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回望巴别塔:巴赫金的诗学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凌建侯教授访谈

    凌建侯;邹赞;

    中国巴赫金研究自80年代始,不止译著丰富,各类关于巴赫金理论的研究成果亦蔚为大观。凌建侯教授一方面从纵向上以阶段的方式明确了中国巴赫金研究的历程及经典化到本土化的必然,一方面从横向上阐释巴赫金"对话"、"狂欢"、"独白"、"话语"四个范畴,同时从哲学、文艺的角度探索"反"独白论。并针对欧美学界关于巴赫金狂欢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巴赫金狂欢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巴赫金有关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解读及对中国学界实践的影响等进行了学理性阐述。

    2012年07期 No.183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文学话语的对话性分析

    凌建侯;

    话语的对话性分析为俄国学者巴赫金所开创,属于言语体裁的研究领域,同时深含哲学人类学的基础,被语言学者列为语言学分支话语分析的重要派别。文章主要通过对方格体、讽拟体和暗辩体三种具有内在对话性的文学双声语的举例分析,说明巴赫金对话语的"话中有人"这一特性的发现和剖析,使我们获得了认识小说语言建构的新视角和新手法,同时也为外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12年07期 No.18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文学人类学专栏

  • 重新划分大、小传统的学术创意与学术伦理——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叶舒宪;阳玉平;

    文学人类学界探寻和重构"文化文本"的需要,催生出重估"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的理论尝试,其学术伦理意义在于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出发,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批判性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把文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视为大传统。重估大传统有助于学者走出文本中心主义束缚,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新知识,重建文化观。希望不再以"下里巴人"的文化沙文主义看待无文字社会和前文字时代。

    2012年07期 No.18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回溯与探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再定义(三篇)

    阳玉平;

    <正>主持人语:在文学人类学第六届年会上,围绕主题"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学者们结合古今中外的人类学理论、文献、文学文本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止在理论上进行建构,还在具体文本、田野调查事项上进行文学人类学解读,新颖、独特,具有深刻的洞察性。其中焦点问题集中在叶舒宪先生提出的大、小传统的再定

    2012年07期 No.18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琴棋书画:汉族文化印象文学与历史的对话

    徐杰舜;徐桂兰;

    琴棋书画作为汉族文化印象的代表,通过文学与历史对话的互文性文化表达,其作为汉族的文化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2012年07期 No.183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尝奇析疑:文学人类学传统的回归——以“蛇杖”为例

    萧兵;

    阐微索隐、尝奇析疑是文学人类学或民俗神话学的固有本领。文章以"蛇杖"为例,融合古今中外关于"蛇杖"的传说故事,刻画其"正面相",强调文学人类学学者在关注阐微索隐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学人类学尝奇析疑的功能。

    2012年07期 No.18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会议述评

  • 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如何对话——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学术观察与述评

    杨骊;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以"重估大传统: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为主题,通过探讨和反思现有的文化大传统观念,以期拓展和超越既有文明历史框架,在中国重新发现历史,由此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学术前沿性的理论探索。笔者对此届年会的主题和研讨的相关问题进行学术观察,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述:一、大、小传统的界定以及重估大传统的意义;二、中国的多元历史与多重叙事;三、文学人类学的学科整合与方法论探索。

    2012年07期 No.18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论墨子“仁义观”——从《墨子》中“义”字的原始形体来考察

    张继文;高华平;

    首先结合墨子兼爱非攻思想,断定"义"字原始形体当为"羛"。这体现了墨子摒弃自我,摒弃武力的兼爱思想;进而结合《墨子》文本,具体分析墨家以何为"不义",以何为"义",以何为"仁"。在综合各家观点基础上,得出结论:墨家之"仁"就是兼爱,墨家之"义"就是天下公利,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仁"是"义"的前提和基础,"义"是"仁"的目的和归宿。

    2012年07期 No.18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

    姜红;

    荀子的节制主张理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哀、嫉、忧、怨等情感,规约喜好声、食、色、佚、名、利等欲望,禁止争斗、怠慢、巧辩等行为,斥除惑乱名实、不合礼义的思想智慧。节制得以实行主要依赖"道"的总体指导、"礼"的具体规范、"公义"的整体要求、"心"的理智判断以及"法"的惩罚威慑等手段。最终实现君主部分节制,臣子全面节制,君子主动节制,小人与庶民被动节制的差序节制秩序。

