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全民休闲教育任重道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海春教授访谈

    刘海春;唐鑫;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的休闲需求也逐步强烈。闲暇时间是休闲的一种载体,休闲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引导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方法,提升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休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逐步突显,人们的休闲观念、意识淡薄,对休闲的认识不足,缺乏休闲技能、技巧,休闲伦理欠缺等,这就迫切需要休闲教育。社会关注和重视休闲教育,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的休闲教育,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闲暇时间"的价值,营造科学、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的社会氛围,以共同建造我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明天。

    2020年01期 No.273 3-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

    刘海春;

    塑造新时代中国的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掌握好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新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战略选择,是中国打破西方质疑与话语权垄断的主动建构,更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的战略举措。建构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要注重话语内容与话语表达形式的双提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还要坚持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相统一。面对当前"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不相称的困境,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解释力、感召力、传播力以及影响力,以不断提升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塑造新时代的中国的大国形象。

    2020年01期 No.273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高拱《论语》诠释的特色

    唐明贵;

    高拱在《论语》诠释过程中,由于受众特殊的身份,所以,一方面他不仅释读难词,而且逐段串讲,使得经文解释较为通俗易懂,明白易晓;另一方面,他为了让皇太子从中学习修齐治平之道,也对经文进行了创造性解读,使其释放出了更多的新意。与此同时,他为了重振程朱理学,也对其中的在他看来有误的地方予以了辩驳,其中不乏精当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氏的《论语》解释代表了当时经筵讲学的特色。

    2020年01期 No.27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完善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的激励保障体系

    王遐见;

    社会科学人才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财富创造和文明进步的关键要素。按照公平分配、共建共享的原则,政府应当像对待自然科学要素主体一样,让社会科学工作者平等享受公正待遇,实行多劳多得。多年来,在"重理轻文"的惯性思维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受到严重低估,论著发表、项目评估及其经费待遇有失公允。为激发社科人才创新动力,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在综合评估社会科学要素主体价值基础上,创新激励方式,规范项目评审和经费管理程序,构建按社会科学要素贡献分配机制;应加强党政管理部门对哲社政策研究,协调科研管理条例与财务审计制度,以增加哲社知识价值为导向,放宽经费报销约束,扩大论著和项目主体自主经营权,优化产权分布结构;应强化高校哲社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完善职称评估体系,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人才待遇。

    2020年01期 No.273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微区位原理分析

    张中华;

    近年来,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微区位"观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话题,涉及城市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微区位原理所涉及的"区位感知""区位行为""区位价值""区位公平""区位可获""区位剥夺"等理论单元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不同语境中提取微区位原理的核心主张,并以特定的方式阐释微区位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观点,对微区位原理的认知构成、建构价值与社会效应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进而探索微区位原理的构成特征。

    2020年01期 No.273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的养老服务供需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陈显友;

    养老服务供需问题是养老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使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以CSSCI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时序分析、共现与聚类分析、作者和机构分析、期刊及高被引文章分析、时间区域图谱分析对养老服务供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和综述研究,梳理出有关养老服务供需研究的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等的供需是该领域的核心热点,养老服务体系、供需均衡、多元福利主义理论、智慧养老、养老服务业研究等是该领域学者重点关注的热点;如何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从而实施精准供给则是学者们今后需要解决和研究的方向。

    2020年01期 No.273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1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研究述评

    高连和;

    国家风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文章对近些年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国家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述评了国家风险内涵的演变、国家风险的分类、国家风险对FDI的影响及国家风险的防范措施。并针对国家风险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展望了国家风险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国家风险的研究范围将从东道国扩展到母国、东道国和第三方国家(组织)等多角度综合研究,加强国家风险与FDI内在理论联系的研究,具体研究不同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细化研究国家风险的来源和受体,突出国家风险防控的针对性操作方案研究。

    2020年01期 No.27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治理视域下海南生态立法30年回顾与展望

    韩晓莉;

    文章从公共治理的视角分析研究海南生态立法。海南建省30年的生态立法实践也是环境治理模式由传统的政府管制向多元的环境共治转向的缩影。海南的生态立法历程彰显了生态权益的强化、海陆共治原则和整体治理特色,但也存在着一元立法向度、政策工具单一、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力的问题。文章在肯定海南生态立法成效的基础之上,指出未来生态立法应注重多元主体的培育与合作、多种工具类型的运用与组合,尽快出台环境信息公开、共享法律法规,立法推进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问责机制建设。

