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小继;孙拥军;
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学概念,台湾新文学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学这一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过大陆学者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台湾文学在学科建设、融入文学史写作、研究平台的打造等方面,还留给研究者更多的期待。
2011年02期 No.166 15-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小继;孙拥军;
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学概念,台湾新文学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学这一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过大陆学者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台湾文学在学科建设、融入文学史写作、研究平台的打造等方面,还留给研究者更多的期待。
2011年02期 No.166 15-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
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媒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关系。日本媒体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介绍和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借助日本所具有的强大的现代媒体在日本被广泛地传播。日本媒体不仅推动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而且,深化和修正了日本人的认识,对于促进日本人对中国现代文学认识和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02期 No.16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伟;
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媒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关系。日本媒体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介绍和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借助日本所具有的强大的现代媒体在日本被广泛地传播。日本媒体不仅推动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而且,深化和修正了日本人的认识,对于促进日本人对中国现代文学认识和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02期 No.16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敏;伍中信;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寺院经济成为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寺院是封建社会的附属组织,其经济活动受当朝政府的管制,对封建社会经济主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东西方寺院在经济活动内容、资产来源、收入分配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从而影响东西方簿记方法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寺院簿记体现了单式簿记的最高水平,而中世纪欧洲寺院经济的发展对复式簿记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2011年02期 No.16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敏;伍中信;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寺院经济成为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寺院是封建社会的附属组织,其经济活动受当朝政府的管制,对封建社会经济主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东西方寺院在经济活动内容、资产来源、收入分配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从而影响东西方簿记方法的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寺院簿记体现了单式簿记的最高水平,而中世纪欧洲寺院经济的发展对复式簿记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2011年02期 No.16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封安波;
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关于新宪法法统的来源问题,国民党主张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共产党否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合法性;二、关于政协会议的定位和协议的效力问题,国民党设法减低政协会议决议效力,而共产党视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须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共同遵守,有一种类似临时性宪法文件的约束效力;三、政府改组案的实施问题关系到制宪的主导权问题,国民党力行一党主导,共产党主张多党协商;四、宪草的核心内容方面,国民党主张五权宪法,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以英美式宪法相抗衡。到了国民党大陆溃败的时候,《中华民国宪法》"伪法统"、"伪宪"的标签在大陆地区已经确定。
2011年02期 No.16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封安波;
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关于新宪法法统的来源问题,国民党主张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共产党否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合法性;二、关于政协会议的定位和协议的效力问题,国民党设法减低政协会议决议效力,而共产党视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须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共同遵守,有一种类似临时性宪法文件的约束效力;三、政府改组案的实施问题关系到制宪的主导权问题,国民党力行一党主导,共产党主张多党协商;四、宪草的核心内容方面,国民党主张五权宪法,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以英美式宪法相抗衡。到了国民党大陆溃败的时候,《中华民国宪法》"伪法统"、"伪宪"的标签在大陆地区已经确定。
2011年02期 No.16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良明;黄雅丽;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其政策经历了由主张城市武装起义到开始注意农村游击战争、城乡斗争并重实际上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再到初步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客观上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011年02期 No.16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良明;黄雅丽;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其政策经历了由主张城市武装起义到开始注意农村游击战争、城乡斗争并重实际上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再到初步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客观上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011年02期 No.16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祖彦;黄凤志;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民族国家间互动态势、博弈过程的重要视角,反映民族国家谋求安全、护持利益的源动力。文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国家安全利益的属性与内涵,并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家安全利益的生成机制,其中涵盖国家身份、安全观念、安全环境与国际规范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把握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的研究视角、现实内涵及护持方式,以期深化对国家安全利益问题的认知。
