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彦敏教授访谈

    邵彦敏;陶卓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次重大检验,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进展凸显了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以及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这些制度优势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基础。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发挥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的作用,再次有力回击了公有制和国有企业低效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强化制度执行、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主要进路。坚定自身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是在"破"中求"立"中彰显制度优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基本途径。

    2020年06期 No.278 3-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1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逻辑必然

    邵彦敏;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赋予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的内涵,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理论的逻辑必然,经济体制的探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亦具有实践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将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内容发挥其体制优势。

    2020年06期 No.27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家政工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及家政工劳动权益之保护

    郑尚元;

    家政工系家政服务业的从业者,我国家政服务业已经纳入国家服务业发展体系;家政工已经纳入国家职业大典职业类别,成为服务业中的职业劳动者。但是,家政工至今尚未获得劳动法上劳动者的法律人格,相应她们的劳动权益受损后无法获得相应的权利救济;更为忧虑的是她们提供的是典型的社会服务,却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险给付。其中,养老保险系职业劳动者劳动法、社保法上法律人格的表征,参加养老保险并能够领取到基本养老金的劳动者,是被认同为"职工"的前提,也是融入城市的条件。家政工的权益保护,其参加养老保险既是突破口,又是证明力,亦是国家政策展开之未来方向。

    2020年06期 No.278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中国话语

    傅畅梅;张铃;

    随着工程实践影响的不断扩大,工程风险日益凸显,人类社会进入到风险化的生存状态。解决工程实践所带来的工程风险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从风险分配正义的视角分析工程风险问题并对之进行规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进入强国时代,工程风险分配正义需要中国话语。工程风险分配正义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工程风险分配涉及谁的正义、什么的正义和怎么正义的问题。目前,工程风险分配正义更多的是从经济维度、伦理维度进行思考,存在着价值取向和政治维度的限度,需要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中国话语的风险分配正义应体现价值取向和政治维度,因此,构建至少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既具有中国意义,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

    2020年06期 No.27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国化的生活世界维度

    周贇;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基础上讲便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根本性革命。马克思从对"资本"的本性入手,一反理性主义传统,主张人的感性存在、人的感性意识与人的感性活动。他通过哲学革命,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把人则拉回"生活世界"。当感性与生活作为一种新哲学面向而为人赞不绝口时,中国传统哲学却已在这条路上走了两千多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挑水砍柴无非妙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等等,无不是人的感性活动与生活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彻底否定,却与中国传统哲学精神遥相呼应。不仅在存在论与哲学范式的转向上相互呼应,最终在对对象性关系领会与感性实践上达到了高度统一。这样一种哲学上的契合,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契机。

    2020年06期 No.27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打造国际科技金融中心:香港对接“一带一路”的思考

    刘煜旻;阮建平;

    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是实现香港经济社会再次腾飞的重要机遇。作为现代经济的助推器,科技金融的作用日益重要。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化重组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香港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成为国际科技金融中心以争夺全球新兴产业制高点,实现由传统服务型低增值产业向现代知识型高增值产业的全面升级。文章基于"3T"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理论视角分析了香港的条件,认为将其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科技金融中心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现实性。最后,针对所面临的困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20年06期 No.27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及结构演化分析

    马宇博;裴桂芬;

    文章以世界上发展最为成熟,经济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择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0-2018年28个大都市统计区的面板数据,对其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从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等方面分析城市群网络演化特征,探究网络结构演化规律。研究显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日趋密切,空间差异性逐渐降低;空间网络呈现出由依靠节点城市联系转变为城市间直接联系更为密切的发展模式,空间联系效率逐渐提升;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复杂性、网络化结构特点,且趋向均衡发展。

    2020年06期 No.278 46-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视角下旅行社内部控制风险与规避策略

    徐永凡;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就业、促进产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期间,各级各类旅行社相继出现,通过准确把握客户群体特征、消费偏好和市场风向,连续多年实现了业务增长,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也持续提高。在此过程中,部分旅行社由于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审计为视角,对旅行社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原则进行阐述,分析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成因,并在多个层面给出风险规避的策略与方法,为旅行社以及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信息。