    2012年07期 No.18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自由”与“孤独”——论弗洛姆“自由”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局限性

    杜敏;

    "自由"是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借助"自由"概念,弗洛姆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的结合,即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结合。弗洛姆赋予"自由"概念的这种"纽带"功能,是该概念涵有社会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的双重维度",自由"既是伦理学、政治学中人的本质和权利,又是精神分析学中人的心理"孤独"。在弗洛姆的理论中,"自由"概念的显性是心理学的,但同时又潜含着社会理论的价值蕴意,由于这两个维度的意涵之间缺乏明确的厘定和界说,而使得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和自我"实现自由"有明显的理想性和局限性。

    2012年07期 No.18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密尔功利主义容纳人的分离性探讨

    刘琼豪;罗文;

    功利主义以功利原则为道德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忽视人的分离性的指责。如果基于批评者的逻辑,密尔的功利主义在逻辑上可能容纳人的分离性;而密尔通过把不伤害他人划定为是完全强制性的义务;把积极援助他人划定为不完全强制的义务;把自愿的自我牺牲划定为人类最高的美德等三方面对道德责任领域进行限定,避免了功利最大化成为个人的道德责任,使得其理论平等地关照了每个人的利益、幸福与基础权利,从而使得密尔的功利主义在理论上得以容纳人的分离性。

    2012年07期 No.18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在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之间的觉悟错位——现代道德困境的原因探析

    方杲;刘力贺;

    现代道德是一种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生活方式多元化和自主化相协调为目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来约束和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传统道德已经打破,现代道德还没有建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道德陷入困境。具体说来,造成现代道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内核"隐退,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文化基础;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社会基础;三是法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保障基础。

    2012年07期 No.18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气候能源危机与“汽”车交通的黄昏

    陆礼;

    "汽"车交通是一个悖论性的技术存在。"汽"车交通作为技术异化的典型和当代突出的全球性问题,集中表现为污染、拥堵,加剧气候与能源危机。从伦理视域观察,轿车交通挤压着城市交通的公共属性,蕴涵着自由、公正、权利等一系列伦理紧张。"汽"车交通走向黄昏,是低碳交通革命、能源替代与公交(地铁)优先战略实施之必然。文章研究的实质,是要超越交通现状深层思考人类生存的方式和意义。

    2012年07期 No.183 55-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选举制度的效应与各种选举制度之利弊——萨托利的分析与思考

    陈胜才;

    萨托利把选举制度看做是宪政的首要制度设计,他对迪韦尔热提出的选举制度是政党体制形成的制度性因素这一"定律"提出批评,认为比例代表制对政党数目增加只起了间接效应。萨托利根据负责任的政府和回应性的政府两个准则全面分析了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以及两轮投票制三种选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2012年07期 No.18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新视野

  •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薛绯;

    文章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相关研究及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回顾,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同时融入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政策,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2年07期 No.18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利益集团、制度变迁与乡镇政权改革

    汤鹏主;

    随着分税制改革、农业税取消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趋于弱化,甚至趋于消失,文章正是基于乡镇政权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进一步弱化趋势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基本模型,得出我国有对乡镇政权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行性,而不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的结论。

    2012年07期 No.183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以陕西为例

    任颖洁;胡海青;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就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问题始终困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视角的创新融资模式将打通其融资渠道,解决其缺乏的不动产抵押融资的困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2012年07期 No.183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我国省级信息化水平差异性的综合评价

    张义龙;章昌平;朱玉鑫;陈洁;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问题已成为事关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问题。文章建立了我国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信息化水平差异性予以评价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传统的区域划分并不完全适合各地区信息化差异性发展水平的评价,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差异。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012年07期 No.18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微博营销的驱动因素

    赵洪建;

    分析微博营销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探寻微博营销的形成机理,也有利于企业正确实施微博营销策略。文章对微博营销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营销环境的发展、用户信息的摄取、消费者意见的反馈、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目标客户的确定以及营销成本的降低是微博营销的主要驱动因素。

    2012年07期 No.18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嵌入性理论视域下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尚庆梅;