2011年02期 No.16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祖彦;黄凤志;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民族国家间互动态势、博弈过程的重要视角,反映民族国家谋求安全、护持利益的源动力。文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国家安全利益的属性与内涵,并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家安全利益的生成机制,其中涵盖国家身份、安全观念、安全环境与国际规范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把握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的研究视角、现实内涵及护持方式,以期深化对国家安全利益问题的认知。
2011年02期 No.16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孟凡行;
中国的人类学、民俗学村落研究脱胎于西方的部落人类学研究,而西方人类学语境中的部落和中国的村落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两者的结构来看,村落有着部落所不具有的以"村落边界"为限的内外部多级结构,而其外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村落边缘"。由于学界长期以来对"村落边缘"的某种忽视,使中国学者在建构本土理论的过程中难以摆脱部落人类学的影子,从而存在对村落认识不够彻底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施坚雅、杜赞奇等人相关理论的吸收,提出了"村落边缘"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这个概念的理论潜力。
2011年02期 No.16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孟凡行;
中国的人类学、民俗学村落研究脱胎于西方的部落人类学研究,而西方人类学语境中的部落和中国的村落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两者的结构来看,村落有着部落所不具有的以"村落边界"为限的内外部多级结构,而其外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村落边缘"。由于学界长期以来对"村落边缘"的某种忽视,使中国学者在建构本土理论的过程中难以摆脱部落人类学的影子,从而存在对村落认识不够彻底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施坚雅、杜赞奇等人相关理论的吸收,提出了"村落边缘"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这个概念的理论潜力。
2011年02期 No.16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魏源;
文章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经济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描述和分析,进而分析在农村民间借贷活动中呈现出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基本经济特征。民间信用形式是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之外的重要的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到现实制度约束,民间信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探索推进民间借贷活动进一步发展、构建农村民间信用的基础条件。
2011年02期 No.166 46-4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源;
文章在对广东省各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经济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描述和分析,进而分析在农村民间借贷活动中呈现出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基本经济特征。民间信用形式是正规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之外的重要的补充力量,为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受到现实制度约束,民间信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探索推进民间借贷活动进一步发展、构建农村民间信用的基础条件。
2011年02期 No.166 46-4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卢昆;
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捕捞主体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生产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效率均衡,即海捕作业的边际产出效率和市场分配效率的均衡。未来我国海洋捕捞业不但继续在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将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体现重要战略价值。在建设现代渔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应继续严格贯彻伏季休渔等制度安排,完善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机制建设,重点支持和发展远洋渔业,强化近海水域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海域天气预警机制建设,加大财政对海洋捕捞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完善海产品批发市场和海洋捕捞财政补贴制度建设,加快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重点培育海捕水产品龙头企业。
2011年02期 No.166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卢昆;
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捕捞主体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生产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效率均衡,即海捕作业的边际产出效率和市场分配效率的均衡。未来我国海洋捕捞业不但继续在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将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体现重要战略价值。在建设现代渔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应继续严格贯彻伏季休渔等制度安排,完善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机制建设,重点支持和发展远洋渔业,强化近海水域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海域天气预警机制建设,加大财政对海洋捕捞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完善海产品批发市场和海洋捕捞财政补贴制度建设,加快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重点培育海捕水产品龙头企业。
2011年02期 No.166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栋;
文章利用多种计量方法综合测度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首先,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市盈率、换手率、股票市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参考指标体系,测度股市泡沫存在性。接着,利用分数次积分方法建立了一个测度股市泡沫的计量模型,并和单位根检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股市泡沫的存在性和选取的参数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No.16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栋;
文章利用多种计量方法综合测度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首先,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市盈率、换手率、股票市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参考指标体系,测度股市泡沫存在性。接着,利用分数次积分方法建立了一个测度股市泡沫的计量模型,并和单位根检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股市泡沫的存在性和选取的参数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1年02期 No.166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建波;
资本和劳动是微观经济学所认定的企业进行生产所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而随着公司制度的演进,技术、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都逐渐被囊扩到了原本简单的生产函数中。文章从人力资本、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解剖恒安的发展模式,认为正是这三要素推动恒安走过了三十年发展道路,突破了一个个发展瓶颈,使人、财、物做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最终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国内知名企业。
2011年02期 No.166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建波;
