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心理攸同”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旭东教授访谈

    方旭东;欧光安;

    将比较的方法运用于学界是具有争议的,在哲学界亦然。对于中西哲学比较,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诸如"以西释中""反向格义""汉话胡说"等等言论不断出现,主张回到纯粹的中国哲学研究上,但这是值得商榷的。中西哲学比较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也是作为学科"哲学"存在的必然。比较并不是为比较而比较,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基于"心同理同"的认识。中西哲学比较并不预设要用西方哲学的某一派甚至某一家的观点去研究中国哲学,而是强调中国人做哲学同样要像西方人那样须按照哲学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哲学的方式,就是要有哲学问题的意识,要进行概念分析,要有论证。中国传统哲学融合于文学、历史等文本中,我们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就不能囿于中国哲学文本,要拓宽材料文本,注入新材料、新方法、新理论。

    2015年08期 No.220 3-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太极与The Absolute——兼及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反省

    方旭东;

    贺麟把中国哲学当中的"太极"范畴当作形而上学的最高范畴,由此提出,黑格尔的"太极"就是"绝对理念"(absolute idee)。这种以中释西的格义做法,在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的初期,情有可原。遗憾的是,贺麟走得太远,他进而认为,朱子同黑格尔一样都是绝对论者。这个结论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他关于"太极"一词英译的意见之上。贺麟坚信,是The Absolute而不是更多人采用的the Great Ultimate或the Supreme Ultimate,才是对"太极"最好的英译。考其理由,则是他认为,Ultimate无法反映朱子所说的"太极"除了"至极"还有"大中"这一层意思。贺麟对朱子太极思想的这种理解与朱子原文恰恰是相违背的。这个例子提示我们,成功的中西哲学比较必须建立在对中、西哲学文本准确而全面的理解之上。

    2015年08期 No.22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国外人文社科智库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王志章;

    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以人类活动、社会组织和活动等为研究对象,旨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更科学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多由人文社会科学组成的"智库"凭借其专业性、独立性等优势,往往充当学术和决策社区之间的桥梁,是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梳理、规律挖掘、经验凝练等,对相关国家成熟人文社科智库开展社会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实践模式,分析未来趋势,旨在为加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2015年08期 No.22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制度特征论析

    郝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在社会主义制度,"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魂在服务为民的价值旨归。一方面,制度优势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更为自觉与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制度也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内化于文化软实力之中。在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对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导向的坚守以及对以人民需求为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的不懈追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鲜明制度特征。

    2015年08期 No.22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道路的实践选择——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特质

    路向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民族性特质注重"东西"之别,"古今"之承继,体现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四维有机统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某种程度上是对基于民族性特质的文化多样性的威胁,保有民族性特质的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从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出发理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特质的真正内涵,藉此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赢得文化发展话语权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民族性特质的两条进路。

    2015年08期 No.22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建立我国保障性住宅合作社制度的构想——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李彦芳;

    鉴于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困境,住宅合作社可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一种供应形式,以更好地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外已经有将住宅合作社作为保障性住房供应主体的范例,而我国房改过渡时期的"住宅合作社"偏于政府主导性,其性质并不是真正的合作社。在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理论支持下,我国应当建立新型的保障性住宅合作社制度。

    2015年08期 No.22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环境中弱势空间的再生设计研究

    周林;

    城市弱势空间再生研究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弱势空间具有多义性和社会性,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以及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弱势空间出现文化消退现象。本文探寻通过提升居住品质、循环利用拆迁资源、可持续的地域文化设计等环境设计学途径重新塑造城市活力。通过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弱势空间再生的相互影响,提出以"空间重构"、"功能植入"和"整体保护"策略再生城市弱势空间。

    2015年08期 No.22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冷思考”——以大连市为例

    武咸云;杨卫华;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各地政府掀起"提数增量"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但在"养老服务业发展热"的背后,如何使养老服务业科学健康的发展,势必需要冷静思考。文章以大连市为例,在分析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剖析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动因,拟从老年群体、政府、市场三个维度探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2015年08期 No.22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对当前治理“四风”问题的启示

