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语言观与语言研究方法论漫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世举教授访谈

    赵世举;沈淑花;

    语言研究需要正确的语言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语言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广泛的外部联系、多种多样功能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因此不能简单视之,需要树立全面的语言观。语言的特性决定了语言研究必须注重整体观、联系性和多维度。语言为用而生,语言学为用而兴。服务为本、经世致用是语言学的主流传统。语言学者,应当有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语言研究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处理好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本体研究,要面向应用;应用研究,要借重于本体,二者紧密结合,相向而行。语言研究需要理论指导,但不能从理论出发,而要从语言事实出发。理论的运用,不能照搬套用,不能固守一家,要择善而用。跨学科研究既可以是问题驱动的多学科协作,也可以是临近学科的跨域交叉和借鉴研究。日益广泛的社会语言需求,迫切需要语言学和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中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故步自封、脱离社会的问题,需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拓发展,担当使命。

    2020年10期 No.282 3-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名家特稿

  •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转型发展刍议

    赵世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七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许多新的发展和偶然变故都深刻地影响着语言、语言生活和语言应用,既有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也有难题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国语言文字事业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建议从"工作"转向"事业",从筑基转向拓展,从监管转向服务,从事务管理转向能力建设,从管理转向治理,从着眼国内转向统筹内外,全力打造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2.0,不断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以更好地因应世界变局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2020年10期 No.282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博导新论

  • 新时代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

    张嘉昕;

    国有金融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国有金融企业在我国国有经济中呈现出规模大、基数大、占比高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当然,国有金融企业也存在一定不足。新时代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在产权改革进程中必须分清类别和性质和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20年10期 No.282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劳动的自由何以可能——马尔库塞早期本体论视域下的劳动观

    黄璇;

    马尔库塞对劳动的诠释可以看作是一场本体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对话的场景。一方面他认为劳动始终要面对的是物的规定性,始终针对的是不存在却又想造出来的东西,因而是贫乏的和消极的负担性;另一方面他又把劳动看作是人在世存在的方式的"做",提出人的自由可以通过劳动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之间的"打交道"过程和对象化行为得以实现。马尔库塞认为,对劳动的现象学诠释和本体论理解既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劳动哲学的一把钥匙,也可以为实现人的生存和本质的统一提供革命行动的基础。通过解放社会来解放劳动进而解放人是马尔库塞早期关于解放路径的分析,也是他早期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理论的完成。

    2020年10期 No.28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原则

    刘艳房;王淑杰;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和形象危机,中国应积极应对,开辟新思路实施国家形象战略,科学研判国家形象战略的内外环境,积极探索国家形象战略运行基本规律,以国家形象的本质属性、历史生成逻辑和内在逻辑为遵循,努力构建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

    2020年10期 No.28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旅游公共服务供需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基于山东省2009-2018年数据分析

    徐福英;刘涛;

    从便捷交通体系、信息咨询、安全保障、行政监督和便民惠民五个方面分析了旅游公共服务供需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作用机理。通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山东省2009-2018年的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至2018年间山东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与旅游需求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稳步提高,已经由旅游需求滞后型转变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滞后型,且供给滞后性呈现扩大趋势;山东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与旅游需求耦合协调度由2009年的极度失调依次向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发展,优化趋势明显,但仍处于中级水平,距离优秀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山东省需要进一步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以适应、满足旅游需求的转变与发展水平。

    2020年10期 No.282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利益冲突与治理机制

    唐献玲;

    文章旨在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利益冲突与治理机制。首先梳理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共生主体,其次分析不同共生主体之间的主要利益冲突,最后重点探索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治理机制的构建。建立高效及时的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分享、利益诉求表达和信息沟通;构建优势互补的机制来提高不同共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拓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参与渠道;通过构建责权对等的利益分配机制来满足不同共生主体的权益诉求、合理化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公共设施与财政保障、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保障、文化与环境保障等。协同治理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2020年10期 No.282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2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桂林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内涵、困境与思路——以生态文明为视角

    王璐;吴忠军;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休戚相关,相对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特别突出"人与自然"的整体效益。文章通过阐释桂林旅游业生态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分析桂林旅游产业中的"非生态"现象等,进一步厘清当前桂林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困因,提出以"理念—制度—技术"为核心的桂林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路线,以期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桂林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双赢。

