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潭;彭东琳;
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宁关于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对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构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1年11期 No.17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崔丽萍;
在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中,情感和理性共存于德性之中,并处于不可完全分离的状态,明智和思是德性实现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而且其追求的是情感与理性的契合与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此外,双方都认为德性是建立在人自愿、意愿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儒家重情感而亚里士多德重理性:儒家以情感作为德性的基础和导向,亚里士多德以理性作为德性的依靠和凭借,情感与理性的侧重是中西德性论的重要区别之一。同时,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契合与统一也是中西方德性论的共同点之一,情感与理性的侧重是在这种契合与统一基础上的侧重,并不是截然而分基础上的侧重。
2011年11期 No.17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詹秀娟;
科技发展的诸多副作用伴随它创造的舒适和便捷一起出现,它们呈现出科技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难题,而最主要的伦理难题就是伦理环境问题。在以生态学表征精神旨趣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发展的当代走向面临着转变,改变蕴含着建构。以"科技-伦理生态理念"为方法论原则,在科技发展与宏观伦理环境和微观伦理环境相与的关系维度中形成良性运行的互动机制,是当代科技发展生态建构的正当路向和最佳进路。
2011年11期 No.17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伍巧芳;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实行绿色新政,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能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中国应该抓住绿色革命的新机遇,开发绿色能源的巨大潜在市场,抢占先机,以期将来在全球经济新秩序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2011年11期 No.17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国强;
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大需求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但从根本和长远上来看,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原动力。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制度约束是重要因素,必须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资结构的优化机制进行制度矫正,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年11期 No.17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明亮;何中兵;
厂商规模与生产效率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验数据来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中型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显示,市场势力与中国大型高技术企业的生产效率之间尚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高技术企业中的科技劳动力要素并未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产品差异化虽是大型高技术企业的重要效益来源,但尚未形成中型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高技术产业内的领军型企业以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提升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型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来提升产业生产力水平;运用产品差异化这一竞争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应成为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
2011年11期 No.17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淑敏;王伟;
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梳理和解析,明确了职位的外延与求职诉诸的渠道和资源;解析了教育信号发送的机制以及职位的接受过程;对把握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情势,洞察就业的关键要素,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1年11期 No.175 67-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浩;
在大型辞书收罗的单个汉字的义项系统中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义项,这些义项与字头之间总存在一种隔阂,即这些义项既不是字头的本义,也不是引申义。一般情况下,辞书会把这样的义项处理为假借义。但是,从历史汉字的角度考虑,有不少所谓的假借应视作文字因字形相近而导致的混同,由混同而产生了词义过继。例如"帖"有安静之义,这个意义是"怗"因字形相近致误而过继给"帖"字的。词义的这种过继虽是因字形讹误而产生,订正讹误就会消除这种过继,但实际上大型辞书并未真正消除这种过继的词义,反而有的词义成了常用义。
2011年11期 No.17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梅;
从严格的汉字学理论的定义考察,许慎《说文》六书理论体系对汉字学理论具有奠基意义。因为《说文》第一次给六书以明确定义,首次将六书理论贯彻全书进行字例分析;宋元明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别样的发展;有清《说文》六书理论达于巅峰;六书理论亦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之奠基;《说文》六书理论亦有因未有详论或未及详备而产生的问题,譬如六书相兼问题,然亦可见其借鉴作用。总之,《说文》六书体系对汉字学理论的奠基意义不容置疑。
2011年11期 No.17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元春;
字样学是中国文字学的重要分支,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源头。然而元明以降便已不为人重视,以致现今文字学分支发展失衡。文章通过对字样学之名义、分类范围、兴废原因、成果述要以及价值意义的揭示,期冀能对该学科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推动汉字规范化的顺利进行,避免再走弯路。
2011年11期 No.17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翟雪冬;邢若琼;孙连涛;时佳丽;毛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报《银杏》继"夏雨诗社"后成为校园诗人的又一交流与发展平台。文章主要通过对《银杏》诗歌栏目的编辑设计及诗歌文本的流变两方面对《银杏》诗歌栏目进行研究,探讨90年代以来诗歌的"边缘性"、"个人化"与"学院派"等问题,为整体校园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学生思维方式与关注对象的变迁提供一个解释。
2011年11期 No.17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苗伟明;
在文明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矛盾会引发不同的利益冲突。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中,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冲突是利益冲突最高、最强也是最后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行为冲突往往会被文明社会的法律规定为犯罪。因此,从利益冲突和犯罪的关系上看,犯罪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冲突。既然犯罪是一种利益冲突,那么,利益冲突的根源即为犯罪的根源。利益冲突主要产生于利益主体在追求各自利益实现时与存有内在弊端的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而造成利益实现方式内在弊端的直接原因,就是自发性社会分工制度的内在缺陷。因此,具有内在缺陷的自发性社会分工制度,既是利益冲突的根源,也是犯罪的根源。