    刘诗林;

    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然而,"四风"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顽固性、反复性。有效治理"四风"问题既要结合现实,也要吸取历史智慧,借鉴和运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强大的理论武器,对我们当前治理"四风"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邓小平反官僚主义思想的启发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严峻危害,从讲政治的高度解决"四风"问题;正确把握"四风"问题的基本规律,深入查摆"四风"问题;深入剖析"四风"问题的权力根源,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清醒看待脱离群众与"四风"问题的关系,依靠群众力量彻底解决四风问题。

    2015年08期 No.22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经济新视野

  • 从经济学角度看出租车与专车之争的本质——行政垄断的维护还是道路资源的产权界定?

    李俊慧;

    近来出租车与专车之争越演越烈,一般认为专车是因为触动了出租车、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既得利益而矛盾频生、冲突不断的。但本文认为政府用发放出租车牌照的方式进行出租车行业的进入管制,是类似于公海的产权难以界定,因此发放捕鱼牌照来界定捕鱼权,从而间接地界定公海产权,即出租车牌照管制是一种间接地界定城市道路的交权的方式。专车的技术进步使得这种界定产权的方式失效,政府简单地废除出租车牌照会导致"公共地悲剧"出现,但压制专车又会压制技术进步。本文建议用燃油税的方式来更为精确地量度车辆对道路的使用频率,从而更为清晰地界定道路的产权。

    2015年08期 No.22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公办养老机构定价探讨——以杭州为例

    张庆伟;

    文章采用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杭州公办养老机构定价情况。相比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但在政府指导定价机制下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效率并不高,可以通过科学确定成本核算体系、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和鼓励民众参与定价四个方面合理制定养老机构收费标准。

    2015年08期 No.22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孙根紧;

    文章从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两方面的推动。金融集聚过程形成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系统也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落后产业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三次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5年08期 No.22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产业转移和人才聚集系统动态演进机制

    孙蕊;温孝卿;

    文章以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为切入点,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的重新布局和当前人才流动现状,构建了产业转移条件下区域人才聚集的系统分析框架,提出了区域人才聚集系统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路径,为京津冀一体化布局提供人才要素支持。

    2015年08期 No.22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组织松弛性与国有企业行为绩效

    徐志仓;

    尽管组织松弛性对公司行为绩效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但其仍然是影响公司行为绩效的关键要素,目前关于组织松弛性文献大多数基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私人企业研究,而国企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国企与私企在所有权、预算约束和代理关系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这对国企在组织松弛性的获取与使用上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制度变迁生命周期模型,以探寻组织松弛性与国有企业社会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2015年08期 No.22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西安“智慧城区”建设模式

    王静;

    基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从"智慧城区"建设背景、动因出发,探讨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分析西安"智慧城区"科技创新现状、优势与挑战,研究并构建适合西安"智慧城区"四位一体建设模式。研究表明:外来的智力资源、自身的经济实力,综合的潜力动源通过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商贸和智慧教育等方式结成一种整体的网络式联合体,为解决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理论。

    2015年08期 No.22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潘涛;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3-2013年的河南省物流业效率进行评估,然后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物流业效率虽然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提升速度比较缓慢,年均提升仅为1.22个百分点;物流设施、FDI、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演化发展的正向驱动力量,而外贸水平、经济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跃升河南省物流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2015年08期 No.22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优先:桂林案例

    黄爱莲;

    政府主导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新政治经济视角和方法,检阅政府在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业优先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桂林两江四湖与鲁家村两大景区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探讨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政策过程。其中,鲁家村代表基于基层组织运作的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城乡统筹的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而两江四湖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实现城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蓝本。文章指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实践中,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旅游立法相协调,构建一个官、民、商等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共享的政策体系。

    2015年08期 No.22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北宋文化演绎下开封中秋节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黄永林;秦璇;