    2020年10期 No.282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下乡村旅游升级路径

    胡晶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正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路径。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振兴贫困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加速农村现代化转型。但当前在政策对接、产业融合、受益机制、发展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实现乡村旅游升级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高效对接、实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产业创新升级融合、构建公平合理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受益机制、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实现人才振兴等对策,实现乡村旅游更好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20年10期 No.28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朱珈莹;张克荣;

    生态旅游是中国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创新之举。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政府相关配套政策衔接不强,旅游扶贫项目盲目开发;生态扶贫产业单一,旅游产品供给受限;少数民族人民主体性缺失,生态旅游扶贫受益机制不完善;生态旅游扶贫资金和人才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包括:实现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高效对接,精准识别旅游项目资源;构建"生态+"战略,深化多产业融合;充分尊重和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性,完善生态旅游扶贫受益机制;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金来源,加强服务人才的技能培养;建设和落实绿色减贫奖励和旅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生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10期 No.28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高原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研究

    王克岭;李婷;张灿;

    高原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渠道与契机。高原地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并凸显"高原特色"仍旧面临着"市场区位处于劣势,配套设施不完善;投融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少合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参与意识薄弱;责任主体意识较差,存在高原生态破坏风险"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发展目标下,必须不断挖掘高原特色乡村核心文化资源,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政府投资引导和监管,着重打造高原休闲农业品牌特色;强化政府对农民动员培训,以市场参与促精准扶贫;注重责任划分与长远规划,建立绿色创意文化旅游模式。借此,将高原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置于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下,不断推动高原特色乡村的发展与治理。

    2020年10期 No.282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文创旅游与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构建

    陈一;

    在探讨文化创意旅游驱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构建的作用机制时,主要从文化本身的特性以及文化经济学出发,使文创与旅游视觉形象的结合成为可能,使得城市能够基于文化创意设计出多元视觉形象模式,推动旅游生产与消费,使得旅游视觉形象具备与其他城市形象相区别的独特性。从自然、人文、历史、民俗、建筑、饮食等六个方面提炼出最能集中反映地域旅游特色的资源,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以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以及象征性语言对具象符号进行取舍,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表征色彩,以艺术手段表达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情感特性,使用特色材质使地域视觉形象的设计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情更为融洽。以多样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和统一的地域旅游形象调性,唤醒受众对该地域旅游的情怀。

    2020年10期 No.282 71-7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经管新视野

  • 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消费的演变趋势及应对

    万永彪;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农村消费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显著升级趋势,却仍存在农村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的问题。我国应致力于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提升供给质量,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需求,为将国内消费市场培育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提供助力。

    2020年10期 No.28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的互动关系——基于重庆制造业样本的实证研究

    乔晶;

    重庆市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商贸、航运物流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和"一带一路"经济重要枢纽。本文采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重庆市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情况,以及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水平未达全国平均水平,集聚潜力空间巨大;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不能促进重庆市制造业的聚集;本地市场效应、贸易成本优势、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产业集聚。

    2020年10期 No.28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投资便利化与投资环境优化:以中国和巴西为视角

    魏丹;唐妍彦;

    中国与巴西作为曾经对于国际投资条约立场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2019年来却在将"投资便利化"作为投资政策工具优化本国国内投资环境上达成共识,并且在WTO等国际组织内进行推广,这其中的转变不禁令人倍感好奇。虽然都是"投资便利化"的支持者,但中国与巴西对于投资便利化的立场是否一致?未来是否有可能在两国间达成以"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双边投资协定?文章将在全面分析中国与巴西在"投资便利化"政策领域的发展路径后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2020年10期 No.282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宏观杠杆率下降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李志阳;

    我国正处于金融去杠杆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显著升高,文章研究了宏观杠杆率变动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利用20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住了实际GDP,失业率,CPI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之后,发现宏观杠杆率的下降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稳健的正向关系,即意味着经济去杠杆的过程会导致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此外,我们还利用中国的数据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VAR的结果显示:Cholesky分解识别出的金融去杠杆冲击将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持续时间在一年半左右,并且还会对产出,消费和物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宏观杠杆率周期性的下降,会通过政策不确定性渠道,放大其对总产出的负面影响。

    2020年10期 No.282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绩效提升研究——基于国有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颜欣;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全面调整。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绩效的大幅提升,国有企业的绩效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在混合所有制和国企绩效研究方面,我国虽然近年来研究颇多,但其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文章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式来验证国企绩效与混合所有制的影响关系,并得知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了国企绩效的提升,这种提升呈现出地域差异性且与非公有制股数的多少有关,并给出对策与建议。

