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凸显学术张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教授访谈

    孙九霞;王学基;粟红蕾;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突显学术张力",孙九霞教授基于自身的学科背景与研究经验,从学术研究、理论指导实践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她的学术主张和研究理念,并对旅游学科的前沿问题表达了个人见解。她认为,真正的跨学科研究能够实现不同学科的优势嫁接,更加全面地回答学术问题以解读社会现实,同时能够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新的临界点并挖掘新的有价值的研究领域;旅游研究便需要研究者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关注问题的多个面向,而未来的旅游研究也具备无限可能,同时在旅游实践中以跨学科的视角关注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方能实现社区的有效发展;同样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怀着追求学术的情怀,培养广泛的研究兴趣,学术之路才能有所进益。

    2015年11期 No.223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旅游商业化与纳西族民居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

    孙九霞;

    运用人类学"去地方化"的理论依据,以丽江古城的新华社区为例,探讨以建筑文化为主要表征的纳西族群文化现状及其变迁过程,及其"去地方化"的具体表现和动因。发现游客对舒适、享受型住宿条件的追求及文化差异体验,外来经营者对市场的迎合而对族群文化的改造以及大量游客和经营者带来的过度商业化推动了新华社区的"去地方化"进程;社区原住民外迁促使纳西族原有建筑转变成旅游性建筑并经历各种类型的变化,进一步推进纳西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

    2015年11期 No.223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文化工业究竟是如何欺骗大众的?——《启蒙辩证法》中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再思考

    王晓升;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具有一种意识形态特征。从表面上来看,文化工业是一种艺术,而实际上它是与其他工业品一样,是一种消费品;从表面上看它给人带来快乐,而实际上是控制人的。从表面上看,文化工业是一种娱乐产业,而实际上它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再生产的一个部分。文化工业确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2015年11期 No.22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有机马克思主义:融通“中”“西”“马”的新范式

    冯颜利;孟献丽;

    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在连续多年联合召开"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基础上,提出了融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要坚持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有机融合。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认为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现代性",而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有机马克思主义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格外关注中国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认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的最大希望在社会主义中国。

    2015年11期 No.22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道德与礼法的整体构建——基于孟荀人性论的考察

    刘焕明;包佳道;

    就人性之涵义、内容,孟子将"生之所以然"上人自然本然的仁义礼智的德性作人性,荀子将人"生之然"及其"生之所以然"上自然本然的生理性作人性;就性之善恶,孟子据人现实的善与不善在人的德性能否自然本然的发显,证人性无有不善,荀子以凡善皆人后天积习而有,顺其自然本然则纯恶无善,以此反推人性本恶。基于此人性论,孟、荀所论的个体美德和社会礼仪法度整体构建的路径却给我们方向性启示,国家治理防治腐败,抑恶扬善一体,社会礼法规范和个体美德不可或缺。

    2015年11期 No.223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行政技术主义的社会病理学分析:症状、病理与矫治

    苏曦凌;

    在现代行政生活中,技术主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态行政现象。行政技术主义是对行政技术之功能与力量的迷信,其症状表现为行政目标的手段化、行政执行的操作化、行政评价的工具化。行政技术主义的致病机理包括本体论的偏误、认识论的偏差以及知识论的偏颇三个方面,即完全忽视行政技术的社会属性、极端追求行政世界的确定性、对行政知识的实用主义倾向。要实现对于行政技术主义的矫治和预防,就必须在本体论层面明确行政技术的社会属性,在方法论层面实现对于行政技术的民主控制,在知识论层面建构一个完整的行政知识体系。

    2015年11期 No.223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农村纠纷解决探析

    覃晚萍;

    新时期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得以解决。但有关职能部门在处理民族地区农村纠纷时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常常出现当事人对纠纷调解的结果不满,进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文章以某个案为例,首先分析了资源利益、文化冲突是传统又现代的民族地区农村纠纷的起因;其次提出调解结案是民族地区农村纠纷惯用的解决手段;再次认为村治扩张会存在纠纷解决表面的理和不合理;最后提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纠纷应注意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合理运用;应重视村民法治意识的觉醒;应注意保护弱势一方的合法权益的建议。

    2015年11期 No.22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耕地的确权到户与用途管制

    侯继虎;

    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的核心问题则是产权问题。目前,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提法在法理上难以说通,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将农户承包的耕地所有权确权到户,形成农村集体土地"三级所有"的创新体制,是目前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最佳选择。对确权到户后的原农户承包的耕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将确保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2015年11期 No.223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路径分析——基于甘肃省225名留守妇女的调查

    陈晓龙;李娅娅;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路径选择上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面对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社会工作者通过成为留守妇女的"贴心人"、营建"留守妇女之家"、发挥留守妇女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完善留守妇女相关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关注留守妇女问题的氛围等途径,帮助留守妇女解困救难,促进留守妇女自我发展提升,推动农村社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11期 No.22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社会责任意识的德育功能

    陈翠岚;

    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缔造的革命文化,而中国共产党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功能在于德育,其既能满足社会道德需要,又能满足个体道德的需要。

