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全方位、多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卞成林教授访谈

    卞成林;阳玉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红色文化研究、民族团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卞成林教授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卞教授通过搭建百色学院"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积极探讨"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边疆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与传承研究"的首席专家,通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语言学、文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范式,探索与构建边疆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机理,并在现状调查、案例分析及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20年05期 No.277 3-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卞成林;

    新时代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传播红色文化的时代任务,也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需要。从文化意蕴、育人意蕴和政治意蕴三个方面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文化载体、传播途径,积极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0年05期 No.27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5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梁学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一些典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实例分析,提出了"文化、功能、时间"三大关键要素,以及相应的"文化为本、功能为先、时代为尚"的三大发展理念;然后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均衡性原则出发,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文化保护型、功能改造型和仿古新建型三种主要开发模式;最后从开发定位、模式选择、开发时序、利益共享和监督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2020年05期 No.27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审美人类学:构建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新体系

    王杰;孟凡君;

    近二、三十年,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的结合都日益紧密,正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包含着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历史发展潮流。①除了格罗塞、弗莱、斯特劳斯,蔡元培、费孝通、林惠祥等学者在经典人类学著作中对于审美问题的思考外,当代运用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美学基本问题、开展当代艺术批评的研究者们,也正在取得诸多成就,这些成就构成了建立一个学科所需的基本支撑。②我们有幸成为这股潮流的继承者、发动者、参与者和收获者。当前,对于这股美学历史潮流进行系统的总结、反思,适逢其时,因为这将有助于解答时代为美学提出的难题,有助于开启美学与艺术批评通往未来的路径。我们围绕着审美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基本方法、在艺术批评中的运用进行概括归纳和延展论述,完善其理论建构和方法论体系,强调其实用性与操作性。借助自我审视与他者批评,我们在进行回应的同时,也更加坚定地确信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思想根源的审美人类学具有强大的历史生命力、温暖的现实关切力和面向未来的实践创造力。

    2020年05期 No.277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通贯、通变与感通——试论庄子气论哲学“通”的思想

    刘军鹏;胡栋材;

    气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环节",通"则构成庄子气论哲学的精义。庄子气论哲学"通"的思想,主要表现为"通天下一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以及"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诸说。三者均是在气论意义上讨论天人之际问题,涉及通贯、通变及感通的内在关系,最终指向"道通为一"之旨。分析考察庄子气论哲学这些论说,能够突显其思想特质与理论问题。

    2020年05期 No.27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区域科技资源分配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孙灿;

    区域科技资源分配正义在于通过科技资源分配制度设计探索连接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下,对于如何实现科技资源的分配正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代,为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区域科技资源分配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统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前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统一;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核心的保障体系,维护区域发展权,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分配普惠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统一。

    2020年05期 No.27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长株潭城市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性分析与路径优化选择

    戴华仁;徐姝;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聚带动了经济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增长与提升,但其发展规模和质量较之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区域仍有明显的差距。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切入点,选取上海和苏州、广州和深圳作为对比标杆,聚焦三次产业,基于2005和2014年数据,测算与分析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性、区位熵、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梯度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产业集聚程度、优势产业以及具备向外转移的产业展开分析;结合细分产业动态集聚指数,阐释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差异性,推演长株潭城市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路径;并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提供一定参考。

    2020年05期 No.277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哈新能源合作演化博弈分析

    陈闻君;刘萍;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新能源合作是两国应对环境恶化的重要决策,已成为两国贸易往来的新亮点。近年在两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两国新能源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文中分析了中哈新能源合作的基础、合作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但新能源合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诸如哈国本身政治体制的不稳定性、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哈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哈面对的外部压力等挑战。考虑到两国新能源合作最终参与方为企业,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哈新能源企业合作过程以及合作规则中的自发演化,对其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哈新能源合作的特性及动态演化路径,分析了影响中国与哈国新能源合作进展的因素。最后为深化中哈新能源领域合作与发展,从国际合作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企业经营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0年05期 No.27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文化惠民政策实证探究

    詹绍文;马元;