    2020年10期 No.282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治路径建构

    陈积敏;江林升;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环境治理重要的预防性手段。一方面,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效缓解执法权限分散、无效管理、企业与政府共谋等监管失灵难题。另一方面,督促企业践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由法律规范、伦理规范、自我约束机制等多层次制度构成的社会责任。从现有规范体系来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存在制度漏洞:在公开主体上,公开主体有限,强制公开主体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在公开事项上,规范内容不统一,商业秘密认定困难;在效果确保上,手段过于单一,偏向管理性和惩戒性。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环境公开制度的完善应立足于企业运营成本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适度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通过构建奖惩并举的责任机制,调动企业主动公开的积极性。完善和引入有奖举报、信息监察员等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机制,形成环境治理的新格局。

    2020年10期 No.282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法框架下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研究

    曲亚囡;

    近年来,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海洋治理逐渐成为南海区域性合作的重要议题。文章从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性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和国际组织进行梳理,在国际法框架下提出南海区域性治理国际合作的治理理念、治理规范、治理组织、治理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参与南海海洋治理区域合作的路径,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治理的区域性国际合作中,提高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对南海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10期 No.282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公司盈余分配的司法实证观察

    赵奕彤;傅穹;

    从"胡克案"拒绝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到"居立门业案"允许控制股东滥权之际的司法强制分红,表现出最高人民法院对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平衡,亦暗含对公司大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调和。在新一轮公司法改革中,关于公司盈余分配仍旧有许多悬而未决的话题。对于公司分配的界定,应当坚持实质胜于形式;盈余分配的决策权应当交由董事会与股东会的商业判断,但商业自治亦有边界与例外,呈现出全体股东决议或约定限制、法规限制与司法强制分红限制三种限制途径,以此矫正公司商业判断带来的弊端。此外,司法强制盈余分红与股权回购、公司解散、代位诉讼等其他救济措施对股东的权利保护有实质区别,股东盈余分配之诉的提起并不以以上替代诉讼的发起为前提,以期更全面且效率地平衡公司内外部各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

    2020年10期 No.282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地方两院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运行困境与出路

    冯叔君;

    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是指,地方两院对刑法规范在适用过程中进行的理解和诠释,主要集中在法定刑与罪状两个方面,不包括诸如司法政策、经验总结、程序完善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对推进刑法规范适用的正当性、刑法文义的明确性以及刑法刑事政策化具有积极意义。还需要看到的是,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负向价值也较为明显,如缺乏合法性授权、容易突破规范文义,以及过度迎合司法政策需要等。基于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客观实在与合理性,需要积极探索与构建合理的应对机制,以减少地方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消极面向,具体可从推动司法解释的明确性、强化指导性案例的作用,以及加强两高对地方刑事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监管等维度,积极推进该类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合法、合理与合情。

    2020年10期 No.282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的关系——以室内设计师群体为例

    张琨;侯玉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情绪劳动这一话题在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情绪劳动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而且与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室内设计师作为研究主体,梳理研究主体的情绪劳动、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的情况,构建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假设,基于对室内设计师的情绪劳动情况、工作压力情况和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分析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改善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关系的建议,提高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实效性。

    2020年10期 No.282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迪士尼策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指导的应用

    刘辉亚;戴树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和提升人职匹配度与职业发展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实施路径不清晰、具体步骤不明确、评估与修正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将在设计项目目标、明确操作步骤、反思实践方法等流程有突出效果的"迪士尼策略"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指导,进行实践前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环节演练,提高职业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实施策略的可行性及评估修正的时效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落地落实。

    2020年10期 No.282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

  • 跨区域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以高句丽与敦煌壁画中的角抵、射猎为例

    海梦楠;

    角抵与射猎均为古代重要的社会文化事项。本文从服饰、发饰、竞技姿态等几个方面对高句丽与敦煌壁画中的角抵和射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两者的相同点在于角抵和涉猎均为周朝礼教体系的一部分;角抵和涉猎均被视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两者皆为一种徒手搏击运动。不同点在于,高句丽角抵手的头饰为顶髻,敦煌角抵手的头饰为幞头;敦煌射猎使用的为三棱锥或四棱锥箭针族,高句丽射猎使用的鸣镝带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点。以高句丽与敦煌壁画中的角抵与射猎为切入点,进行跨区域的体育文化研究,对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20年10期 No.282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以壮族为例

    李斯颖;