    2020年06期 No.27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效果的研究——基于天津市企业实证调查

    李奕;王桂莲;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历年来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民营企业运营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民营企业对促进其发展的支持政策仍然存在诸多诉求;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仍然有待改进、提高和完善。文章希望通过对相关支持政策的实际落实执行情况的反馈调查,聚焦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建议,以求为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研究针对天津地区民营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了天津几十家民营企业对相关战略运用效果的认知、使用和反馈情况。同时,结合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的两家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2020年06期 No.278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

  • 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贫困减少——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钟学进;

    文章选取2007-2017年我国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全国、东部、中部、西部4个维度,对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从全国层面来看,旅游发展对贫困减少作用显著,而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发展对贫困减少作用不显著,存在发展非均衡性;从地区层面来看,在不同区域贫困减少效果存在差异化现象,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作用反馈也不同。贫困减少在旅游发展的作用下效用明显,但存在地区发展非均衡性,而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减少的效果会在多因素的影响下波动。据此提出优化资金投入选择、推动全域旅游升级、调整投资空间布局、深化东中西互助脱贫、坚持绿色减贫理念、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建议。

    2020年06期 No.278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全域旅游背景下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探析

    史晋娜;

    冰雪旅游产业日渐成为一些地方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全域旅游视域下构建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以冰雪资源为平台,冰雪旅游项目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保障,在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构成对游客的吸引力。文章以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为基础,分析了该引力模式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三个核心因素冰雪资源、冰雪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影响,从而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发展提供指导建议,促进冰雪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2020年06期 No.27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

  • “中国梦”语境下民俗旅游产业优化策略

    赵晓庆;魏范青;吴价宝;

    民俗旅游的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符号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旅游相关部门有意识地将这种微缩化的蕴含某种族群或社区历史意蕴的地方民俗文化纳入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之中。正因如此,民俗旅游兼具一定的政治意义,并形成一种能够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力量。但是,当前民俗旅游在建设和宣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文章以完成"中国梦"核心目标为导向,研究民俗旅游产业克服自身劣势的优化路径,为"中国梦"实现贮存动力的同时,也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2020年06期 No.278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

    张晓翠;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场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特定的文化功用,是基于本土、区域和历史的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文化开发利用的过程,是乡村本土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多元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业发展、民俗文化文明建设等。但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开发重商业建设轻特色文化、规划大众化少文化设计、定点距离远且缺文化影响力等问题。因此,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设计要坚持地域特色文化创新、多功能文化创新、文创产品艺术创新等原则,实施注重科学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产业文化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注重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智慧系统的发展路径。

    2020年06期 No.27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

  •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西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

    史春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各美其美,西部文化遗产旅游传承,在文化自觉中挖掘西部优秀传统文化;美人之美,西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文化自省中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美美与共,西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在文化自信中传承和创新西部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06期 No.27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达斡尔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基于文化生态保护视野

    黄志强;

    达斡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民族的优秀代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结合文化生态学有关理论及观点,从达斡尔族聚居区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的关系入手,对达斡尔族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开发的重点以及达斡尔族文化特色、生态文化的内涵等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2020年06期 No.27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礼治”的法学解读:基本内涵、历史定位及当今价值

    刘玄龙;李龙;

    "礼"是一个古老并不断完善的体系化概念,按照不同层次,分为"礼俗""礼仪""礼制""礼学""礼治"。其中,"礼治"在这一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模式,是法学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尝试从法学(治国理政)的角度出发,对"礼治"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定位进行阐述,论证"礼治"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四个重要价值,即维护国家统一、防止祸患于未然、树立规矩意识、实现和谐共生。

    2020年06期 No.27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司法裁决论证中谬误类型研究

    黄现清;