    2020年01期 No.273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的认识

    陈伍香;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步稳定了局势,疫情的影响、疫情防控的启示、健康中国战略、文旅融合发展,促使探索本命题。大健康理念使旅游更安全、卫生,文化使大健康旅游品质、内涵得到提升,旅游使大健康理念和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大健康旅游产业是一突出质量发展、关联性更强、融合度更高、内涵和结构更丰富的转型升级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发展大健康旅游产业,有助于提升人们生命质量、生活质量,使生态更文明;有助于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01期 No.273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资本流动对跨境旅游合作区空间生产的影响——以东兴口岸为例

    黄爱莲;

    资本流动催生跨境旅游合作区多种空间生产现象产生。文章运用大卫·哈维资本空间生产理论,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探讨资本投入对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生产与影响。基于东兴市实际情况,运用2017年东兴市涉旅产业投入数据,探讨资本流动对东兴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贡献。研究发现:(1)资本流动下的东兴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空间生产呈现商品化属性,资本流动具有持续作用等特征,资本投入对跨境合作区开发建设推进程度较慢;(2)资本在涉旅八大部门流动方向分布不合理;(3)资本在涉旅八大部门投入额不足等。依据东兴跨境合作区空间实践,提出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加快中越跨境旅游产品开发,丰富产品内涵;细化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等建议。

    2020年01期 No.273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现状及成因

    张飞;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让农民分享更多土地增值收益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划分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增值阶段的基础上,分析各阶段土地增值的来源、农民分享现状及成因,指出农民素质欠缺、市场失灵、相关制度缺陷、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程度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是造成目前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较少的主要成因。今后,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以增加农民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另一方面需要改革相关制度,以减少其他利益主体侵占农民利益的机会。

    2020年01期 No.27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杨主泉;

    旅游型城镇是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现实需求。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进行两大系统指标的设计和筛选,从9个方面共选取了47个指标,并构建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2020年01期 No.27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扶贫内生动力——基于社区参与的角度

    陈炜;

    面对我国旅游扶贫外部推力显著,内生动力不足的发展背景,从社区居民参与角度,分析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扶贫的内生发展动力,探索激发社区居民旅游扶贫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以四川盐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了该区域盐文化遗产的资源情况、旅游扶贫现状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的盐文化遗产为例,调查研究社区居民旅游扶贫效益感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得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要的旅游扶贫效益,文化认同、参与行为是其情感响应;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年均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盐文化遗产旅游扶贫内生动力存在着差异影响。进而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区居民经济效益感知偏低,旅游扶贫核心驱动欠缺;社区居民文化认同感知较弱,旅游扶贫情感动力不足;社区居民参与行为差异性显著,旅游扶贫内生助力缺乏。根据调查结论,提出激发四川盐文化遗产旅游扶贫内生动力的对策:提高经济效益感知,激发内在核心驱动;强化文化认同建设,增强参与情感动力;完善能力培养路径,塑造扶贫内生助力。

    2020年01期 No.273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资源开发与成都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张佑林;

    基于成都文化资源禀赋,从产业开发的视角出发,研究成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文章在对成都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成都休闲文化产业开发与发展模式分为历史文化产业休闲模式、饮食文化产业休闲模式、市井文化产业休闲模式、表演文化产业休闲模式、茶馆文化产业休闲模式、娱乐文化产业休闲模式等六大类型,得出基于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兑现的产业化开发和文化创意,是推动成都"休闲之都"品牌形成的内在动力源泉的基本结论。

    2020年01期 No.273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及调适

    宋才发;

    民族习惯法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国家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法律,民族习惯法是对国家制定法的有效补充,民族习惯法功能需要重新定位和评价,民族习惯法仍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法源。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主要反映在:民族习惯法的文本结构与国家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民商规范与国家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物权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行为处罚与国家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调适主要体现在:在法律文本上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相互补充,在民商、经济交易规则上习惯法与国家法相互通融,在民族物权习惯上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相互调适,在刑事处罚上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相互借鉴。

    2020年01期 No.273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立案登记制:理论反思与完善路径

    相庆梅;

    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实现了对当事人诉权的更好保障,但由于相关理论储备不足也引发了滥用诉权等问题。对我国现有的起诉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诉的合法性要件非常必要;另外,考虑到诉的实体审理和程序审理在理论上的两分性,对于诉之利益、法院主管等部分诉讼要件由立案庭进行审查可以提前筛除那些不具备诉讼要件的诉讼,抑制滥诉行为,达到节约司法资源,维护司法权威的目的。