资本和劳动是微观经济学所认定的企业进行生产所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而随着公司制度的演进,技术、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都逐渐被囊扩到了原本简单的生产函数中。文章从人力资本、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解剖恒安的发展模式,认为正是这三要素推动恒安走过了三十年发展道路,突破了一个个发展瓶颈,使人、财、物做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最终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国内知名企业。
2011年02期 No.166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欧雪银;
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公司敢担风险创造财富的创新行为。公司企业家精神由公司努力和公司能力组成,公司努力主要成分是生产性努力,公司能力包括学习与吸收能力、创新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能力及寻租能力。
2011年02期 No.16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欧雪银;
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公司敢担风险创造财富的创新行为。公司企业家精神由公司努力和公司能力组成,公司努力主要成分是生产性努力,公司能力包括学习与吸收能力、创新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能力及寻租能力。
2011年02期 No.16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甘超宏;伊藤和憲;
文章试着运用战略性的视点反省目标管理,探寻它的一些缺陷。并且,为了改善这些缺陷,文章试图运用经营品质管理体系的理论分析了目标管理体系。并尝试将作为战略手段的BSC与目标管理结合,在此之上,运用DTP作业图表构筑和完善战略管理体系,以改善经营管理品质。
2011年02期 No.166 71-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超宏;伊藤和憲;
文章试着运用战略性的视点反省目标管理,探寻它的一些缺陷。并且,为了改善这些缺陷,文章试图运用经营品质管理体系的理论分析了目标管理体系。并尝试将作为战略手段的BSC与目标管理结合,在此之上,运用DTP作业图表构筑和完善战略管理体系,以改善经营管理品质。
2011年02期 No.166 71-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山清;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2011年02期 No.16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唐山清;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2011年02期 No.16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刘娜;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力量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国外文化产业资本支持实践,深入分析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企业成长的机理,根据现有文化产业基金在具体运作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型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1年02期 No.16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刘娜;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力量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国外文化产业资本支持实践,深入分析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企业成长的机理,根据现有文化产业基金在具体运作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构建新型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1年02期 No.16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杨美霞;周国海;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属于弹性消费,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旅游收入中,旅游商品收入所占比重与旅游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呈数量扩张型,而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于旅游发展的需求。在分析我国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基础上,阐述知识产权保护对旅游商品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论述了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对策。
2011年02期 No.16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美霞;周国海;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属于弹性消费,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旅游收入中,旅游商品收入所占比重与旅游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呈数量扩张型,而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于旅游发展的需求。在分析我国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基础上,阐述知识产权保护对旅游商品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论述了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对策。
2011年02期 No.16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炜;杨曼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若干理论与经验借鉴。
2011年02期 No.16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炜;杨曼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若干理论与经验借鉴。
2011年02期 No.16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冯子轩;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国家赔偿法》,取得相当之功效。赔偿委员会作为国家赔偿制度运转的核心机构,在刑事司法赔偿实践中应当扮演居中裁判者与公民权利保护者的双重角色,承担起应有的司法职能,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实现社会正义,保护受害人权利,必须明确赔偿委员会的地位,扩大其职能,且在规则上有所创新,才能有效的达成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的设计初衷。
2011年02期 No.16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子轩;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国家赔偿法》,取得相当之功效。赔偿委员会作为国家赔偿制度运转的核心机构,在刑事司法赔偿实践中应当扮演居中裁判者与公民权利保护者的双重角色,承担起应有的司法职能,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实现社会正义,保护受害人权利,必须明确赔偿委员会的地位,扩大其职能,且在规则上有所创新,才能有效的达成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的设计初衷。
2011年02期 No.16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定光;张国平;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讨论公民服从,即要考察政治生活中的服从在道德上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一种他律,而不正义法律要想获得对公民的道德约束力,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所在的法律体系是近乎正义的,二是它的不正义程度没有逾越社会作为一个公平的合作体系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公民对不正义法律的自觉遵守是公民主体性意识的理性自律,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正义要求。一般而言,对不正义法律的矫正只能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但是"公民不服从"这种矫正方式以其强烈的道德意识、远大的感召力能够得到道德的辩护。
2011年02期 No.16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定光;张国平;
