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与重构新框架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君教授访谈

    赵志君;周玉林;

    近年来,赵志君教授通过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文献,分析其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基于杨小凯教授提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比较发现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存在四个根本差异。同时,在杨小凯教授研究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的假设,包括市场参与者人数有限、信息不完全、生产者-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群体职业偏好的概率等。赵教授指出新古典经济学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部分不协调。赵教授还指出可以分别从低层次和高层级两方面对构建新的经济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2019年09期 No.269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名家特稿

  • 关于新时代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思考

    赵志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针对我国经济理论创新落后于实践创新的状况,文章就中国经济创新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反思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和归纳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四个源泉,对中国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9年09期 No.269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博导新论

  • 现代汉语高频会意字取象考辨——基于古文字溯源视角

    张玉梅;

    文章主要考辨了现代汉语高频字中154个会意字的造字取象及其演变规律,进而总结出考辨的价值和意义。考辨方式:从古文字阶段到现阶段,纵向考察这些字的取象、六书、字形等情况。结论:绝大部分的会意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取象、六书、字形稳定不变,总计78字。还有很多字或取象保留一半,或简体字回归古文字,或在既有的框架内改变取象法,或字形讹变但有规律可循等,也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总计63字。取象和字形模糊或未详者13字。结论:高频会意字取象的稳定性是绝对主流(91.56%)。文章的辨析有助于沟通古今汉字文化,从而为相关学术研究、一线汉字教学,以及优秀中华文化传播提供理论和实例参考。

    2019年09期 No.269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9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潘宁;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和根本。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黑格尔、鲍威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在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的需要,深入社会生活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从社会实践主体出发,具体考察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及其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认识问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核心,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历史主体观的批判与超越,正确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中,从现实的人出发科学诠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本体论而言,"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前提和出发点。就历史观而言,人类的社会历史就是由历史主体即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就认识论而言,人民群众是探索和改造现实物质世界的实践——认识的主体。就价值论而言,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归宿。这四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和相互关联的整体性观念体系。当下,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9年09期 No.269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59 ]
  • 农民生态道德的共生现象及其整一化结构

    秦初生;

    生态道德既是现代化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农民生态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既是生态道德建设自身内部的问题,又呈现出与农村生态科技、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艺术和生态社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生共长的共生现象,彰显出真、善、美、益、宜生态中和的整一化结构。由此,农民生态道德建设应转变孤立化、碎片化倾向,注重与生态科技、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发展的统合与共生,以促进农民生态道德的生发与提升,进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2019年09期 No.26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大发展理念”的耦合研究

    庞乃燕;彭俊桦;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五大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只有立足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2019年09期 No.26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2 ]

经管新视野

  • 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

    桑林;

    文章从社会医疗保险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家庭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2013年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医疗保险参保对家庭投资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经过PSM进行内生性处理后,这一作用不再显著;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对家庭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稳健,经过GPS处理内生性后这一作用仍然显著,为促进家庭投资效率的提升,最优的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在0.6左右;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异质性,在城市家庭、中青年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中这一作用更加突出。为了引导家庭合理投资,需要在提升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同时,提高保险保障水平,降低家庭医疗支出风险。

    2019年09期 No.269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6 ]
  • “大健康”理念下健康农业发展路径与引导政策

    杨子潞;张光慧;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大健康"理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价值取向和健康维护行为。人们对健康农产品的迫切呼唤,促使农业越来越走向健康维护与健康促进前沿。因此,形成以健康农产品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健康农业新兴业态,成为契合时代脉搏、适应人民期待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健康农业突出为全民健康、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提供物质需求及服务的价值导向,通过产业链建设、价值链治理、利益链分享,实现农业生产活动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同时,采取构建健康农业标准体系、监管体系、推进产业化发展等措施,加强对健康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2019年09期 No.269 50-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5 ]
  • 环境政策实践的研究回顾与启示

    高歌;

    有效的环境政策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政策实践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论文研究各种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分别从影响产业转移、绿化企业经济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梳理,同时将各种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环境政策严格程度的影响,思考环境政策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相应的启示和建议是完善地方政府监管机制、环境政策协调机制和配套政策支撑机制。

    2019年09期 No.26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 ]
  • 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分析

    唐鑫;张嘉昕;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对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和作用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充分说明工人阶级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劳动关系和谐。

