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愿景、逻辑与路径——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勇教授访谈

    马勇;张梦;余楚凤;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前,乡村发展仍然存在生态环保意识不够、经费不足、技术不发达、工作思路不明确等问题。马勇教授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见解,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也是美好愿景和最终目标。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意识观念问题、转变产业形态、联动各方力量、立足我国乡村现状,深度剖析乡村绿色发展三维价值体系,从价值诉求角度明确乡村振兴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并从生态制度,产业发展、生活风尚三个角度深入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019年03期 No.263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助推乡村振兴: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核心价值与构建路径

    马勇;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其在助推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文化、生态、产业等发展难题,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产业生态圈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以旅游业为依托平台,多产业协同并具有"生物圈"特性的"产业命运共同体",其发展理念和内在发展特点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进一步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分布-互动-竞争-演化模型指出在乡村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圈的路径。

    2019年03期 No.26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我国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对已建高铁站点地级市的实证

    郑林昌;

    高速铁路以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性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到底有何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文章选取2007-2016年全国的24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速铁路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这与国家尺度、区域尺度上的其他研究成果有一定差别,同时也与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影响的间接性、滞后性有关;但其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就业水平的作用表现明显,还能够通过拓展城市土地开发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019年03期 No.26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杨鹏;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和国人的留学运动而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留日学生一直是这一学说的主要输入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建学会、译介书籍、撰写文章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当然,留日学生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多少带有照搬、模仿日本的痕迹。但是其社会影响十分深远,正是因为留日学生的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进入国人的思想。

    2019年03期 No.26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逻辑分析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金岳霖的经验

    安谧;

    本文考察金岳霖如何接受、推进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并加以反转式运用,构建一种道论新形上学,而此种新形而上学如何能够应对反形而上学的诸多诘难。完整的逻辑分析法包括狭义逻辑分析和逻辑构造两部分。罗素和卡尔纳普曾用此方法反对形而上学,而金岳霖却反转式使用该方法去构建了新形而上学。金岳霖的形上学构造始于"式-能",进一步还原为能-可能,经现实化过渡到具体、个体等环节,环环紧扣地展开为"道"的逻辑演绎。金岳霖的新形而上学摒除传统逻辑带给形而上学的弊端,警惕任何无意义的或虚假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率先冲出了反形而上学的重围。金岳霖的工作展示了逻辑辑分析方法的魅力与意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树立了一种特色鲜明的典范。

    2019年03期 No.26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新时代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韦冬雪;洪巍城;

    习近平新时代政德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与中国新时代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继承了传统政德文化的精髓,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的视角和内涵、以严密的逻辑系统深刻地论述了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路径、检验标准和落实措施,回答了加强新时代政德建设"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检验、如何落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质。

    2019年03期 No.26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评价与优化实证研究

    王海萍;

    区域物流是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物料流通的有效保障,而良好的区域物流软环境是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决定性手段之一。文章将基于系统的角度,完成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全面评价珠三角的物流软环境资源,进一步研究如何协同政府、经济组织、企业在区域物流中发挥充分作用,并为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2019年03期 No.263 38-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精准扶贫机制构建逻辑与路径再造

    张立伟;王政武;

    精准扶贫及其向精准脱贫的跃进,高度体现着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导向,是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与步骤。贫困者主体地位被政府错代、扶贫精准度不高、外在"输血"扶贫与内生脱贫能力失衡问题突出等,是中国精准扶贫主要问题的呈现,根源归结于人民主体性的缺失。中国精准脱贫机制再造与优化应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精准扶贫多元共建模式,完善以制度脱贫为核心的贫困者自主脱贫内生机制和共享成果保障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政府供给推动机制向贫困者需求拉动机制转变。

    2019年03期 No.263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地位、社会支持对劳动力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LDS2014调查数据分析

    肖霞;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将社会地位分解为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政治地位等因素,社会支持分解为朋友个数和邻里互助等因素,构建在劳动力群体中主观幸福感的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社会地位与社会支持对劳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结论表明:社会地位与社会支持两者对劳动力群体的主观幸福感都有直接的正向效用,并且社会地位通过社会支持还产生一定的间接效用,同时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地位。

    2019年03期 No.26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嵌入到互渗——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再考察

    陈治国;