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讨论公民服从,即要考察政治生活中的服从在道德上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一种他律,而不正义法律要想获得对公民的道德约束力,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所在的法律体系是近乎正义的,二是它的不正义程度没有逾越社会作为一个公平的合作体系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公民对不正义法律的自觉遵守是公民主体性意识的理性自律,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正义要求。一般而言,对不正义法律的矫正只能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但是"公民不服从"这种矫正方式以其强烈的道德意识、远大的感召力能够得到道德的辩护。
2011年02期 No.16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平;胡海容;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无论是在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重视方面,还是在评估规则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方面,甚至在评估管理方面,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突破口则在于规范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优化评估体系,加强评估能力建设以及优化政府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督导。
2011年02期 No.16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平;胡海容;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无论是在上市公司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重视方面,还是在评估规则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的选择方面,甚至在评估管理方面,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突破口则在于规范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优化评估体系,加强评估能力建设以及优化政府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的督导。
2011年02期 No.16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静;
个人信用缺失和国家关于个人债务和信用问题的立法偏好是我国个人破产立法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应当同时并进。信用消费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人无力清偿案件将大量增加,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无可避免。尽管信用缺失可能直接危害个人破产制度的有序运行,我国仍应在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地促进个人征信体系以及社会信用机制的完善。同时,国家在解决债务问题上对民事执行的过于依赖等偏好,都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确立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延滞个人破产立法的进程。
2011年02期 No.16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刘静;
个人信用缺失和国家关于个人债务和信用问题的立法偏好是我国个人破产立法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应当同时并进。信用消费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人无力清偿案件将大量增加,个人破产制度的确立无可避免。尽管信用缺失可能直接危害个人破产制度的有序运行,我国仍应在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地促进个人征信体系以及社会信用机制的完善。同时,国家在解决债务问题上对民事执行的过于依赖等偏好,都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确立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延滞个人破产立法的进程。
2011年02期 No.16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葛庆敏;王彬;
外来物种通过自然、无意或有意引进等渠道已入侵我国很多地区,造成负面生态效应。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上仍存在立法价值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缺陷。文章建议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立法理念,制定专门性法律、创新具体调控制度和监管体制、健全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以充分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规制。
2011年02期 No.16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葛庆敏;王彬;
外来物种通过自然、无意或有意引进等渠道已入侵我国很多地区,造成负面生态效应。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上仍存在立法价值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缺陷。文章建议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立法理念,制定专门性法律、创新具体调控制度和监管体制、健全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以充分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规制。
2011年02期 No.16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谭海波;何植民;
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基于互动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公共行动体系。它主要包含参与、合作、网络和责任四个运行机制。如何实现各机制之间的有机整合,发挥各治理机制的协同效应,提高公共治理活动的整体绩效,是公共治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公共治理机制的整合有赖于明确各机制的作用和地位、强化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形成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和培育相互信任的公共文化。
2011年02期 No.16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谭海波;何植民;
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基于互动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公共行动体系。它主要包含参与、合作、网络和责任四个运行机制。如何实现各机制之间的有机整合,发挥各治理机制的协同效应,提高公共治理活动的整体绩效,是公共治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公共治理机制的整合有赖于明确各机制的作用和地位、强化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形成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和培育相互信任的公共文化。
2011年02期 No.16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承就;
古巴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起了一套干部运行机制和较为完备的干部政策,古共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下,重视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和人种构成,体现出无歧视原则,并把这些原则贯穿于干部的储备、选拔、安置、培养与提高、评价等各个环节,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古巴克服由美国的封锁敌视和苏东剧变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02期 No.16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承就;
古巴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起了一套干部运行机制和较为完备的干部政策,古共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下,重视干部队伍的年龄、性别和人种构成,体现出无歧视原则,并把这些原则贯穿于干部的储备、选拔、安置、培养与提高、评价等各个环节,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为古巴克服由美国的封锁敌视和苏东剧变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02期 No.166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亚月;梁兴国;
作为一场由中国早期现代大学中的知识阶层所引领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启蒙意识是五四精神的最深刻内涵,也是"五四运动"得以生发的一个前提性条件。但后来",救亡压倒了启蒙",启蒙所主张的个人主体意识之觉醒潮流,汇入到了民族主体性觉醒的大潮中,整体主义从此成为中国社会思维的主要脉络。在此逻辑下,中国知识阶层的主体意识与独立性趋于消沉,物质主义思潮又使得信仰和价值迷失,大学精神和学人品格日渐模糊。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建构与形塑,有必要接续五四时期所张扬的启蒙意识。
