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探寻中国超大规模的公共教育信息化之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林建祥教授访谈

    林建祥;余福海;刘石奇;

    通过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林建祥教授的采访,明确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互促的重要性,LOGO思想把学习/研究的对象分解为基本成分,把成分再组合为各种结构,适于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方法论,在教育与知识表达上已有较多应用实例。教育科学已发展到学习科学阶段,亟须信息科学、智能科学、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新出现的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等多个学科融合协作。幼儿教育结合编程教学,职业教育结合远程技术,将有更大发展空间。北大120周年的教改,建设了数学生命科学和计算社会科学等新兴学科,仍须向智能化迈进。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先驱,林建祥教授认为,中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是他的中国梦;融合信息科学与学习科学多学科智慧,实现超大规模的公共教育信息化,是较快较好地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可行路径。

    2019年07期 No.267 3-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名家特稿

  • LOGO思想: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林建祥;

    LOGO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吸收借鉴了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科学等学科的智慧。LOGO思想的认识论是建构主义的,认为计算机系统可以模拟、影响人的大脑,能动性地反映客观宇宙。LOGO思想的方法论体现于:一是客观的宇宙、人的大脑和计算机三者之间有机统一,有效实现信息的表示和加工;二是基于计算机建构功能的快速发展,实现社会科学的计算化;三是基于计算机分析和计算思维探究人类的思维,进行问题求解与创新;四是提出计算思维,深化信息化的理解,促进教育的加速改革。LOGO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有助于实现高效数字化学习,已涌现较多成功案例和操作性较强的微观理论框架。

    2019年07期 No.267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博导新论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背景下劳动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与完善路径——以吉林省为例

    刘洋;

    近年来,吉林省劳动安全监管保障工作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劳动者卫生健康权益相关立法的长期缺位、劳动安全监管主体庞杂与监管职能分散、劳动安全监管保障体制机制建设滞后,以及企业工会劳动安全维权职能的虚置化等问题。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吉林省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健康条例》、成立吉林省劳动安全监管保障专职机构、建立吉林省劳动安全"双标准"体系与设立吉林省劳动安全督查专员、强化工会组织在劳动安全集体协商与劳动者职业健康规划方面的服务保障职能,以此推进吉林省劳动安全监管保障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

    2019年07期 No.26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传统世界格局逻辑的超越

    黄云明;

    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融合中国传统智慧,提出了重构人类未来世界格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格局建构用仁爱逻辑超越资本逻辑;用世界多元主义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用生态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用后现代陆海空综合文明超越近现代海洋文明。

    2019年07期 No.26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1 ]
  • “共和”术语的马克思主义中文文本溯源研究

    刘虹;靳书君;

    共和作为当代核心政治术语,在中西方历史变迁中体现出不同的涵义。共和术语经历了从西方"经典共和"到"民主共和"并最终中国化"人民共和"的发展历程。《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各中文版本中"共和"语义的变化深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这一核心政治术语的演变。其中,"社会共和国"概念凸显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何种政体形式的深邃思考。

    2019年07期 No.267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经管新视野

  • 新时代规制语境下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

    禹竹蕊;

    新时代,在机构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以规制为前提,以"执行"为中心,打造"空间+时间"的立体监管模式,基于预防性原则科学构建"1234"监管模型,加强部门协作提升监管实效,发展信息技术助推监管执行,全面构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市场监管体系,有利于监管部门准确执行法律法规,打击违法行为,提升人民消费信心,净化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同时,还能通过消费者的行为选择,有效倒逼供给质量提升。

    2019年07期 No.26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5 ]
  • 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产业集聚

    关海玲;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的瓶颈制约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使环境规制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集聚的发展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从理论和数据经验两方面研究环境规制、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U"型影响,当前环境规制强度越大,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借此提出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助力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发展。

    2019年07期 No.267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1 ]
  • 银行竞争、金融包容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1867个县(市)统计数据

    薛无瑕;

    银行竞争是否通过金融包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运用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图集提供的金融数据,检验银行竞争通过金融包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验证结果如下:县域银行竞争的增强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金融包容程度更高的县,银行竞争显著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贫困县,这一结论不成立。稳健性检验结果再次支持了以上的结论。这表明,在经济发展好的县域,鼓励银行业竞争能通过金融包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效应更明显。

    2019年07期 No.267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8 ]
  • 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参与意愿研究——基于定州市农户的调查

    刘蕾;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农村宅基地出现闲置、荒废等现象。与此同时,城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城乡统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宅基地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以全国试点区之一的河北省定州市作为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户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意愿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意愿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是否有空闲宅基地等8个变量有显著性关系。根据结果,提出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

    2019年07期 No.26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78 ]
  •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建设

    赵西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园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文章首先梳理了从我国第一个我国国家公园建立到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再到专门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历程;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仍存在部门管理条块分割与利益冲突,国家公园土地权属关系复杂,国家公园功能划分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全方位生态保护与地方注重经济发展的矛盾,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制度仍不健全等问题;系统梳理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当前我国自然地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重点:一是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乱象;二是尽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三是实行严格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制度,建立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特许经营为补充的资金保障模式;四是建立周边居民参与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探索全民共建共享机制;五是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发展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

    2019年07期 No.267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64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发展旅游业:国家当前的重要战略选择

    朱斌;谷玉芬;

    文章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做了简单的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选择,原因在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可以增加就业拉动投资,可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可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另外当前旅游业正处于供需两旺的良好发展契机。因此,要将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对待,还要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体系,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公开平等的市场环境,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理念,在满足人民旅游需求方面要尽量保障各类人群的旅游权力,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2019年07期 No.26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1 ]
  • 旅游国际贸易中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协作

