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美丽中国”与入境旅游的关联性探索——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卫教授访谈

    魏卫;许欣;王晓宇;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观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同世界各国更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三大旅游市场中,入境旅游发展相对乏力,伴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如何有效发展中国入境旅游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焦点。魏卫教授针对"美丽中国"评价体系构建、"美丽中国"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影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美丽中国"建设为旅游业奠定坚实基础,能够有效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深度剖析国家形象和国际吸引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入境旅游产生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入境旅游的机遇和挑战。魏卫教授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入境旅游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20年09期 No.28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

    魏卫;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美丽中国"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逐步成为中国分享给世界的国家形象,对国际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文章在分析"美丽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旅游吸引力关系的基础上,阐明"美丽中国"国际旅游吸引力特征,进一步研究了"美丽中国"国际旅游吸引力要素,构建了"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吸引力模型,并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2020年09期 No.281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的关键因素及面临的难题

    沈琼;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是农民成为有吸引力职业的强有力的表现。调研表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认同度高、持续务农意愿强烈。农业生产要素的获取能力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的关键因素。农业风险高、营商环境弱是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面临的难题。需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构建与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相匹配的农业保险体系、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乡村文化等措施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务农意愿。

    2020年09期 No.281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从“无为而治”到“上德不德”:老子政治哲学解读

    欧阳资沛;杨玉辉;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背景下,老子主张君王应效法"天道",实行"无为而治",这同时也意味着"天道"对君主权力的节制与规范。针对烦冗的道德礼法和独断的贤能教化,老子又提出"上德不德"。其预想的上德之人,不轻易做价值判断,不参与任何具有潜在危害的道德论证,以免造成对他人的意志强制和道德绑架,而走向仁义忠信的对立面。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实行"无为而治"的君王即是"上德不德"之圣人。"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上德不德"则是对"无为而治"的进一步阐释,亦是其政治哲学的继续与延伸。

    2020年09期 No.28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2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评何云峰教授的《劳动幸福论》

    王绍梁;

    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继承和发挥,其理论旨趣和出发点是以劳动幸福为基础构建新型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这种建构是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发起的范式革命,即从劳动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进行本体论、价值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的全面反思和重构。但这一理论重构包含两大理论诘难,一是以劳赋人权取代天赋人权存在着将劳动上帝化的倾向,其理论走向可能演变为新的劳动拜物教;二是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劳动幸福常常被误解为乌托邦的伪命题,成了游荡在21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幽灵。《劳动幸福论》是一部集原创性与系统性、思想性与通俗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哲学著作,这标志着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虽然,这一理论在方法论和实践指向上没有超出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范围,但试图建构的这样一个"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为文化氛围,进而努力保障劳动幸福"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正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更是中国社会今天所万万不能跨越的"卡夫丁峡谷"。

    2020年09期 No.281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及启示

    张红;

    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复杂险恶环境下,灵活运用"紧扣时代主题""选择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方式"策略,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争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斗争,发挥了党报舆论宣传的先锋作用。《新华日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为当今党媒党刊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法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传播质量的重要条件。

    2020年09期 No.281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9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体验导向型红色旅游开发问题探讨

    付璐;

    红色旅游作为新时代下展示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彰显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体验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以顾客为中心,提供符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并将独特体验孕育其中。因此,积极开展体验导向型红色旅游有利于进一步助推红色旅游的发展。在进行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进程中必须坚持原真性、参与性、多元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注重全民参与下体验型产品的创新与融合,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20年09期 No.281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3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消费者社交网络嵌入对旅游态度的影响——基于江浙沪部分城市的实证数据

    龙睿;吴旭云;

    社交网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文献中尚未触及消费者社交网络嵌入与旅游态度相关作用机制的探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交网络嵌入不同维度对消费者的旅游态度影响程度和方向不一:消费者的社交网络规模改变其目的地认知,但对目的地情感和意向无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社交网络关系质量对其旅游目的地认知、情感和意向均有正的显著影响;消费者目的地认知对目的地情感无显著影响,然而消费者目的地情感对目的地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可为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09期 No.28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9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基于乡村旅游导向的民宿视觉生态设计

    梁晶;金晓雯;

    随着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多项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政策影响,人们开始响应生态理念,并日益关注乡村民宿的视觉生态设计。乡村民宿视觉生态元素的合理性与多样性设计表达,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文章结合乡村旅游的兴起,首先提出乡村民宿与视觉生态介入乡村旅游的耦合关系,指出民宿建设与乡村旅游息息相关,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了和谐的视觉生态观对乡村民宿的重要影响,最后从生态观念意识、整体生态布局、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生态语义、视觉生态审美等角度分析了乡村民宿在视觉生态理念下的设计重构与延续。