    文章从中秋节的节日历史渊源谈起,追溯历史考察开封中秋节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从而对中秋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值得一提的是自汉代起就沿袭下来的中秋燃灯习俗,与最早出现于北齐天保十年的开封铁塔一起共同演绎了千年"铁塔燃灯"的恢弘历史。历史上的铁塔燃灯是中秋节开封城内的重要民俗活动,而现代的开封人民在每年的中秋节依然将这项重要的历史民俗文化活动沿袭下来。

    2015年08期 No.22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论刑法中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不科学性

    何立荣;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试图通过采用不同的标准去判定被害人为"正犯",再通过共犯从属性原理否定作为"共犯"的被告人的归责;另外,学者们也尝试根据客观归责理论判断被害人是否满足客观归责的三大基本条件而实现对被害人的归责。但是,从被害人的角度直接利用为被告人"量身定制"的传统刑法理论并不能科学的解释被害人自我答责案件中应当由被害人答责而阻却被告人犯罪的原因。同时,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不科学性还体现在司法案件的裁判应用中,不同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判断标准对于同一案件进行裁判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而即使是同一种被害人自我答责判断标准也可能得出相反的两个答案。

    2015年08期 No.220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控制立法初探

    谢伟;

    对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实行有效控制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而相关立法的缺位已经成为对跨区域大气污染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障碍。在我国缺乏相关立法经验的前提下,可借鉴美国清洁空气法对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控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设立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控制机构、构建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控制的市场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2015年08期 No.22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法官在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中的角色分析

    王阁;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法官在证据收集中的角色定位是:证据收集行为的实施者和证据收集活动的管理者。由于现有民事诉讼立法仍不够完善,法院案件质量考核指标设置存在误区,以及当事人诉讼能力不足、司法权弱化等原因,法官对上述角色的实际扮演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角色失调。应从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立法,改革法院内部案件质量考核指标,确立特定类型案件中律师强制代理制度以及加快我国社会信息公开体系建设入手,实现法官在证据收集中的角色认同。

    2015年08期 No.22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虚假供述立法规范与社会认知关系

    陈欢;

    虚假供述的社会认识状况是研究虚假供述防治措施的基础。调查问卷显示新刑诉法对虚假供述的危害性和审讯策略的认识具有坚实民意基础。但是新刑诉法也存在缺失,对欺骗审讯策略的规定上与社会认识存在悖离。实证研究也揭示出立法需要重视的问题:审讯策略能够摧毁人的自我意志以及司法人员对虚假供述的认识过于乐观等。

    2015年08期 No.22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损害国际公共秩序的监督——以法国现状为例

    金鑫;

    国际商事裁决与国际公共秩序相冲突是法院撤销国际商事裁决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法国在此问题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一派以保护仲裁有效性为目的,主张法院的监督应受到严格限制,只有仲裁裁决明显违反公共秩序方可撤销;另一派则力图维护公共秩序的权威,提出法院可以搜寻任何法律和事实以判断仲裁裁决是否具有法定的撤销理由。两派观点孰优孰劣,法国学界迄今尚无定论。笔者试就最小化监督和最大化监督在法国的审判实践、二者的主要内容及各自的正当性等问题作一论述,阐发一孔之见。

    2015年08期 No.220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协同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实践探究

    耿俊茂;

    在大学生人性化和主体性呼吁日益高涨的趋势下,大学生面临的人才市场竞争也凸显激烈。高校要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实践环节的引导,推动大学生就业教育改革实效。就业体制改革深化促使大学生就业行为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就业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行为实践;基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困境,运用协同理论融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设全员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格局,探究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改革实效的对策。

    2015年08期 No.220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WTO分析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发展新思路

    王源平;

    上世纪90年代起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就在我国开展了,它在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峻性,促使大学生不仅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学会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文章运用SWTO分析法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即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材体系,引导大学生的生态文化自觉;从整体性和持续性教育的角度推进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构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合力机制。