    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及市场秩序是经济社会学的核心议题。在市场与社会关系上,波兰尼假定市场嵌入社会,且无法脱嵌于社会;格兰诺维特等新经济社会学家认为市场有其独立的内核,社会存在于市场之外;帕森斯认为市场与社会是互渗的,即在具体结构上,市场与自我、组织、家庭等社会子系统具有重叠的角色;在分析意义上,市场与自我、组织、家庭等社会子系统进行功能互换。在市场秩序上,波兰尼主张社会制度全方位规制市场,市场无法脱离社会的控制而独立存在;格兰诺维特等人承认市场具有独立运作的逻辑,但是过于强调了从社会关系单一维度来理解市场秩序的形成;帕森斯则认为市场秩序来自于社会子系统在适应、目标实现、整合、维模四个维度上的相互交换。他既承认自利行动是市场秩序的来源,又认为扩散性象征意义、共享价值观同样可影响市场秩序。帕森斯的互渗概念意味着研究者在重新理解市场秩序来源上有了理论可能性。

    2019年03期 No.26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德国医药物流布局及启示

    经蕊;

    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促使社会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医药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如何提高我国医药物流运转效率,保障医药供给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德国作为世界级的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大国,拥有欧洲最大医药市场,也是世界第四大医药市场,医药物流运转效率高。文章通过分析德国医药物流布局情况,总结其先进经验,对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19年03期 No.26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旅游发展背景下古镇文化景观演变——以黄姚古镇为例

    粟巧兰;郑向敏;

    作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和特色文化传承的载体,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财富,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古镇文化景观处于动态演变的过程中,古镇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断遭受着破坏,致使文化景观破碎化与景观孤岛现象日益加剧。研究以黄姚古镇为案例地,将其文化景观类型分为建筑景观、商业景观、传统农业景观、人口景观、生活景观和制度精神景观六大类,并在此基础设计相应的问卷调研题项。研究表明,黄姚古镇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均有不同程度的演变,古镇主体街道与各街巷内部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演变程度,而这些演变程度与状态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六大主要特征。针对文化景观演变的不同程度和六大主要特征,可较好的为文化景观保护的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即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黄姚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2019年03期 No.263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社区关系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机制——以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

    范莉娜;费广玉;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既是个体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旅游供给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同步奔小康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尽快脱贫并不是唯一目标,传统村落中人与社会、人与物理环境的关系也极为重要。文章基于社会资本和地方依恋的跨学科理论视角,以贵州黔东南黎平肇兴侗寨272名村民作为被试,得出社区中"人人"关系与"人地"关系显著提高村民生活满意度的结论。社会资本、地方依恋均能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社会资本在地方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2019年03期 No.263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的演进特征(2001-2018)——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韦俊峰;何瀚林;明庆忠;

    文章从2001—2018年相关部门发布的5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文件的结构统计分析入手,剖析了21世纪初以来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点。研究发现:(1)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具有5种类型,分别是纲领性的宏观政策、品牌培育与示范创建类政策、行业管理与规范类政策、人才培育类政策、宣传推介等其他政策。(2)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经历了由农业旅游政策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过渡期(2001-2009年)-政策红利期(2010-2016年)-产业提质升级与政策落实深化期(2017年至今)的演进。(3)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演进具有以下特点:政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速度快;政策制定主体不断扩大,呈现出以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多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组织机构介入的局面;政策导向更新较快、政策目标多元;政策工具由以结构式强制工具为主导转为以互动式影响工具为主导,契约式经济工具的使用相对不足。未来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财政、金融、税收、产权交易等契约式经济工具上的政策创设力度将会加大,并逐渐增加普惠金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用体系等创新型政策工具的使用。

    2019年03期 No.263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2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广西瑶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及优化

    钟学思;

    旅游扶贫是民族地区特色村寨改变落后贫穷面貌,并向宜居宜业宜游转变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通过建设与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可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及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基于内生式发展理论、亲贫困增长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基础,以瑶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成功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选取广西桂林市、河池市、贺州市及来宾市的5个瑶族村寨进行实地调研,探析政府职能定位以及政策执行的精准性仍待提高、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贫困户的自我脱贫后劲不足等影响民族地区特色村寨旅游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从政府职能部门、旅游经营企业、旅游参与个人、社区社会组织等维度,提出促进广西瑶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2019年03期 No.263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基于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盐道文化”廊道的旅游发展

    赵临龙;

    利用南北旅游大通道"盐道文化"内涵和"山水自然"景观,有利推动中西部地区生态与民俗旅游黄金走廊国际精品线的形成。但目前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大通道还未成为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举措",山水"旅游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盐道文化"廊道还未成为文化旅游品牌的亮点,方便快捷的交通网还未完全建立。为此,用"一带一路"引领"盐道文化"廊道的发展,丰富"盐道文化"廊道的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尽快完善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扩大节点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盐道文化"廊道建设。

    2019年03期 No.263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文旅融合”视域下近代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协同开发与精准扶贫——以北盘江流域为例

    孙巍溥;马晓驰;赵天鹭;