    2020年09期 No.281 52-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策略

    王胜今;张少琛;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提供了产业供给结构优化和创新的机遇。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面临遇到诸多问题,如老年人整体经济能力较低、思想观念老旧,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市场参与度低,乡村区域的互联网平台和渠道有待完善等因素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的发展。为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要通过搭建"互联网+乡村生态旅游养老"一站式信息平台、加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产品建设、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的养老护理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养老服务的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养老服务。

    2020年09期 No.28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2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新时代民俗旅游助力古镇复兴——以上海真如古镇为例

    吴玉萍;

    新时代,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古镇的价值被重估,以民俗旅游开发带动古镇复兴成为流行,然古镇"同质化"现象也越发明显。究其原因,不仅是市场庞杂引起的竞争越来越大,忽略地域文化特色、受众人群年龄层次、消费观念的变化等也是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将民俗文化用更新颖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引起他们的认同与共鸣,实现古镇的真正复兴,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文章以上海真如古镇为例,提出民俗旅游助力古镇复兴当遵循"因镇制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古镇再发展的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新时代的古镇复兴提供参照。

    2020年09期 No.281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8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孔凯;杨桂华;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提出多位一体的文旅融合模式,要以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以民族文化特色为灵魂,以乡村振兴为动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载体进行文旅融合和创新,在政府提供规范标准、权益保障、政策支持的公共服务功能,突出乡村的主体性、加大村民的参与度,文化公司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开发和运营,第三方的媒体、组织、专家监督等具体路径下,以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的文旅融合的发展。

    2020年09期 No.28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下载次数:5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通证经济发展探索

    王沫凝;李平;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通证经济已成为各类媒体及业界的高频热词,通证经济正在迅速改变着社会关系与经济生活方式。而学术界对通证经济的概念内涵、理论支撑、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仍较为欠缺。研究通过梳理通证经济的演进与发展,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构建了通证经济生态圈模型,并从制度设计、交换经济内核、交换媒介通证化、区块链叠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通证经济,以期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通证经济的发展做出有效探索。

    2020年09期 No.281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效益影响

    段胜军;李云春;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大中小型国际物流企业迅猛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人民币汇率重新跌破"7",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一直存在于国际物流企业中,进而影响着国际物流企业效益。文章基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国际物流系统的动态模型,定量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际物流企业商品或服务交易量和价格的影响关系,具体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策略。结果表明:国际物流系统动态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大背景下,汇率较大,即使发生汇率波动情况,零售价格相对平稳。国际物流企业应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和刺激出口贸易,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这不仅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收益影响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未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参考意义。

    2020年09期 No.281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绩效、公管职历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

    马香品;

    文章结合中国目前国企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考察企业绩效与公管职历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设计的影响。以2003-2018年间全部国有非金融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公管职历比较普遍,且具有稳定性。国有企业高管除退休等正常离职的强制变更比非国有企业更加频繁;企业绩效相比于公管职历对国有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非公管职历的国有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变更比具有公管职历的国有公司更有绩效敏感性;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敏感性大于其公管职历敏感性,且非公管职历的国有企业对企业绩效的敏感性大于具有公管职历的企业。

    2020年09期 No.281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4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李惠茹;潘涛;

    文章运用增加值分解法,基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机制,采用"一带一路"沿线27国家2010-2017年数据,从国家和行业两个层面构建"一带一路"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的模型,实证结果说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均有利于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特别是在中低技术领域,将国内优势富余产能转移到沿线发展中国家,显著推动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2020年09期 No.281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1K]
    [下载次数:9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我国间谍罪立法问题检视与修正建议

    梅传强;董为;

    我国《刑法》中的间谍罪立法是基于传统国家安全观,且自现行《刑法》颁布以来未做任何修正。因对该罪名的研究需较强的专业性,我国刑法学界长期以来对其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少,实际其立法已严重滞后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反间谍工作的需求,其规制范围过窄,构成要件中对"间谍组织"和"间谍组织代理人"过度强调,已基本无法应对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新领域面临的间谍威胁;其规制重点失偏,对于更为源头的"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的渗透、策反行为"以及更容易取证的"交付""窃取"行为均缺乏规制;其规制衔接失当,与《反间谍法》《反间谍法实施细则》等多部法律及实施细则存在冲突。此外,单位无法成为间谍罪犯罪主体也并不合理。根据发展中的国际形势,基于我国面临的新型间谍威胁,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间谍罪立法予以修订,合理扩大规制范围,调整规制重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体系予以优化。

    2020年09期 No.281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董事勤勉义务在公司催缴出资中的适用——兼评“斯曼特微显示科技(深圳)公司与胡秋生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案”

    王瑜;

    董事基于勤勉义务必须积极履职,代表公司对所有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催缴出资。董事是否履行催缴出资勤勉义务应分阶段判定,在催缴决策阶段,宜考察董事的行为是否符合商业判断规则;在催缴执行阶段,宜考察董事是否符合一般理性人的谨慎、注意义务,在客观上积极实施了追缴行为。董事因未尽勤勉义务直接导致公司严重损失的,应当对公司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应公司或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尽勤勉义务的董事应与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共同承担补足出资责任,董事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股东追偿。