    基于破解经济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性理论往往可以被用于其它学科领域,进行跨学科的解读。在嵌入性理论视域下研究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文章利用嵌入性理论中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原理,阐述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依据和方法。根据结构性嵌入原理,跨国公司子公司是网络社会中的结节点,可以发挥连接跨国公司母公司和东道国的枢纽作用,促进跨文化融合;根据关系性嵌入原理,跨国公司子公司建立与东道国的连接关系,可以促进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措施的实施。

    2012年07期 No.18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组织间学习模型分析

    韩赟;

    对高技术虚拟企业中组织间学习的层次、过程、内容进行分析,构建其组织间学习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间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成员间知识差异、知识特征、成员学习能力,及联盟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联盟内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

    2012年07期 No.18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基于RMP分析

    陈炜;文冬妮;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文章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提出促进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2012年07期 No.18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美国被害人保护制度及其借鉴

    王丽华;

    有犯罪必有被害,被害人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随着被害人学的蓬勃发展,美国从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加强了对被害人的保护。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建立了包括被害人调查、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被害人补偿、被害人援助等内容的被害人保护制度。我国对被害人问题研究的时间不长,被害人保护工作还有待完善。学习和借鉴美国被害人保护的成功做法,推动我国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建立。

    2012年07期 No.18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作为独立人格权的信用权

    何国强;

    信用在本质上应是一种社会评价,道德信用和经济信用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种信用类型。这两种信用类型契合于信用权的内部结构之中,与信用权的特点共同塑造了信用权作为一具体人格权的独立形象。现行之信用利益名誉权保护模式存在固有的缺陷,客观上要求信用权独立。而功能定位和规范体系建构上之可行性,权利边界上之相对明确性,使信用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正当性最终得以证成。

    2012年07期 No.18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经济犯罪罚金数额立法模式再思考

    王光明;

    我国经济犯罪罚金数额的立法模式有无限额罚金、限额罚金、倍比罚金三种。但无限额罚金违背了罪刑法定理念从而与法治国的建设背道而驰,限额罚金模式的采取不仅不利于司法权威的建立,而且有违实质平等之原则,亦凸显了法律的滞后性,倍比罚金的参照系又无法准确反映行为的危害性。但日额罚金立法模式不仅使得裁量的过程更加透明,而且可以弥补上述三种模式的弊端,故建议我国经济犯罪罚金数额的立法规定以此为模式进行重构。

    2012年07期 No.18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对网络举报中若干问题的刑法分析

    姚春艳;

    网络举报作为一种新型的举报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网络举报中的一些危害行为在刑法上该如何定性?刑法该怎样更好地来保护网络举报权的行使?这一系列问题尚缺乏理论支撑或尚存法律空白。对网络举报严重失实的行为,在认定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行为人主观方面出于故意,严重的则可能构成诽谤罪或诬告陷害罪;对于借网络举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若旨在侵犯商业秘密,则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若旨在取得财物,则可能会构成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若官方网站的工作人员借网络举报索取财物,则可能构成受贿罪;对官方举报网站泄密的行为,若构成犯罪的,宜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或以报复陷害罪来处理;对打击报复网络举报人的行为,若构成报复陷害罪的,应按报复陷害罪来处理,但该罪还有待立法作出适当修正。

    2012年07期 No.183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儒家生命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借鉴

    陈燕;

    当前,我国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冷漠和贬值,是因为我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化导致了生命价值体系的缺失,道德人格培育体系的缺失,生命意义认知体系的缺失。而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儒家哲学被边缘化,正是这些"缺失"的历史根源。儒家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生命哲学。它是对人的生命存在或者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它确立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系,甚至把生命提升为宇宙世界的本原和本质;它对生命价值的把握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悟"。儒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仁",仁者爱人,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天人关系、群己关系和身心关系上;儒家生命哲学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价值观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2012年07期 No.18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二元组合到三维一体——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新视角

    白华;

    三维一体,从全新的视角,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在传统的政府和高校二元组合认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加强国家的指导职能,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细化高校的实施功能,利用三个不同的支点,组成新的锥体,由点组面,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力图构建一个国家、政府和高校三维的科学认定模式;它摈弃了传统二元组合认定方式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实行学生信息的网络化、认定标准的科学化、认定人员的专业化、认定制度的规范化和政策宣传的广泛化,以国家宏观指导为主体,政府和高校护卫两翼,形成"一体两翼五化"的认定构想,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07期 No.18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文艺论丛