    文化惠民,是国家引导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精神消费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解决居民文化消费不足的政策目标。文章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以"陕西文化惠民卡"为例,分析个体、经济及政策因素对居民"陕西文化惠民卡"消费意愿的影响,进而提出研究假设。使用筛选后的533份调查问卷数据,选取Pr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居民收入、补贴方式满意度、关注度均能够影响消费者对"陕西文化惠民卡"的消费意愿。为激励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探究补贴政策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实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供给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2020年05期 No.27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间计量的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周荣军;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从宏观层面看,贸易伙伴国(地区)的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产生较强的负向冲击;这种冲击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出口较为显著,而对我国的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影响不大。要实时消除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应建构并强化我国的出口贸易外部冲击预警机制;确保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出口质量的提升,并加强加工贸易与服务业的融合力度,支持加工贸易向服务业领域延伸价值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定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贸易各方权益保护和利益共赢。

    2020年05期 No.27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中国旅游业发展研究——基于韩国旅游业发展策略

    朴正实;

    韩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成功的,其成功的经验也是较为丰富的,包括政策支持法律体系健全,政府的规划明确和管理有序,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创新,以及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的"韩流"效应。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实际国情,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我国旅游产业的监管力度,加强"一带一路"的旅游合作,加强旅游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政府的统筹规划,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快速成长、打造高端旅游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2020年05期 No.27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经验启示

    李莉;陈雪钧;

    新时期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经济业态。从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供给、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康养旅游产业兴起的市场背景、产业背景和宏观环境背景。回顾了国内康养旅游产业在行政主导事业接待型阶段、市场化改革规模发展阶段和市场深化改革提档升级阶段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从产业动力、产业结构、地域分布、产业业态四个维度系统分析国内康养旅游产业的演进规律;最后,总结归纳中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国特色经验。

    2020年05期 No.277 74-7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0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民族旅游纪念品与族群情感——以欧洲苗族游客为例

    石甜;

    作为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旅游纪念品市场蓬勃发展。文章以欧洲苗族游客为例,讨论少数族裔游客的购买类型和动机,以及旅游纪念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与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来自老挝的苗族难民被安置在欧洲。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苗族社群不断前往东南亚国家寻根旅游。在旅游时,他们购买了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回欧洲。这些苗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寄托了欧洲苗族的情感、承载了他们的记忆和认同。聚焦分析少数族裔的购买行为、购买动机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探寻作为物的旅游纪念品所凝聚的情感因素。

    2020年05期 No.277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边境地区旅游网站信息流与旅游流的耦合关系——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

    韩剑磊;明庆忠;

    文章以云南省边境地区25县市为研究对象,以我国8个代表性旅游网站为研究样本,对旅游网站信息流与边境旅游流水平进行测度;建立耦合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程度。研究发现: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流与网站信息流水平整体相对较低,等级差距显著;边境地区旅游信息流与旅游流二者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政策集成、资源禀赋、营销手段等因素影响,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从提升边境网络信息流发展水平,加强边境旅游流发展水平,确立边境旅游协同发展定位,完善边境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2020年05期 No.27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贵州丹砂文化的文旅融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赖全;

    贵州有丰富的汞矿资源以及悠久的汞矿开采历史,形成了多彩的丹砂文化遗产。这些丹砂文化极具资源禀赋,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以文旅融合战略为主导,创造性运用工旅融合、农旅融合、医旅融合等开发技巧,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充分发掘丹砂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为了使丹砂文化的开发利用不陷入后继无力的困局,要注意保护汞矿资源以及旅游区周边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防止出现遗迹、遗址遭受破坏和丹砂文化品牌被滥用等现象。

    2020年05期 No.277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再生策略

    赵鹤;王建华;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的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旅游工艺品如何在机遇面前展示立体、全面、真实的广西特色文化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从"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丝路沿线特色文化为出发点,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基于广西旅游工艺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充分挖掘广西地方特色,如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利用这些地域性资源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旅游工艺品的产品要求与特性,创新融入广西旅游工艺品设计中,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传统文化。整合出独具广西区域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再生策略,充分发挥旅游文创产品的软实力在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把广西民少数民族文化,真正展示给世界各族人民。

    2020年05期 No.27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共同犯罪案件庭前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柴晓宇;

    科学合理的庭前程序有助于促进审判公正和实现诉讼效率。共同犯罪诉讼程序由于被追诉人的复数性和诉讼客体的牵连性以及诉讼行为的关联性等特点,其庭前程序与单独犯罪的庭前程序相比,更具有复杂性。为此,立法应当对共同犯罪案件庭前程序中的追加起诉、认罪答辩及合并或分离审判、证据开示、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或进一步完善。

    2020年05期 No.277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环境保护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探究