    2020年01期 No.273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海外军事基地的民事管辖权问题简析

    李伯军;

    一般而言,一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民事管辖权涉及到基地接受国的属地管辖权和接基地派出国的属人管辖权的冲突。不过,和一般的涉外民事管辖权冲突不同的是,有关海外军事基地的民事管辖权的冲突比较复杂,因为它与国家管辖豁免制度密切相关。因而,在实践中,解决此类民事管辖冲突需要通过有关国家订立国际条约(主要是驻军地位协定)来予以解决。

    2020年01期 No.273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法律行为的逻辑结构

    温建辉;

    评价行为的是非曲直,不仅是一个法律评价问题,还有着客观规律可循。法律行为自身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这成为认定法律行为性质的标准。B行为是E效果的充要条件,那么,B行为就是一个正当行为;它的逻辑形式是[(B(?)E)∧E)](?)B。B行为是E效果的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但不是E效果的充要条件,那么,B行为就是一个不当行为;它的逻辑形式是:{(B→E)∧E]∨[(B←E)∧E]}(?)(B~+∨B~-)。C情况既不是B行为的充分条件,也不是B行为的必要条件,那么,B行为就是一个侵害行为;简言之,按照常理或者法律,在C情况下,不应当做出B行为,B行为就是无理取闹;它的逻辑形式是:{C∧[┐(C→B)∧┐(C←B)]}(?)┐B。

    2020年01期 No.273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史论丛

  • 神话的母题学分析——以蒙古族神话为例

    王宪昭;

    蒙古族神话《天神造人》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经典案例,叙事中应用了丰富的神话母题。该文本通过巧妙的母题组合形成一系列关联性情节,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也体现出母题的重要结构功能和文化功能。同时,在同类母题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与综合型对比中,我们会进一步发现神话在叙事方面的丰富性与灵活性。

    2020年01期 No.273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快激发数字文化产业新动能

    杨晓东;崔莉;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数字技术加速社会重构,也加快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变革。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驱动,催生了数字文化消费的激情,加快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激发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对数字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和文化新业态涌现等分析,明确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引领性;进而找寻新技术、新文创、产业互联网和数字文化出海等面临的新机遇和存在的老问题;由此提出在坚持党的领导、重视数字文化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中小微企业和创意者的创新创意以及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等方面建议。

    2020年01期 No.27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教育新探索

  • 第三方教育认证初探:概念、内涵、程序及我们的选择

    涂永前;

    在我国,第三方教育认证是一个新生事物,即便在教育界,也需要进行知识普及:一是对认证缺乏认知,与相关表述需要从基础概念上进行厘清;二是教育认证由第三方社会机构来展开让很多政府包办一切观念的教育管理者觉得不可思议;三是对于认证的内涵和操作程序尚停留在工业产品的强制认证层面。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及发展模式限制了第三方教育认证机构的发展,此类机构的出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美日欧教育发达国家的第三方教育认证拥有长达百年的发展史,其累积的诸多有益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当前举国推行"放管服"及教育部力推"管办评"分离的国策号召下,如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认证制度尚需要顶层设计。在教育评价与认证领域,应当明确教育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边界、教育认证机构的责权利并着力培养教育认证专业人才。鉴于教育界对认证事务的认知不足,有必要建立并完善教育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等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机制,在专业监督机构的联合指导和监督下,不断成长的独立、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与认证机构必然会有力推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准。

    2020年01期 No.273 13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共享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张晶;

    随着共享经济的逐步深入,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共享经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知识共享平台也随之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教师有了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但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面临更多的挑战。通过剖析高校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高校教师指明共享经济背景下自身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2020年01期 No.273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介入与治理

    黄存良;

    随着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心理品质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希望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解决该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之能够高效学习、幸福生活、积极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工作者也借助了大量心理治疗和咨询手段开展心理工作,但都收效甚微,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即便能够暂时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其再次面临刺激时,就会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新的切入点,开展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介入,将其中优秀精神成果与该群体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对接",让"兼爱非攻"、"仁爱天下"、"修身养性"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助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拔除其内心深处的症结,使心灵能量得到真正提升,在面对新的逆境和挫折时,可以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大境界加以应对。

    2020年01期 No.273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本刊收稿邮箱:glkxj@163.com本刊官方网址:http://www.shehuikexuejia.com本刊官方微信:《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咨询电话:0773-2898542

    2020年01期 No.27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