    北盘江流域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不足,造成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滞后。北盘江流域近代工业遗迹众多,且特色鲜明,这就为该地区近代工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由地处北盘江流域的六盘水市提出、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一号文件肯定的"三变"改革思想,不仅适用于规划生态农业方面旅游扶贫的未来路径,也同样为近代工业文化方面的旅游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在北盘江流域进行近代工业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进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也是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2019年03期 No.26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下载次数:1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社会性别论之立法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女性主义法学为分析范畴

    曹智;

    女性主义法学对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甄别不仅只停留在学理论证层面,更是上升到通过立法等途径抵至影响及改造实践的高度。经过数十年不懈的诉求和艰辛奋争,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相继出现了一批反性别歧视、堕胎、家庭暴力、强奸、色情作品和家庭领域方面的女性专项立法。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彰显出难能可贵的性别文明进程,尽管亦存在立法不尽完善、施行不尽到位、反思不尽彻底等缺漏,然而在创建我国女性专项法律体系、推进我国已有和未来女性专项立法在观念方面方法方面的有效深度实施、构建具有我国自有话语自有话语语境的性别文化与性别文明时,这些国家女性专项立法之得与失仍可发挥珍稀的攻玉之佳效。

    2019年03期 No.263 113-11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重新仲裁事由的程序与实体性质之辨

    杨桦;

    我国学者大都坚持以"程序性-实体性"为标准分类考察重新仲裁的事由,且主张事由应限于程序事项,但这种坚持长期与我国司法界的实体审查标准大相径庭。考虑到我国学界与司法界对于重新仲裁本质问题的忽视、在程序事项审查标准上的模糊性、当事人对实体正义的关注、正当程序法制方面的短板和司法对立法的支撑能力有限等现状,实体事项归入重裁事由具有可行性。只要达成重裁是一种既判力原则例外制度的共识,并坚持瑕疵的"值得弥补性"标准,摒弃"程序性-实体性"分类标准而对重裁事由进行精细化研究更具意义。

    2019年03期 No.26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枫桥经验”语境下基层司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因由及路径

    廖万春;

    作为构成我国审判制度地基和主体的基层人民法庭,至今依然采用这一价值导向,这不仅体现在社会公众面对的依然是类法治化的"两不是"的运作形态,还体现在法官在稀缺的审判资源、严格的制度规范、紧凑的程序运行等因素制约下面临着办案的诸多两难境遇。基于此,文章以司法体系改革背景下优化基层人民法庭的审判职权与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相融合为切入点,以正义与依宪治国原则、以经济原则与人性化司法、以调解与程序简便、以政治导向与管理创新为基层人民法庭职权优化之路经。

    2019年03期 No.263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基本法》的立法要素与范式考量

    李志文;冯建中;

    我国《海洋基本法》的立法体例,是制定该部法律所必须面临的一个前见问题。在明确我国海洋法立法体例要考量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学界对体例确定问题的分歧,并借鉴外国《海洋基本法》的立法体例以及相应的制度构建,提出我国《海洋基本法》应采取折衷式的立法体例,并在此基础上,采纳框架式立法方式予以制定,包括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海洋管理体制、国家管辖海域、海洋活动、国家海洋安全以及国家管辖外海域的海洋权益六个部分。

    2019年03期 No.263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证明责任裁判的中国境遇:理论、规范与适用

    翁晓斌;郑云波;

    在我国长期强调主观证明责任的现实背景下,更能体现证明责任本质的客观证明责任以及作为其适用机制的证明责任裁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证明责任制度而言,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颁布,表明对其认识的深化在规范层面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相关规定存在许多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之处,与经典的证明责任理论尚不能完全匹配。进而,由于缺乏严密整合的理论和制度依托,证明责任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不论在理论、规范还是实践层面,证明责任裁判制度的体系化和规范化,都需要进一步的厘清和完善。

    2019年03期 No.263 14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

  • 文莱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

    邹长虹;

    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组成部分,语言政策反映了国家或社会团体对于语言问题的根本态度。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在中国与东盟关系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文莱语言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文莱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多民族多语言国情,共同面对着东西方语言文化交融的格局。中国与文莱1991年建交以来,在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友好交流逐步发展。因此,对文莱语言政策的发展过程和思路开展研究,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19年03期 No.263 152-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路径与机制——以壮族武术为例

    孙庆彬;徐世军;王晓晨;成芳;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以壮族武术为例,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路径与机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基本路径是﹕澄明基本价值,强化文化认同;梳理历史源流,唤起文化自觉;积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自信;聚焦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自强;涵化外来文化,促进文化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内在机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适应的心理基础,文化自强为文化适应提供内生动力,文化融合为文化适应提供外来助力,上述诸要素形成合力效应,共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

    2019年03期 No.263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