流促使各国经济刑法走向国际化。我国经济刑法如何在立足本土基础上,实现与国际的对接、融合,并接受国际化的现代理念,发挥出适应形势的最佳效益,这是法学界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理性对待此问题,在理论上首先涉及到如何选择其价值取向。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下,笔者认为应该从宏观上把握秩序价值,从微观上注重人权价值,从总体上突出效益价值,才能使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符合现代文明刑法的要求。

    2009年12期 No.15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张建萍;吴亚东;

    我国的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旅游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美好的体验和难忘的回忆成为当代旅游者的目标。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便促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体验为中心的一整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情感型生态旅游营销模式、过程型生态旅游消费模式、服务型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以及参与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教育型生态旅游解说模式,希望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12期 No.15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李玲;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旅游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效果,并制定出促进其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的措施,以保证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鉴于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旅游文化研究文献,全面总结并反思了当代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2009年12期 No.152 86-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赵建强;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区域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但是该地区相比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区域旅游合作进度明显滞后。文章针对该地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以及优化措施展开研究,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抽样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模型和措施,为政府在以后的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9年12期 No.15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论

    高延春;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9年12期 No.15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终身学习与人的发展

    程巧玲;

    当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思潮、被认为是教育的生命的延续和扩展时,应该提出终身学习这种个人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倡终生学习是为了打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让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并行,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同在。学习是伴随着人生而具有终身性的,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促进人正确、持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9年12期 No.152 98-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

    阳玉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扩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蚁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目前所获得的蚁族的概况为阐述背景,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蚁族"的关注,对改善"蚁族"的生存现状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所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9年12期 No.152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经济新视野

  • 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制造业产业升级

    李淑梅;

    垂直专业化分工下,我国制造业总体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不利于竞争优势的培育。为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生产者服务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2009年12期 No.152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框架研究

    段晓梅;刘红;

    金融危机背景下,地方经济呈现出投资驱动型增长的特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文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规范性的框架研究设计,主要探讨投融资平台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平台的功能定位与依托主体、平台的运作模式以及平台的风险监控。

    2009年12期 No.152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360°+KPI”绩效考评模式创新及实践

    古银华;

    绩效考评是众多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能为员工的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和培训规划等提供依据。拥有一个良好的绩效考评模式对组织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使用效果,360度绩效考评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两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但是,360度绩效考评和KPI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将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构成"360°+KpI"绩效考评模式,正好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考评效果,文章就其内涵、可行性、实施步骤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探索。

    2009年12期 No.152 111-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索

  •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张林英;高群;许蔚萍;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形成是教学系统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系统因素在教学质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证明除传统关注的教师教学和教学环境因素外,学生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对最终学习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作用,且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为高校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12期 No.152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当代高校体育教育

    王程;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当今社会文化趋向的诠释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审视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视域,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反思传统高校体育教育历史背景下,借鉴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和理论,对当代体育教育所倡导的"大众教育"、"个性体育"、"互动教育"的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

    2009年12期 No.15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问题学生解读

    陈灿芬;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涌进了大学校园,促使问题学生不断增多,大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学体制结构的失调,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因此,高校要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建立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正面教育为主的教育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009年12期 No.152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哲学与当今世界

  • 老子“和”、“常”、“容”思想与当前人们和谐身心关系建设

    于洪卫;

    在老子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养生思想,其中既提出了"和"、"常"、"容"等范畴,也提出了人们应当具有的"知和","知常","处下","不争";"知容""知公","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去甚,去奢,去泰"等人生态度。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人们和谐身心关系的建设,进而对于益生长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

    2009年12期 No.152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哲学理据

    李萍;

    "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原创性教育理念,摈弃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回应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需要,追求的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其创新之处在于它面向未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回到个体,主体性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基源。

    2009年12期 No.152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艺论丛

  • 文学与记忆的关系探析

    李莉;

    人类的记忆行为至关重要,它建构文化,承载历史,塑造个人。文章借助记忆理论探讨了文学与记忆的亲缘关系,指出在用文字建构的艺术王国里,文学与记忆并肩而行,作家用文本书写和传承记忆,又用记忆来丰富和深化文本。在对传统与信仰的坚守中,文学与记忆形成了最坚固的联盟。

    2009年12期 No.152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昆曲之“雅”

    韩勤;

    昆曲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其萌发的开始就同"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文人曲师革新后的昆曲更具"雅"韵而受到官僚贵族的赏识和追捧,这促成昆曲走向两百年的兴盛和繁荣。而昆曲在后来的"花雅"之争中败下阵来走向式微乃至衰落也是因为一个"雅"字,真可谓是"成也萧和、败也萧和"。

    2009年12期 No.152 135-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历史纵横

  • 清代中朝边境的互市贸易

    吴丽华;

    清代中朝两国边疆贸易频繁,主要集中于中朝边界的中江、会宁、庆源三处。中朝两国对三处边贸市场的开市规则做了具体规定,包括参与人员、市期与通商路线及开市礼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形式分为公市和私市两种。公市是法定的,私市是政府默许的,一般情况下是先开公市,后开私市。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清代中朝边贸促进了中朝双方的社会发展。

    2009年12期 No.152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建设的历史探索

    金怡顺;

    党内和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党近九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内和谐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内和谐建设曲折发展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党内和谐建设的探索,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渐次达到自觉、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党内和谐建设在各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9年12期 No.152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研究

  • 修正结构在汉语口语教材中的各种表现

    王丕承;

    本文结合从汉语初级口语教材中选取的一些语料,采用会话分析有关语篇结构的理论,对会话语篇中的修正结构在汉语口语教材会话课文中的各种表现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对自我引导自我修正、自我引导他人修正、他人引导自我修正、他人引导他人修正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文不仅探讨了会话语篇中的修正结构对于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实践的作用,还认为编写口语教材时如增强对教材课文中修正结构的更多关注,会有助于口语教材课文编写的多样性,因此应把会话语篇中的各种修正结构根据教学的需求在教材中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为学习者的学习和交际服务。

    2009年12期 No.152 144-14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幽默短信的语言符号学解读

    黄东花;

    手机短信是伴随手机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具有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特征,凸显了时代风格和文化风范,反映了普通大众心理,日渐成为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语言符号学思想为指导,重点研究了幽默手机短信的言语交际形式,揭示了该类手机短信的象似性符号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普遍社会文化心理动因,以便正确理解、恰当使用乃至健康发展此类手机短信。

    2009年12期 No.152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视野下哲理性广告的发展

    陈晓环;张兵;

    近年来哲理性广告成为广告创作中一个值得研究的类型。然而在遭遇全球化文化的冲击下,哲理性广告究竟如何发展,采取什么应对策略是文章所讨论的主题。

    2009年12期 No.152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桂林研究

  • “文化立市”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桂林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陈丽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桂林市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文化立市",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以期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2009年12期 No.152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加快推动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袁绪祥;王清荣;

    坚持旅游兴市,着眼于科学保护漓江、做强高新产业,通过进一步发掘、整合配置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来提升桂林城市形象和品位,通过调整旅游产品、旅游消费结构和培育产业集群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对经济的拉动力和对财政的贡献率,强化生态环保,是桂林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9年12期 No.152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