    王嘉杰;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国游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外出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而生的互联网金融勃发,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也给游客出国游金融支付手段带来一定风险。应仔细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游客出国游中的的应用前景,探讨以互联网金融提升旅游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国际协作路径,以期为互联网旅游金融业的发展和相关人员出国游提供参考。

    2019年07期 No.26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特色小镇“产城人文”融合在区域旅游建设中的困境与路径

    唐坚;

    文章围绕"产业、城市、人居、文化"融合角度,就特色小镇视野下区域旅游建设过程中与"产城人文"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融合方式和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特色小镇"产城人文"融合在区域旅游建设中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的探索,以期同步推动特色小镇与区域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2019年07期 No.26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3 ]
  • 民生导向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困境、目标与路径

    刘笑明;

    乡村旅游是扶贫减困、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与主要抓手。分析了限制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制约其惠民富民效应充分发挥的现实困境,认为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是扶贫富民,改善民生,并分别从产品、企业、产业、管理转型,理念、产业、模式、营销升级等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019年07期 No.267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5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文化+生态”:中华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基调——以孔学堂为例

    王月月;肖远平;

    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无疑是现代旅游业态中的两大品牌资源,而后者对前者的渗透、叠加和整合,往往是当代中国发掘和塑造旅游品牌的基本思路,形成了极具中华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这一模式的培养、开发与产业化,除为现代旅游业拉动的全新经济增长点外,既能对生态环境具有存续、修复和改善作用,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以体验式消费的方式加以广泛传播,可以说是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三方的有力贡献。而其中的孔学堂作为一种凝聚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独特景观,将之纳入到"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战略中,促进经济层面的营销与文化层面的传承相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多赢。

    2019年07期 No.267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7 ]
  • 基于民族意识的体育旅游自然主义审美意象分析

    李海珍;

    体育旅游从外在形态上是一种产业业态,是一种立足盘活体育活动相关社会人文资源来拉动消费的经济活动和产业模式。而深入内在的机制,则是一种文化意象的辐射和意义的实现,具有经济价值之外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而在经济与文化基础上再叠加一层基于政治意义的民族意识,则更加凸显了体育旅游的高度复调性和层次性。因此,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在富强中国、文明中国与美丽中国三者统一体的视野下具有鲜明的建设意义。

    2019年07期 No.267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7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检察机关提起惩罚性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之探讨

    章海珠;

    《民事诉讼法》2017年修正案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解释中规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危险等,未明确规定"赔偿"这一民事责任,这一缺失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消费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没法得到充分地实现。若使消费公益诉讼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发展,有必要深入剖析惩罚性赔偿纳入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及具体实施路径。从立法上尽快确立惩罚性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有力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行为。

    2019年07期 No.267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1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85 ]
  •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刑事情报合作研究

    蒋巍;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东盟刑事情报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刑事情报合作,解决在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情报合作需要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具备强大的研判能力,构建情报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出刑事情报合作的内在作用,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跨国刑事犯罪,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19年07期 No.267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论大数据侦查的变革

    张锋学;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媒介,侦查机关可以获得比传统侦查方式更高的破案率。虽然大数据应用于侦查领域价值极高,但同时也给现行的刑事案件证据规则、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使大数据应用技术合法、合理地应用于侦查领域,有必要从立法上均衡刑事案件侦查需求与公民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法益。

    2019年07期 No.26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3 ]
  • 当代中国特色审美诠释法学问题初探——以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理论为参照

    李远华;

    法诠释学是当代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法诠释学的理论创新和范式转换。在法诠释学的框架内,审美诠释问题往往为当代法学研究学人遗漏和忽略,即便有学者作尝试,但研究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审美诠释法学是审美诠释在法学领域的体现和应用,是以审美诠释的视角,对现有的法制度、法思想、法文化以及与法有关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阐释。文章首先参照康德审美批判理论,对审美诠释法学概论进行了厘清;其次,阐述了审美诠释在当代法诠释学话语中的缺位及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以审美诠释来拓展法诠释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发一管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2019年07期 No.267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人文家园

  • 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之研究——以跨文化语用学为视角

    龙翔;

    在当今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但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丰富文化,也有助于少教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章将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标准、流程、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避免或减少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的语用失误。

    2019年07期 No.267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6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2 ]
  • 近十年国内语言经济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郑丽萍;

    文章主要针对国内核心期刊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刊登的与语言经济学相关的文章予以分析统计,从研究所得结果来看:(1)大部分的论文属于非材料性的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2)成果研究取向呈现分布不均的状况,以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的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取向的成果最多;(3)缺乏适应国情的理论、实践研究;(4)缺乏狭义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的研究。最后文章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2019年07期 No.267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6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5 ]
  • 守正创新: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动力——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视阈

    侯琳;李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经一系列变革,传媒业态、舆论生态、文化形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传播方式从起初的报纸、广播,到电视媒体的出现和兴盛,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新闻传播主渠道;新闻呈现形式从简单的文字、图片和声音传播,到动态图像的传播,再到动漫、H5、短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闻事业,经历了"发动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维护安定团结的精神力量""、日益多元化的话语体系"这三个阶段。

    2019年07期 No.267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论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与他者”

    周莹;

    移民作家昆德拉以其小说创作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在确认自我"身份"道路上的迷茫与焦虑,"身份"问题是昆氏主人公普遍面临的困境。文章主要以"他者"为视角探讨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主题,旨在通过比较昆氏小说主人公两种不同的身份构建方式揭示人选择依赖他者确认自我身份的悲惨命运,告诉人唯有回归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拥有属于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身份。

    2019年07期 No.267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