    2015年08期 No.22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史论丛

  • 文学疆界中的社会变迁与人的心理结构——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和莫言的文学疆界为例

    綦天柱;胡铁生;

    文学疆界是作家人为虚构而成的文学地理,意在通过对现实疆界的解构来重构文学的神话王国并以此构成对现实社会和人的心理结构进行反思的文学虚拟世界。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作品构成了其文学疆界,再现了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方人既向往新世界的到来又留恋昔日南方的矛盾心理,并以其文学疆界中虚构的神话世界解析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南方人的心理结构;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受福克纳的影响,以其故乡记忆为基础,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疆界"高密东北乡",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象征性地表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结构。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度里构建出的文学疆界,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学思潮中,但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却均在其文学疆界中表现出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形成文学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政治美学价值。

    2015年08期 No.220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国维与方东美悲剧艺术理论之比较

    刘玉梅;

    文章比较王国维和方东美二人悲剧艺术理论之异同。王国维悲剧观内容的核心是解脱生命,而方东美的是热爱生命。在哲学理论来源上,王国维独钟叔本华,方东美推崇尼采,吸收和批判了叔本华的理论,也汲取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理论。二人建立悲剧艺术理论的思维路径也不同,王国维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理论研究进行对接与融通;而方东美以西释西和以西济中,主要偏向于对西方悲剧艺术理论的阐发。对其二人悲剧艺术理论的考察,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与演进,具有着启发意义。

    2015年08期 No.220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反对理论”和“对理论的抵制”——文学理论范式迁移之阵痛

    汤黎;李跃平;

    文章旨在通过探讨文学研究中理论反思和范式迁移的必要性来探讨"反对理论"和"对理论的抵制"这两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反对理论的观点,通过研究这两者在新旧文学理论范式交替中所体现焦虑和阵痛,分析其在文学理论范式迁移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形成更具阐释有效性和实践指导性的理论范式进行探索。

    2015年08期 No.220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看民间历史编撰的“本真性”

    潘琼阁;

    近年来,中国民俗学领域对于本真性的探讨越来越开放。民间历史编撰作品将本真性所具有的多义性充分体现出来,用海登·怀特的概念化层面即论证、情节化和意识形态蕴涵层面分析其中的经典,能够看到决定不同作品地位及受众认可的因素是什么,而判断标准并不如人们想象中客观。研究者的考察和评价,理应置于更为多元的人类文化现象、更为悠久的文学史和更为深厚的本土传统之中。

    2015年08期 No.220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与文化

  • 社会身份的多重性及其语言建构

    刘卫红;

    语言是实现不同社会身份的资源和工具。人的社会身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社会化过程建构而成的,具有多重性和流动性的特征。社会身份与语言建构之间呈现双向互动关系,身份是在语言的选择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而语言的选择是对社会身份的反映。文章以政治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建构为例,分析了语言在社会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08期 No.220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中介语重音识别模式探究

    程凯文;吕长竑;

    词汇重音对二语学习者相当重要。本研究利用重音感知实验研究国内二语学习者在英语词汇重音识别上的表现,结合中介语理论探讨其识别模式的特点。研究发现:重音识别能力和中介语水平有很大相关;中国学生与母语者在韵律模式上具有相似偏好,即更重扬抑格;重音识别模式反映了母语的双向迁移,部分学生重音习得存在石化现象。该结果对于完善传统中介语理论,指导二语语音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2015年08期 No.220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旧式文人结社的市场经营

    袁志成;

    民国旧体文人结社众多,其规范化的管理为社团的市场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文人社团的维系由以往比较富裕的文人承担或轮流做东转为缴纳社费和常年费,甚至将社课作品商业化,或公开出版出售,或留一定版面做商业广告。民国旧体文人社团将社集作品当作消费物品进行市场流通,同时又达到保存国粹的目的。面对当前的国学热,我们可以从民国旧体文人的市场经营中汲取有益元素。

    2015年08期 No.220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15年08期 No.22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