2011年02期 No.16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亚月;梁兴国;
作为一场由中国早期现代大学中的知识阶层所引领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启蒙意识是五四精神的最深刻内涵,也是"五四运动"得以生发的一个前提性条件。但后来",救亡压倒了启蒙",启蒙所主张的个人主体意识之觉醒潮流,汇入到了民族主体性觉醒的大潮中,整体主义从此成为中国社会思维的主要脉络。在此逻辑下,中国知识阶层的主体意识与独立性趋于消沉,物质主义思潮又使得信仰和价值迷失,大学精神和学人品格日渐模糊。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建构与形塑,有必要接续五四时期所张扬的启蒙意识。
2011年02期 No.16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彭东琳;
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差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差异等特点,从学理上尊重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展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11年02期 No.16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彭东琳;
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差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差异等特点,从学理上尊重和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展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景,将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11年02期 No.16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文源;
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电影也毫无疑问地濡染了这一思想,从而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文章从道家的"道""天人合一""意境""有无相生""味无味"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2011年02期 No.166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文源;
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电影也毫无疑问地濡染了这一思想,从而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文章从道家的"道""天人合一""意境""有无相生""味无味"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2011年02期 No.166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巧玲;
在思想启蒙和民族认同过程中,中国现代雅俗文学或是更接近西方的现代观念、或是显现出对于传统道德人格的亲近,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了一种共生互动、互补对话的关系。精英知识分子对于通俗文学的大力鞭挞,显示了他们对于精神超越性的追求和反封建的思想;通俗文学作家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调,则质疑了西方现代化道路普世化的合理性,从而凸显了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上坚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文章以《猫城记》和《八十一梦》为例,透视启蒙与民族认同视野下的雅俗文学建构。
2011年02期 No.166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巧玲;
在思想启蒙和民族认同过程中,中国现代雅俗文学或是更接近西方的现代观念、或是显现出对于传统道德人格的亲近,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了一种共生互动、互补对话的关系。精英知识分子对于通俗文学的大力鞭挞,显示了他们对于精神超越性的追求和反封建的思想;通俗文学作家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调,则质疑了西方现代化道路普世化的合理性,从而凸显了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上坚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文章以《猫城记》和《八十一梦》为例,透视启蒙与民族认同视野下的雅俗文学建构。
2011年02期 No.166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喜贵;
六朝时期由于流寓、被贬、被俘、宦游等原因产生了大量以表现寄居他乡为主题的羁旅诗歌,这些诗歌很多都选择了悬旌与飞蓬这样的意象,两种意象不自觉地唤起了我们心理上的某种感应与摹仿的倾向。可以说这两个意象为羁旅诗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他们的感情于此得到了慰藉和寄托,心如悬旌,形如飞蓬,或恍惚不定,或无所依托,但都无不诉诸于人的视觉感受,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011年02期 No.16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喜贵;
六朝时期由于流寓、被贬、被俘、宦游等原因产生了大量以表现寄居他乡为主题的羁旅诗歌,这些诗歌很多都选择了悬旌与飞蓬这样的意象,两种意象不自觉地唤起了我们心理上的某种感应与摹仿的倾向。可以说这两个意象为羁旅诗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他们的感情于此得到了慰藉和寄托,心如悬旌,形如飞蓬,或恍惚不定,或无所依托,但都无不诉诸于人的视觉感受,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011年02期 No.16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遐见;王勇;
毛泽东曾长期追求大同世界理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影响。为实现大同世界理想,毛泽东不仅进行了理论思考,还付诸实践。据他有关著作和文献的表述,以及青年时期的"新村"实践、井冈山时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架构的策划、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他自己的大同社会模式。尽管他的社会理想模式终未成功,但这种探索仍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2011年02期 No.166 143-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遐见;王勇;
毛泽东曾长期追求大同世界理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影响。为实现大同世界理想,毛泽东不仅进行了理论思考,还付诸实践。据他有关著作和文献的表述,以及青年时期的"新村"实践、井冈山时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架构的策划、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他自己的大同社会模式。尽管他的社会理想模式终未成功,但这种探索仍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2011年02期 No.166 143-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孔令梅;
早在西晋时期敦煌张氏就已经信仰佛教,五凉及北朝时期张氏信众普遍抄写供养佛经,同时敦煌张氏也从事着经生职业,是北魏敦煌官方写经事业的主力军之一。北朝时期,张氏在莫高窟还建有张家窟第442窟,这在早期莫高窟家窟修建史上是不多见的,显示了北朝敦煌张氏强大而丰厚的实力。
2011年02期 No.166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孔令梅;
早在西晋时期敦煌张氏就已经信仰佛教,五凉及北朝时期张氏信众普遍抄写供养佛经,同时敦煌张氏也从事着经生职业,是北魏敦煌官方写经事业的主力军之一。北朝时期,张氏在莫高窟还建有张家窟第442窟,这在早期莫高窟家窟修建史上是不多见的,显示了北朝敦煌张氏强大而丰厚的实力。
2011年02期 No.166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跃平;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例如保护桎梏论,开发破坏论等。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作是对立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几个层次,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2011年02期 No.166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黄跃平;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例如保护桎梏论,开发破坏论等。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作是对立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几个层次,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2011年02期 No.166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