    司法论证中的谬误涉及论证的语境等语用因素,因此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其分类进行探讨。基于司法论证分类及其类型的需要,在此将司法论证中的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两大类。形式谬误指的是违反司法三段论中的规则而产生的谬误,分为直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与选言三段论,不同论证模式下的谬误呈现出来的类型是不一样的。非形式谬误又称实质谬误,其界定难以涵盖外延,需从其他方式来检验论证中的错误,可以通过看是否存在前提为假,或推论违背合理性要求的情形来认定非形式谬误。通过对司法论证中的谬误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为识别谬误提供帮助,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谬误。

    2020年06期 No.278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进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利用:成本评估与制度设计

    夏旭丽;李华武;

    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当前正在努力探索与推动建立的一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通过与劳动仲裁、诉讼以及其他主要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比较可知,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中的经济性表现存在一定的变数,当事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利用。建议通过明确免除当事人在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中的成本负担,推广政府向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激发该调解机制的运行活力。

    2020年06期 No.278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海事网络风险保险条款研究

    方阁;

    海事网络安全风险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类型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从保险合同法律的角度出发,海事网络风险保险条款的具体约定决定了承保的范围和内容。结合我国保险法律的理论和实践,现有的国内市场中的中文保险条款存在约定不清晰,承保风险及范围不明确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对条款措辞的详细分析解读现有海事网络风险保险条款的具体定位和内涵,尤其是其在我国法律下的含义,为我国相关条款和保险法律治理的完善提供具体参考。

    2020年06期 No.278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司法审查视角下行政协议中的单方变更、解除权

    张培;

    单方变更、解除权是行政机关在行政协议中享有的一项行政优益权,法国和德国的立法中均有有关单方变更、解除权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也将行政主体单方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从而在法律层面确认了行政主体享有的单方变更、解除权。不过,由于我国对于单方变更、解除权的立法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失,这也导致法院在对行政主体的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的行为进行审查时主要存在着在合约性审查规则适用不明晰、程序性审查的范围不明确、适用性不强以及补偿、赔偿的确定规则不明等问题,进而影响法院对单方变更、解除权审查的有效性以及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需要从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明确补偿、赔偿问题的法律适用,坚持以合法性审查为主兼顾合约性审查的方式来建构行政协议中单方变更、解除权的司法审查规则。

    2020年06期 No.278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2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教育新探

  •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

    程治国;

    青少年法治意识是指青少年对法律的崇尚、遵从与践行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意识教育,可以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法、情感熏陶法、渗透教育法和案例教育法。运用说服教育法,应确定基本目标,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向,遵循基本原则。运用情感熏陶法,应了解、亲近、关心、尊重教育对象。运用渗透教育法,应优化外部环境,拓展渗透渠道;加强课程贯通,深化渗透内容;注重言行举止,提升渗透成效。运用案例教育法,必须精选案例,自行思考,集中讨论,总结评价。

    2020年06期 No.278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农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的绩效评估与分析

    林国庆;

    农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加强"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契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结合广西地区分析"两委"干部教育培训的绩效评估是对存在问题的引入,是对选择对策的铺垫。经过问题分析,发现广西农村"两委"干部培训在培训课程针对程度、培训知识运用、培训时间安排、培训主体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应当从优化培训结构和培训对象、加重培训技能训练、发挥教师培训特长、探索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两委"干部的理论知识、实用技能,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进行。

    2020年06期 No.278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

  •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及演化

    毛丽娟;夏杰长;

    基于北京市1998-2018年间文化创意企业大数据,利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和标准差椭圆探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空间集聚的因素。研究表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明显,虽然其空间分布集聚一直呈现双核心特征,但集聚的核心位置、核密度大小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两个核心分别向海淀区和朝阳区的方向移动。北京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咨询投资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传媒业的集聚程度在所有分类行业中较为显著。企业的空间位置需求、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2020年06期 No.278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下载次数:1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乡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对策——以广西玉林市为例

    朱海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中央关于新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加快推进乡村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出发,选取玉林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玉林市乡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并尝试分析其对于其他地区的启示意义。

    2020年06期 No.278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7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20年06期 No.278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