  • 唐小说中祝文的学理价值

    何亮;

    祝文作为一种反映人们对山川神祇祈祷和祝愿的文体,主要在与神仙、鬼怪、精灵等题材相关的唐小说中出现。融入唐小说中的祝文,不仅展现了唐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价值取向,而且有引出故事人物出场、刻画故事人物心理的叙事功能,对唐小说有重要意义。

    2012年07期 No.18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革命知识女性——基于阶级视阈

    乔春雷;

    文章从阶级视阈出发,审视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革命知识女性形象,这类女性的阶级认同常伴随着其对"女性性别内涵"的重新确认和对女性解放的追求,具体从阶级趣味与女性气质、阶级意识与叙事模式、劳动意识与性别重建等三个方面,呈现阶级话语对革命女性的性别重建和文学书写的影响。

    2012年07期 No.18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先秦儒家“中和”思想对古典乐论的影响

    杨琦;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在先秦时期就确立了谐和的艺术观,先秦典籍对其多有记载。先秦儒家在吸收百家众长的基础上提出"中和"的审美观,确立了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在中国古典乐论史上影响深远。

    2012年07期 No.183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数字影像到符号经济——论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美学的冲击

    钟丽茜;

    数字影像技术的面世与发展,对传统影视美学造成了巨大冲击。它动摇了从前以摄影机为客观中介的电影成像机制,使电影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分离;它刺激了电影的"奇观化"追求,触发了当代影像艺术创制奇幻图像的巨大冲动。目前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出现了正负面双向效应,必须警惕文化权力、符号经济对数字技术的滥用。

    2012年07期 No.183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历史纵横

  • 《吕氏春秋》“王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杨汉民;

    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都曾把"王道"思想作为经世的根本道理。秦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和兼收并蓄的历史现实改变了六国士人的文化偏见,同时吕不韦把握了由霸而王的历史转折并集众编书,从而形成了《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秦始皇虽然没能像吕不韦希望的那样把《吕氏春秋》的"王治"主张付诸实践,但把其中的圣王说、五德终始说和现实政治运作结合起来,从而深深影响了秦朝的历史命运。

    2012年07期 No.183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享乐主义的泛滥与北齐的灭亡

    韦琦辉;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大都抵制享乐主义,但是享乐主义思想却一直存在。在北魏以来奢侈享乐风气的影响下,高澄、高洋统治时期,享乐主义开始抬头。高湛统治时期,北齐政策日趋保守,恩倖势力开始兴起,高湛日益沉迷于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后主高纬时期,支撑北齐政权的宗室、勋贵和汉人士族都遭到重创,恩倖势力完全掌控了北齐政局,享乐主义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享乐主义的兴盛和泛滥是北齐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2年07期 No.183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民政府蚕种统制政策下的苏南蚕种改良

    范虹珏;盛邦跃;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国内蚕桑业生产技术进步缓慢,导致中国的蚕桑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陷入了全面衰落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民政府开始以行政力量实施蚕种统制政策以挽救国内的蚕桑业危机。蚕种统制政策从1934年到1937年仅实施了三四年时间,但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尤其是在苏南地区,品种优良的改良蚕种的普及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在蚕种统制过程中,政府对于改良蚕种的实验、生产、管理以及分配的支持促进了改良蚕种的普及。而蚕种质量的改良,提高了蚕茧和蚕丝质量,促进了苏南近代缫丝业的蓬勃发展。文章通过对这一时间段内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以期客观真实的反应蚕种统制政策的实施在蚕种改良甚至蚕桑业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07期 No.183 144-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语言与文化

  •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批判性

    谷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批判,体现了理论的锋芒和力量,其咄咄逼人的批判性有着深刻的哲学、文化和美学渊源。社会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基础,精英主义的文化观是批判的思想立场,自律与否定的艺术功能观是批判的实践武器。批判精神是法兰克福学派为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留下的宝贵财富。

    2012年07期 No.183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方言词语的文化意蕴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山西方言为例

    王一涛;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2012年07期 No.183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军工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用

    代艳丽;赵红;李晓衡;

    军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传承与弘扬军工文化,将军工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发挥军工文化的育人作用,有助于校园文化创新;在现实路径上,大学应将军工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2012年07期 No.183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