    江华;杜宴林;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加大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护卫了"天更蓝、水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检察机关应借鉴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助力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延伸检察触角,重塑"生态检察+"等举措构建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监督保障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05期 No.277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反贿赂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协调

    闫雨;

    我国反贿赂犯罪刑事立法历经修改已经初步实现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对接,但是在贿赂犯罪构成层面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错位,尤其是在贪污罪与受贿罪这两个贿赂犯罪的核心罪名上,刑事立法从"严而不厉"退变为"厉而不严",致使司法解释陷入"定罪扩张"与"量刑轻纵"的两难境地,贿赂犯罪司法实践随之陷入"司法教条"与"司法能动"两级徘徊的尴尬局面。《刑法修正案(九)》并未从实质上解决上述问题,全面修订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分立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构建概括数额+情节的定罪量刑模式,审慎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与终身监禁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0年05期 No.277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专利资助政策机制评估及政策改进维度——基于1989-2014年时间序列实证分析

    刘昂;

    为实现"以数量布局、以质量取胜"的创新追赶专利发展策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实施大量专利资助政策,试图刺激专利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文章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专利申请行为、维持行为和实施行为的体系化分析,再基于1989-2014年时间序列建模,对专利资助政策机制效能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现行专利资助政策是专利激增的主要动因,但与专利质量提升无相关性。专利资助政策并不未实现"以数量换质量"的政策预期,我国专利资助政策亟待改进完善。

    2020年05期 No.27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高云峰;刘亚军;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应当统筹经济、社会及环境,在坚持三者不可偏废的同时,亦提倡集体行动与民主参与。新可持续发展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高度契合。对于当下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强保护趋势,中国政府应当谨慎思考,理性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同时符合"一带一路"区域情境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知识产权制度下的知识创造与传播这一矛盾并非截然对立,应予分清主次,知识创造始终是前提条件和基础。"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进路应适当强化私权激励措施,采取更积极主动的保护策略,同时辅以替代性的激励政策。

    2020年05期 No.277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文史论丛

  • 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商莹;蒋满娟;

    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一统""天下为公""和合""忠孝""和而不同"等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取其精华运用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和实践工作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统一战线新思想。

    2020年05期 No.277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西医东渐新路径:晚清时期国际医学会议初探

    江涛;田涛;

    晚清时期,与中国相关的国际医学会议达58次之多。清政府对这些会议的参与,经历了从象征性出席到专业参与的过程。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奉派参会的专业人士数量逐渐增加,成为中国参加此类会议的主角。1911年,清政府借战胜东北大鼠疫之机,在中国主办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医学会议,而且在世界防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外医学交流的一座高峰。这种以国际会议为载体的中西医学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西方医学知识的输入和发展,还为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兴起推波助澜,是晚清西医东渐一个特定的渠道和媒介。

    2020年05期 No.277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自主式还是参与式?——基于X大学的实证研究

    柳瑛;王宇航;苏丽锋;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成功步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但创新型人才匮乏的问题仍饱受社会诟病。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传统的"参与式科研"模式转变为"自主式科研"训练。文章利用某大学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了两种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传统的"参与式科研"对研究生科研产出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并没有显著提升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主观获得感;而新型的"自主式科研"无论是从主观获得感受方面还是从客观产出方面,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整体上都优于"参与式科研"。文章研究结论对于制定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改革措施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2020年05期 No.277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全面二孩”政策下广西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化及挑战

    海颖;

    以广西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数据为基年数据,通过CPPS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全区学前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总量和受人口增量与入园率提升双重影响的在园幼儿进行预测;结合学前教育资源存量数据对各类物力人力新增需量进行推算,分析学前教育即将面临的资源配置矛盾。结果表明:自2020年开始在园幼儿规模与教育资源需量逐渐扩大至2022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回落,并稳定在高于2017年存量水平之上。广西学前教育资源现有存量不足,优质公办资源稀缺和城乡差异巨大供需失衡等矛盾激化;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未雨绸缪、统筹规划,积极应对人口高峰。

    2020年05期 No.277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政民互动下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公民行政负担感知的个体差异及影响

    王鸿儒;

    基于"政府-公民"互动情境,文章探讨公民行政负担感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公民行政负担感知显著降低了公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这一影响部分通过政府形象的中介效应产生;第二,行政负担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受到个体特征的调节。总体而言,本文为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行政负担感知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进而提升政府行政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考。

    2020年05期 No.277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20年05期 No.277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