    2015年11期 No.22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新视野

  • 中国城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全国统计数据为例

    赵丽清;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成了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终将会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所以,挖掘潜在人口红利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而其中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失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文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以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第一手数据,文章通过交叉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而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2015年11期 No.22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转型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群体职能

    杨淼;陈艳;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日益增长,强化我国管理会计群体职能是转型时期经济下必然产物。随着《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无疑是把管理会计推向了中国会计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因此,研究我国管理会计正处于何种状态,管理会计群体是否发挥了被赋予的职能,是否提升了企业价值是必要探究的。文章通过发放问卷得到第一手数据,根据数据构建了实证模型对管理会计群体预算和管理职能进行了分析。最后,调查发现管理会计的预算以及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得到认可,但是由于我国缺乏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及框架导致其职能未能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

    2015年11期 No.22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领导干部经济风险防范的思考——基于经济责任审计视角

    廖禧斌;

    通过部分典型案例入手,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理论,总结出领导干部经济风险体系由个人廉政风险、决策风险、执行风险、管理风险、监督风险等五种风险构成,剖析相关案例中领导干部经济风险的主要成因,据以提出防范和规避领导干部经济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2015年11期 No.223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大数据时代环境治理信息性政策工具的元工具性探讨

    韩晓莉;

    大数据时代的环境政策必须更加注重信息性工具应用。信息性政策工具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元工具性。由于理论研究与环境治理实践存在着环境治理信息性政策工具的缺失与缺位现象,不利于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环境政策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探讨了信息性政策元工具性的制度可行性、价值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指出在政策制定、工具选择、其它工具效能发挥上都离不开信息性工具的元工具性作用,确立信息性工具的元工具性地位,有利于环境政策的公益最大化。

    2015年11期 No.22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创业素质、创业文化、创业意愿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胡晓龙;徐步文;

    文章从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文化三方面衡量创业素质,并从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四个维度,研究创业文化的调节作用。以高校学生为样本,通过统计问卷数据,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态度和创业知识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创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创业文化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分别调节创业知识和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其他维度创业文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创业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个体综合能力,还能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从而论证了创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明确了创业文化的作用机制,并建议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积极增强创业文化建设。

    2015年11期 No.22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苏南“城镇化模式”下的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建构

    范虹珏;刘祖云;

    由于苏南"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化建设较为成功的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范例。因此文章通过分析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建构过程,总结和反思了这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提供相应的参考,并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建议。

    2015年11期 No.22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旅游城市公共厕所景观设计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认同

    程麟;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城市系统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旅游城市建设在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公厕作为旅游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公厕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它在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和设计理念的薄浅,无不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厕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在论述旅游城市开展"厕所革命"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城市公共厕所景观设计的主要要素,对公共厕所景观设计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认同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为我国旅游城市进行"厕所革命"事业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15年11期 No.22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体验经济视域下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策略——以海南省为例

    张泽承;韩政;

    体验经济时代,海洋体育旅游以其自身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为旅游者提供了新鲜感、满足感,并成为融体育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海洋体育旅游与体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海南所具有的资源优势、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使其具有发展海洋体育旅游的优越性。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海南海洋体育旅游的发展特征及制约因素,归纳体体验经济视角下海洋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原则,寻求海南海洋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年11期 No.22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盐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陈炜;王媛;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对四川盐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四川盐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盐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以期为实现四川新型城镇化与盐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提供若干参考与借鉴。

    2015年11期 No.223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场域理论下外国人来华旅游文化冲突与调适模式

    胡洁;

    旅游场域是基于资本在东道主、游客中分配不同而形成的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客观关系空间。入境旅游场域下,外国人来华旅游面临诸多无法有效识别的外在风险,旅游文化实践中信息不对称和语际冲突问题,制约了入境旅游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入境旅游场域相关者必须强化旅游体验惯习养成,完善国家形象表达方式,增加目的地文化内生动力,探索文化冲突化解与调适模式,实现我国文化调适与形象传播的正向效应。

    2015年11期 No.22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与域外效力

    齐爱民;王基岩;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调整发生在信息主体和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在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因保护信息主体的权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方面分三个效力层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权利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义务主体包括一切处理个人信息的主体,包括民事主体和行政机关。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对象为得以固定和可以处理的个人信息。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普遍呈现出确认域外效力的倾向。

    2015年11期 No.22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1 ]
  • 反思高空抛物致害责任

    李妍;

    高空抛物致害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就一直备受争议,然而自《侵权责任法》颁布施行的五年里,高空抛物致害责任仍然面临理论法学和法律适用的质疑。立法思维的局限性,致使高空抛物致害责任在法律适用中的问题逐一暴露。虽然,《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原则性的思路,但是该规范由于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而在司法实践中遭遇瓶颈。文章以《侵权责任法》第87条为中心,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高空抛物致害责任理论,拟对制度适用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2015年11期 No.223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交往理性视域下政府执法有效性研究——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现实困境与法理破解

    张斌峰;盘长丽;