    2019年09期 No.26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现代企业审计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唐锋;

    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审计实践能够起到隐性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尺度,另一方面,还反映着企业的行为范式,在审计工作中也有所体现。因此,重视现代企业的审计文化,并从价值观的角度对其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问题予以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此外,借助这一工作,还可以明确现代企业的思维取向和审计价值理念,对指导企业健康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大有帮助的。

    2019年09期 No.26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商业保险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以江苏省健康保险综合保障创意产品为例

    王雅丽;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已成为关注焦点。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将是我国目前在养老服务面前最为关键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养老现状,解决我国在养老服务面前的困境,从而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文章以江苏省为例,提出可以设计一种更适合国际潮流发展趋势的健康保险综合保障创意产品,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健康保险政策发展趋势融合,明确信息对称性,完善省内互联网+保险新兴服务,从而解决社会保障不足和老龄人口多元化、多层次的问题。

    2019年09期 No.269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1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62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概念模型与实证研究

    李莉;陈雪钧;

    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是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领域。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引证,界定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的概念及其内涵;其次,提炼与归纳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的测量量表,构建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概念模型;然后,对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374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民族地区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处于良好水平,但在经济收益价值、社会交际价值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最后,从构建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实施贫困居民受益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庆民族地区提升居民感知旅游扶贫价值的措施。

    2019年09期 No.269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0 ]
  • 中观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

    岳瑞波;谭丹;

    中观经济是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的过渡,也是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结合,是现代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人们在研究中时有忽略。从中观层面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般模式,是对中观经济在旅游产业中的一种新的诠释,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考,更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一种新思路。文章从中观经济研究入手,分析中观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以及电子商务在中观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索中观经济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2019年09期 No.26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广西阳朔县民宿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李桥兴;

    在国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创办新型特色民宿业,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投资和开发的热点。广西阳朔县作为国家级重点旅游县,其民宿业的发展从发端走向成熟在国内较具典型。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及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总结阳朔县民宿业的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大健康产业模式的政府引导和大数据技术手段的企业经营,可以有效提升民宿业的服务质量并打造其精品品牌,达到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和推动民宿创新发展等目的。研究结果不但为阳朔民宿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而且为我国类似地区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模式。

    2019年09期 No.269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3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63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提升

    赵威;

    文章主要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提升策略,首先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差、硬件保障不到位,产业模式雷同、旅游主题不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高,乡村特色破坏严重、旅游吸引点缺失,服务水平不到位、旅游产业管理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壮大集体经济、加强乡村特色生态保护、发扬特色文化、吸纳优秀人才、强化"泛旅游产业"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提升建议,从而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提升。

    2019年09期 No.269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79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绿色审计问题探讨

    韩志勇;

    作为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具有活态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带有十分重要的旅游价值。尤其在新时代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旅游成为很多社会公众渴望的休闲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结合地方特色和顺应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在充分结合休闲特征与旅游功能的同时,实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传承。但是,在旅游行为中,为了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就要求相关旅游企业注重对非物质文化的完善和维护,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得以持续。鉴于此,文章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影响因素,针对此类文化旅游绿色审计的基本内涵与现实瓶颈进行解读,在多个层面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19年09期 No.269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5 ]
  • 全域旅游视阈下壮族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为例

    李斯颖;

    全域旅游观念的兴起为壮族乡村指出了保护与开发当地文化资源的新途径。通过有机整合特定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积极挖掘和发展本土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其他产业的交融结合,最终形成以旅游业推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新格局。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布洛陀"为例,有效整合全域内的布洛陀文化资源,鼓励居民投身于文化兴乡的工作之中,以旅游促发展,将达成壮乡经济振兴、文化传承、生态改善的和谐共生,实现壮乡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局面。

    2019年09期 No.26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1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98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舞剧作品的著作权及其法律保护

    张革新;

    舞剧作品是由剧本编剧、舞蹈编导、音乐作曲等人员共同创作的以舞台演出为形式表现的作品。依据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确定其著作权归属,虽有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行不通。舞剧作品的著作权应当由组织、协调作品创作并承担市场风险责任的歌舞剧院享有,但编剧、编导、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一定性和著作权归属原则可以解开实践中舞剧作品无法真正寻求著作权法保护的困惑。对于舞剧作品的法律保护应当重视创作过程中的主动保护和海外维权。