2011年11期 No.175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雪婷;
长久以来,犯罪客体始终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存在于刑法理论当中。但是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取消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客体要件,认为犯罪客体对于犯罪的认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将其评价为"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然而,犯罪客体不仅在司法层面对于认定犯罪来说具有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作用,在立法层面,犯罪客体亦是法定刑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从立法和司法两个维度去审视犯罪客体,才能全面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2011年11期 No.17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琛;
认证标志用以识别不同的认证标准组合体系,其法律属性为标志化的服务名称。认证标志要构成商标,必须是特定认证服务的专有名称,而非同类认证服务的通用名称。各国商标法对认证标志的保护主要有三种模式,集体商标权、证明商标权和普通商标权模式。证明商标本质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标。应在保留和完善一些特殊规则的基础上,以服务商标的理念改造我国的证明商标制度,以保护构成商标的认证标志。
2011年11期 No.17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娅;沈磊;
诉权滥用在我国有着独特的形成诱因,并且会产生综合性的危害后果。域外主要国家的立法中对规制诉权滥用多有规定,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诉权保障制度,防止诉权滥用具有借鉴意义。立法上对诉权滥用行为的规制可以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入手。
2011年11期 No.175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凤芝;范本腾;
"无讼"思想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道、法等流派相互影响,各自形成了对"无讼"的认识。"无讼"思想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其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讼"法律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防止"法律万能主义"和有助于保障社会顺利转型。
2011年11期 No.175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卿;张泽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刻把握"大众化"的内涵与本质。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0年的历程表明,只有从言语交流、情感指向、民族归属和内容结构体系四个维度出发来理解和推动大众化,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化为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2011年11期 No.17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叶昌友;王天闻;
社会整合也被称为社会一体化,它既体现各种社会因素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同时也表明这种统一和协调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视野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已经成为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选择。构建党的社会整合机制,对于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11期 No.17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盛明科;赵龙;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对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绩考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通过相关制度机制创新来推进。传统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在指导思想、内在价值、战略重点以及道德诉求等方面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存在冲突,加快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大力构建正确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无疑是当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关键的抓手。
2011年11期 No.17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夏燕;
基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可能失范而导致社会混乱,当前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通常采取"维稳"模式,结果常常陷入危机应对的窘境中。在转型期间的中国,唯有树立维护权利才能维持稳定的理念,认真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权利诉求、界定权利的边界并建立满足其诉求的稳定机制,达成"维稳"到"维权"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促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互联网的正常生态。
2011年11期 No.175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杨艳伶;
从民族学视角看,藏地小说作家对藏地文化的观察和阐释有两种典型的路径,即自观与他观。两者互相弥补,相映成趣,共同完成了对雪域文化的田野发现和诗性呈现。在众多藏地小说作家中,阿来和范稳具有代表性,他们的全部创作勾联成了两条典型的文化阐释路线,完整呈现了藏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弘扬了信仰的力量。
2011年11期 No.17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博昊;
唐进士科考答卷不糊名的制度促使当时行卷之风盛行。为在众多行卷作品中脱颖而出继而登进士第,士子们在所行作品中除诗、赋、小说之外,或又添加了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词。本文即以词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为个案,探究进士科考制度对词体文学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011年11期 No.175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恩忠;
文章首先提出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概念,对吴县胜浦山歌的类型与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与分析,同时也对当地的民俗服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研究。而后在此基础上,对胜浦山歌与当地民俗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两者在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两方面的内在联系。
2011年11期 No.175 133-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明;
爱伦.坡被誉为"美国的第一位唯美主义作家",而王尔德则是继佩特之后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虽然生活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二人的唯美思想却不乏共通之处。首先,二人均维护艺术自主性,强调艺术独立的品格。其次,二人均推崇想象力和虚构,反对艺术直接呈现生活。在创作审美兴味上,均呈现出反平庸、反平淡、精雕细琢的唯美诉求。但因师承渊源、宗教色彩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二人的唯美理念又不尽相同。
2011年11期 No.17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