    在目的理性的传统观念指引下,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从单个主体的视角出发,导致执法冲突频发,执法成效低下。然而,随着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多样化行政法律关系的出现,行政相对人权利与行政主体权力已具有对称性,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执法者和被执法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协调的机制。交往理性是建立在一种达成理解的语言目的上,通过商谈、沟通,创设理想言谈情境,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执法活动的一种主体间性执法理念。政府执法需要借助交往理性在主体间的理解与相互承认过程中形成的约束力提高执法本身的有效性。

    2015年11期 No.22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无权处分再研究

    沈健州;

    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中的合意为总括的合意,同时包含发生债权债务和变动物权的效果意思;交付(或变更登记)属事实行为,不能适用无效制度。要使买受人不能依据无权处分合同取得标的物之物权,惟有将合同设计为无效。在债权形式主义下,《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将无权处分合同定为有效,其在逻辑上解释不通,并可能使财产"静的安全"面临过大的风险,还将使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所适用的前提不复存在而就此作废。

    2015年11期 No.22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索

  • “联结”: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技术商业化模式

    蒋华林;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果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为推进技术商业化构建了"联结"(CONNECT)模式,将创新与应用无缝联结起来,成为美国和全球技术商业化的典范。借鉴"联结"模式的特点与经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坚持"联结"理念,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集成平台;坚持市场导向,克服科技成果转化的行政化倾向;强化服务定位,纠正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当利益追求;加强机构建设,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015年11期 No.22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

    孙清忠;

    机制因素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是打破传统模式依赖,突破既有机制的禁锢,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就是借鉴运用协同创新理论,采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弊病,从学科专业协同机制、课程管理协同机制、教学协同机制和多元评价协同机制四个方面探索机制设计的途径,以解决我国创新人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11期 No.223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获得”创新研究

    刘利琼;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是人才培养"方向"问题,意义重大且任务紧迫。虽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未中断,但是受教育者的"实际获得"仍然不足,教育供给陷入困境。目前,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确存在着淡化、虚化、僵化、形式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问题。如何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获得",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是非常必要的。文章试图从研究生"实际需求"出发,探究如何在"实际获得"的驱动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11期 No.22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民办教育职业年金制度设计——以广东省为例

    蒋佳富;

    民办教育职业年金制度是推动民办院校及民办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的一种新举措,文章从国内外教师职业年金的介绍分析入手,重点以广东省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施民办教育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民办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能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015年11期 No.22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史论丛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

    齐晓倩;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理论形态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体系的宏大与丰富而显得独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体系建设既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丰富性,又要考察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文艺问题上特殊的提问方式与表达方式,在问题视角下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理特征与实践特性。

    2015年11期 No.223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语言学视角下《金瓶梅》的海外传播——兼谈中国文科的“复兴”

    张玉梅;

    很多当代汉学家偏爱的汉语古典小说是《金瓶梅》。从语言学的视角看,拿两个代表性英译本——克莱门·艾杰顿的《金莲》和苪效卫的《莲在金瓶中》比较来看,《金瓶梅》的西译从通俗简易向原味完整发展,汉语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从浅层欣赏走向学术研究。启示:有些门类的中国文科从古到今都在很高的国际水准上,所以其"复兴"只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复兴"。这个方法论即:一方面坚持以英语为媒介,使原本汉语的文本为人所知,并认可其好;另一方面固守汉语本土高地,等待世界标准向我们看齐。对官方的谏言:希望官方评价体系既有与世界接轨的国际标准,也有中国主导的世界标杆。

    2015年11期 No.223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元小说与中国当代小说发展

    石冠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元小说在当代中国小说,尤其是先锋小说实践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和操作。元小说在上世纪西方和中国前后几乎同时发生,二者在文本实验形式、操作及结局影响方面都有着惊人相似。以马原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元小说实验与西方元小说传统密不可分,西方元小说创始人之一的菲尔丁重视小说叙事形式的思想对马原影响巨大,其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马原元小说的直接渊源。元小说影响了包括先锋作家在内的中国当代小说家,如王安忆、莫言等人,他们在小说创作中也进行了元小说实验,加快了中国当代小说现代性进程。

    2015年11期 No.223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与文化

  • 北方草原走廊、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

    崔燕;崔银河;

    文章认为,"北方草原走廊"从区域地理学上讲,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划定一条北方草原走廊带、并对北方草原走廊地域范畴进行学术界定,对于民族社会学、草原文化学研究能有一个新的视野,无疑是21世纪民族学研究的新思路;亦是"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文化思考,促使北方草原文化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蓝图尽文化传播职责。

    2015年11期 No.22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明代桂林府真武信仰与崇祀研究

    王群韬;

    明代是真武信仰的鼎盛期,崇祀真武神的祠庙宫观遍及全国各地;作为广西省城和靖江王藩国所在地的桂林府,在这一时期亦建有众多真武祠祀,阖境之内,香火绵延。研究明代桂林府真武信仰与崇祀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地方文化史、宗教史、民俗史的基本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主要依据相关史籍、方志和碑刻文献的记载,从地理分布、奉祀模式、宗教动因、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明代桂林府境内的真武信仰与崇祀活动作具体考察,并结合广西其他地区的明代真武祠祀进行对比研究与探讨。

    2015年11期 No.22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15年11期 No.22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