    2019年09期 No.269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 ]
  • 中药材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探析

    陈鹏宇;

    作为原生植物的中药材,其商品稀缺性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承载的遗传资源信息,并受特定地域环境的种植知识和栽培经验影响。现行环境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一般法无法对中药材遗传资源进行法律保护,而我国知识产权专门法在中药材保护方面存在不足。中药材遗传资源作为一种信息,具备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特征,应当也必须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2019年09期 No.269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 ]
  • 法律关系视角下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

    陈兵;林思宇;

    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冒名处分不动产的法律适用存在一定分歧,导致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冒名处分行为本身的特殊性,该行为虽然理论上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鉴因其并不完全满足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故又不能简单据此断定该类案件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同时,在冒名处分不动产案件中,善意第三人意欲交易的对象指向为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真实权利人而非冒名人,导致法律行为的"名"与"实"发生了分离。这使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形成了实质的三方结构,与善意取得法律关系的结构存在本质区别。分析来看这种法律关系结构与无权代理行为最为类似,故对此类案件的司法适用,建议参照无权代理制度,并结合实践中存在的变量,在立法上增加明定判断法律关系结构的基本规则,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前提和表见代理制度的适用条件予以细化。同时,在司法上应尽快建立系统化的审判思路,从法律关系的结构出发,正确区分不动产善意取得与冒名处分不动产之间的适用场景以完善司法适用。

    2019年09期 No.269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1 ]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功能与限度

    肖妮娜;

    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当前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体现了我国环境治理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也反映了现代行政诉讼制度从私益到公益的发展趋向。从制度功能来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矫正环境行政监管失灵,维护生态公益的价值,加强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盘活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等外部价值。同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丰富了我国行政诉讼的类型,实现了诉讼制度与诉讼理念的发展。未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应通过做好诉前程序以及控制司法审查程度与范围等方式,以避免司法机关对环境行政过程的过度干涉。

    2019年09期 No.269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1 ]
  • “一带一路”视角下国际经济规则的区域化供给

    何燕华;朱雅妮;

    作为国际话语权和全球治理的载体,国际经济规则不可或缺。当前国际经济规则呈现出多边性供给不足、区域化供给突出的特征。国际经济规则区域化供给过程中,可以依托传统的"规则导向"区域模式或选择"发展导向"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后者更契合"一带一路"区域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规则供给方式中,规则外溢有益于向域内供给符合中国利益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规则,规则内化则有助于吸收其他区域规则的先进之处,并将经验用于中国的国际经济规则供给活动中。

    2019年09期 No.269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人文家园

  • 广西刺绣的历史演变

    陈丽琴;

    广西各民族刺绣是广西传统文化的艺术奇葩,历史悠久,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唐宋,明清时达到鼎盛,民国时期逐渐衰落,1949年以后有短暂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传统刺绣工艺陷入传承危机。广西刺绣的兴衰沉浮与政治、经济、民俗以及族群交往等有密切关联。作为广西各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刺绣技艺应该受到关注和保护。

    2019年09期 No.269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0 ]
  • 中国早期教育的政治向度——基于《尚书》的探讨

    辛晓霞;

    中国早期教育特点的形成和政治密切相关,学在官府是统治者构建的有效利益保障机制。此时的教育内容依政治实践而设置,重视德育,教授礼、乐、典、训等知识,目标是培养贵族子弟参与政治、担任官职所必需的素养,为其获得政治成功奠定基础。由于知识垄断是维系特权的有效手段,因此上古时期不仅一些官职世袭,而且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世袭的家族私产。历史的发展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转变,这看似是教育制度的变革,其实深层的原因是政治的变动,伴随着权力下移,学术下移,阶层流动有了更多可能性。

    2019年09期 No.269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消费文化与女性网络文学的变奏

    李敏锐;

    与90年代相比,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最大变化就是文化的独立品格不断被消解,新的社会文化结构催生出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通过收费制度的确立,彻底确定它的消费商品特征。女性网络文学虽然无法完全摆脱男权社会的影响,但无论从叙事方向还是文本创新,都有着清晰的现代女性独立消费意识指向,它的新发展同时也拓展了当代女性文学的视野。

    2019年09期 No.269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1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