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勇;刘军;
突发灾害性危机鲜明的跨域性、影响的广泛性、破坏的严重性,成为新时期公共危机的主要形式与常态。社会组织因其独特性内生出微治理优势,能在灾害救助中发挥积极功能。社会组织以其微治理优势为基础,建立三网融合的社会组织灾害救助微治理网络,在减灾救灾中与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应对危机的救助与善后事务,为高效、合理和无缝隙地完成灾害救助提供强大合力。
2016年11期 No.23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凌;
生态型责任政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主张,它要求将"理性生态人"行政价值理念注入到责任政府的打造当中,在对政府责任体系的生态化整合前提下,提出从道德契约、政治契约和行政契约三个层面实现政府生态责任的重重"契约式"锁定,从而保证生态正义的最终落实与转化。文章主要针对生态型责任政府中政治契约进行理论溯源与定位解读。文章从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定义出发,首先探讨了政治契约作为中位契约层,是以政府生态岗位责任的有效锁定与追究为使命,在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契约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从中世纪的政约思想、近代的宪政理论和代议制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当代的绿色政治和绿色革命实践,探讨生态型责任政府政治契约的理论依据与经验总结,指出绿色施政纲领的有效形成,是生态型责任政府契约层建构的关键。
2016年11期 No.235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学艳;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推进,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家庭农场是解决农村"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难题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在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农场主、土地流出户、村集体、政府四个行动者从各自目标出发,进行利益博弈,构建起动态变迁的家庭农场结构。重点探讨家庭农场主在时空与经营制约下,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冲破结构制约,实现自己利益目标的过程。家庭农场结构在农场主的能动反作用下,产生新的规则与资源,反复调整并形成新的家庭农场结构,促进结构中各行为主体目标的实现。
2016年11期 No.23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海波;
加强实践教学是优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源于教学组织机制的微失,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存在落差现象。为此,要以教学理念明晰为灵魂、教学方法革新为关键、教学资源保障为基础、督导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健全其组织机制。
2016年11期 No.235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艳艳;
"网民"已成为现代社会"民"的基本形态及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的关注点不得不由线下之"民"向线上之"网民"延伸。互联网公民道德建设成为重要议题。互联网从"伦"的实体形态、情感机制和自然原素三方面强化了"后伦理时代"的"后伦理"特性,塑造出"后伦理形态"的"网民":认知的伦理观、"原子式思考"的伦理方式和"精神式微"的伦理能力。而"公民道德"的一切道德哲学意义都倾注于"公民"一词。因此,互联网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哲学要义即要达成"网民"向"公民"的道德哲学转化。然而,"网民"与"公民"之间存在着一条精神鸿沟:"物质"之"网"与"精神"之"公"的道德哲学差别。
2016年11期 No.23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军;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和人文内涵,代表着中蒙俄三国为促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强贸易、投资往来以及产业合作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协调。CMREC沿线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呈较低水平,尚未融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由于缺乏支撑全球价值链形成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基础和贸易畅通条件。为此,中蒙俄三方应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战略性机遇,充分发挥中蒙俄三方合作的现实基础,实现三个"互联互通",共建产业合作走廊,达到产业"互联互通";打造交通运输走廊,实现设施"互联互通";共筑商贸物流走廊,力求贸易"互联互通"。
2016年11期 No.23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光春;马国群;
边境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环境、社会、公共治理和贸易伙伴五个维度的复杂反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分析边境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系统中各要素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边境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广西东兴市包容性发展系统为例进行系统仿真,通过对模型中主要参数进行模拟调控,提出东兴市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力度、适当增加总人口、控制工业投资的协同型发展模式是边境地区较优且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016年11期 No.23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阳向军;黄宗远;
文章以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以1995-2014年间的广东、广西数据为样本对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影响进行省际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虽然对同一流域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均起到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更进一步的分析还证明,这种差异来源于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人力资本投资差异以及人力资本的省际间流动导致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欠发达地区只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并利用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建设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增长。
2016年11期 No.235 71-7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政;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高。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海洋体育产业,对于拉动需求,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促进体育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海洋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文化、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掣肘。文章将通过分析、揭示制约海洋体育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探讨如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海洋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16年11期 No.23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超玲;陆琳;张虹;
文章基于机制设计的视角,从统一价格交易机制与歧视价格交易机制二个纬度分析在农户产量不确定、龙头企业收购价格可变的情形下龙头企业收购价格选择与农户供给产量选择的两种农业契约机制,对两种交易机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统一价格交易机制中,农户在低价时所提交数量低于其真实供给,在高价时所提交数量高于其真实需求。歧视价格交易机制中农户在低价会选择提交低于自己真实的供给量,在高价会选择提交等于自己真实的供给量。若参与契约的农户越多,相对歧视价格交易机制,统一价格交易机制提交的供给量扭曲越少,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看,龙头企业更倾向于用统一价格交易机制的方式进行农产品收购。