    2020年09期 No.281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下载次数:2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专利权穷竭原则的解释与适用

    韦国庆;杨雄文;

    专利权穷竭原则面临专利权穷竭范围难以界定、专利权国际穷竭缺乏法理解释等困境。专利权穷竭原则困境的成因在于,专利权权能的错位导致了专利权效力范围的扩张。专利权效力范围应以专利产品的制造为边界。因此,专利权穷竭的"竭点"不在专利产品首次销售之后,而在专利产品制造完成之时。专利权穷竭范围难以界定、专利权国际穷竭缺乏法理解释均能通过"竭点"理论加以解决。对于"竭点"理论可能导致的"第三人侵权"问题可根据第三人主观是否知情分别采用物权理论和专利共同侵权理论加以解决。

    2020年09期 No.281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8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法治建设动力的社会化问题研究

    刘雨嫣;王世涛;

    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路径正日益从倚重借鉴国外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模仿型方式,转型为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力求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自主型方式。而我国特色法治的实现主要依赖地方法治的落实和完善,地方法治必须具备持久的社会化动力,才能在多元协作治理背景下推动我国特色法治建设,并实现常态化的依法有效治理。因此,地方法治建设必须以央地事权划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前提,坚持社会本位,回应社会需求,激励普通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地方法治建设,建立地方政府必须向民众负责的地方民主机制,重视其他社会规范,完善地方重大立法事项中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2020年09期 No.28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农集区”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需求协作模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左敏;胡鹏;

    了解"农集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照护供给及满足情况,探讨"农集区"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的协作模式。对246例四川省成都市G社区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失能老人更愿选择居家照护(86.59%),并且被配偶子女照护(79.27%),照护需求主要有起居照料(25%),定期体检(37.27%),专业康复训练(18.01%),聊天解闷(54.05%)等领域。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基本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但在服务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建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的协作模式,实现多元照护力量的协同互补,发挥家庭、社区、社工及多种社会资源的功能,提高失能老人照护质量。

    2020年09期 No.281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下载次数:1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社会救助跃迁研究

    李志伟;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历经大规模紧急救助,社会救助停滞,社会救助恢复与发展,安全网构建等阶段,呈现出由应急性救助向制度性救助的渐进过程,由平面型向立体化救助的转变模式,由特殊群体向普通群体救助的范围拓展以及由补缺型向综合系统型健全完善的机构转型。未来我国社会救助在理念、制度、管理以及优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理念上加快社会救助理念转型制度;制度上进一步促进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精准施策;管理上采取科学分层分类救助;优化方面要不断加大专业型社会工作的介入。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2020年09期 No.281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

  • 广西汉代陶屋明器探究

    张海平;宾泉;

    广西汉代陶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陶屋相比,其形态样式、工艺流程有着广西地区的特色。并折射出该地域农业、手工业等具体的社会风貌。通过对陶屋的工艺流程、形态纹饰等分析,来进一步解读隐藏其背后的美学情趣和文化内涵。这样的释读有助于品味陶屋的艺术韵味,同时可以对汉代广西的社会文化风貌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020年09期 No.281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壮族武术的历史追溯与文化意蕴

    唐明欢;徐世军;王晓晨;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获得的口述史资料与现存遗迹进行相互佐证等手段,结合壮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对融入不同历史时期的壮族武术进行梳理,发现壮族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雏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成长于秦-汉时期,积累于唐-宋时期,形成兴盛于明-清时期,在清末民国时期得到融合发展;检视其文化特征,发现壮族武术文化不仅融合了族群的宗教信仰,其技法沿袭了军事文化的智慧,同时汲取了稻作文化的精华,保持着地域文化的特色。

    2020年09期 No.281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0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教育新探索

  • 大学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建设

    胡守敏;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结构体系不协调、评价体系不科学、问题解决不依法、主体覆盖不全面等现实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达背景下,站在大学治理的视域,以把准大学治理前提、依据、主体与方向等核心问题为逻辑起点,可以从构架完善的法制基本体系、落实上级的宏观法制精神、构建对等的法制权责范式和营造浓郁的法制文化氛围等方面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建设的未来进路,从而助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09期 No.281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1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李颖;

    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多重性、冲突性等特征。文章从遵循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相统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自主建构和教育引导相融通等原则出发,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堂理论、校园文化熏陶、网络价值培育、社会实践体验等主要途径,全面概括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培育、价值情感培育、价值典型培育等方法,以及无意识价值培育方式。以期为高校破解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渗透的严峻挑战,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参考。

    2020年09期 No.281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8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20年09期 No.281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