2016年11期 No.23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荣;耿成轩;
将资金筹集和配置利用纳入融资效率评价的体系中,构建SUPER-SBM DEA模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TOBIT模型对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规模效率相对较高,融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外生环境变量中的政府补贴和社会融资规模变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正相关,劳动者素质和R&D经费支出的变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负相关。
2016年11期 No.235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吴怀军;
明晰混合所有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7-2014我国沪深两市728家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与非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的差异,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高管薪酬在混合所有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绩效显著优于非混合所有制企业,而高管薪酬是混合所有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之一。
2016年11期 No.235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张利平;
政府绩效审计指的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社会审计组织,按照法律对被审计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和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予以监督与评价的活动,以考查相关活动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保证被审计组织能够更全面、有效的履行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不断提升环境管理绩效。
2016年11期 No.235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南楠;陈程;袁晓星;
文章研究媒体报道、企业风险承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媒体报道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媒体报道的醒目性程度越强,企业创新水平越高。相比负面报道,正面报道和醒目性强的报道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受到媒体负面且醒目的报道时,企业创新与风险承担水平显著负相关,即此时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大,则企业创新水平将下降;若此时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小,企业创新显著提高。
2016年11期 No.235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高旭晨;
每个文明所特有的法律形式都有其形象之表征,这种表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古代中国,传统法律的形象应该有三个:一个是人:皋陶;一个是神兽:廌;一个是器物:鼎。鼎犹存,廌仍在。而那个更当得起中国传统法律形象的人,即皋陶,现在几乎被人遗忘。实际上,皋陶才应该是中国传统法律最早、最确实的形象。皋陶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开创者,其作为一个具有圣人与司法官的双重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具有道德与法制的二重属性。皋陶之言行已经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用于讨论、评价法律、法理探究之原始出发点,也是判断法制优劣的标准,发表议论的根据,抒发情感的参照。故以皋陶为中国传统法律之形象表征、文化符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2016年11期 No.23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晖;陈宗波;
专利政策的实施会影响专利法律制度的运行绩效,并对专利技术的供给和扩散产生实质性影响。完整的专利政策体系应当包括本体政策、行政管理政策和配套政策的严密逻辑结构。从广西专利政策结构现状看,发现完整的专利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在专利政策框架体系建设中,应着力在创新体系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技术转化、集聚区域建设、涉外专利交往、人才队伍建设、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
2016年11期 No.23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莉;张钰;
2005年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作为第一部涉及管辖权和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性公约,已于2015年10月1日生效。作为我国全面参与制定的第一部国际公约,《公约》的生效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公约》的生效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是否加入公约的讨论。从《公约》文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可知,《公约》与我国相关规定没有原则性冲突,但具体规定上稍有出入。从《公约》的制定目的和我国国情来看,加入《公约》是可行的,但亦不可操之过急。
2016年11期 No.235 121-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陆敏;
长期以来,生态主义思潮主导下的生态刑法理论研究,一直占据主流话语权。然而,生态主义思潮自身的理论缺陷,决定了生态刑法在这条道路上必定不会走得太远。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任务在于为制定公平正义的生态法律、法规提供科学的价值基础,刑事法治也概莫能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生态刑法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2016年11期 No.23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苏滨;
弱势群体在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政府对"最少受惠者"实施补偿措施,在高考录取时对弱势群体采取政策倾斜,是应该的、公平的。目前,高考录取向弱势群体倾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观念层面上,高等教育公平的深厚基础尚未形成;操作层面上,严密科学的录取方案难以制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需全社会努力建设公平文化,政府切实做好制度安排,高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16年11期 No.23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杰初;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娱乐化、技术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校园文化的文化力、教育力和创造力。同时,大众文化的大众化、平等化、民主化激发并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化力、认同力、亲和力,为校园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创新实践提供新的契机。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只有传承、借鉴和融合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地方革命文化和边邻国外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不断地赋予其更浓的地方民族特色,进而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民族性、自觉性和时代性。
2016年11期 No.235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源平;
"回到原点"对于解决问题而言,是返璞归真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的百年大计,直接关乎"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但当下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高职德育,都问题颇多。因此,有必要重新回到高职道德教育的原点——学生的道德需要,以本真的视角去看待其现实困境和未来发展。文章从归因探究、价值旨归、现状分析、路径思考等四方面,深入探究以高职生道德需要为原点的高职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以期为"去高职德育诟病"和探讨"聚焦的生活德育"提供些许有价值的思考,进而引导高职生"道德成人"。
2016年11期 No.235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