    口头传统是中国乡村中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当前全面决胜小康的形势下,各民族优秀的口头传统可被创造性地转化为多产业中的有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口头传统的集体性、口传性、地域性、变异性及稳定性等特征使其具有资源转化的必要性、必然性与可行性,在乡村的文化旅游、景观建设、创意产业开发等方面都有所贡献。以壮族传承至今的口头传统为例,其内容绚丽丰富,凝聚着壮族及其先民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与集体智慧,映现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伦理道德标准与审美原则。通过积极恢复、合理借鉴、适当重构与跨界融合等手段,可以实现壮族口头资源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为壮族广大乡村的全面建设、农民增收和文明进步等提供更为高效的路径。口头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实践,既能使其自身激活生命活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环境,又能帮助广大乡村民众实现经济收益并提升幸福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0期 No.282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艺术与设计作品

图片学术书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

    陈春晓;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高等教育重心放在思政教育上,指出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由卢涛、李海军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一书,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以发展思维和历史眼光,填补了当前国内思政教育研究的空白,对推动我国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该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代使命,对思政工作进行了范畴界定与历史追溯;分析了思政理论课程的实效性,总结了理论课程实效性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介绍了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拓展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相关背景,指正了大学生网络思政研究的未来方向。

    2020年10期 No.282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社区管理的模式及体制改革——评《社区管理学》

    赵雁冰;

    <正>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并开始定居生活之后,社区便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此形势下,社会管理应运而生。社区管理是管理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国外已对社区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可为我国社区管理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由吴新叶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将管理学作为主要研究视角,将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脉络连接和紧密结合,既注重对社区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同时也注重关照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社区管理建设的一系列措施。该书既可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指导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及相关管理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2020年10期 No.282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新论——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研究》

    陈萌;

    <正>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育人"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借鉴、转化各个理论学科知识,实现理论、方法、内容的变革创新,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研究》由黄瑞雄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主要指导思想,采取哲学解释法、结构分析法、系统论等研究方法,结合科学教育和人文主义的理论观点,合理推进思政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的革新。该书是在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借鉴、转化其它学科理论来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成果,既适合作为思政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其他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2020年10期 No.282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中西比较——评《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付东博;

    <正>《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由张秋林编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梳理了汤、莎中西比较的发展,指出了汤、莎作品研讨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这为比较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进程。该书的一大特色即完整地追溯了汤、莎比较的历史:最早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的是青木正儿,在20世纪初展开戏曲史研究,充分肯定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重要地位的同时,将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等量齐观。该书引经据典,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汤、莎作品的研究看法,融入个人的阅读体验,将原始材料作为论证的必要条件,主题明确且内容丰富,观点具有可靠性、新颖性。针对汤、莎比较研究的若干问题,该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叙述:

    2020年10期 No.282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学管理的转变与创新——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

    王娟;

    <正>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陆续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路径,积极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如何体现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并抓住互联网技术提供的重要机遇,成为很多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陆续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路径,积极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如何体现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并抓住互联网技术提供的重要机遇,成为很多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由李熙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创新》,立足国内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理论著述,采用案例调查方法等探索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路径,为我国高校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2020年10期 No.282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华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及当代价值——评《武术底蕴与科学发展探究》

    刘涛;黄起东;

    <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术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符号,伴随着时代更迭而被赋予新意。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视野。由李文明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武术底蕴与科学发展探究》极具参考价值,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当代意义重构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该书基于我国武术文化发展历史,以武术文化底蕴与武术运动科学发展为研究对象,建构了完整的逻辑框架。深入阐述中华武术文化的底蕴问题,辨析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武术文化;分析现代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阐析我国不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指出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20年10期 No.282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探索——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机制研究》

    刘心;

    <正>由余远富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机制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作为研究主线,深入研究探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机制、媒介传播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多种机制。其主要特点是将学理剖析和实践路径紧密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生动场景,对读者深入了解新时代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书共九章。第一章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二章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三章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及其现代启示;第四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2020年10期 No.282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学术生态与高校学术文明构建——评《学术生态治理——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探索》

    吉科利;

    <正>由乔锦忠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生态治理——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探索》,介绍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身份定位,分析了影响大学教师行为的因素,通过比较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管理制度,提出了优化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净化学术环境的政策建议。1.高校学术生态现状和激励机制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极其关注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抄袭、剽窃、版面出售、一稿多投等问题,学术成果的非正常增长败坏了风气、浪费了学术资源,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大学教师行为的重要因素不仅有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学术领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大学教师的行为也有重要影响。该书以信息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学科理论基础,探讨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管理,通过构建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试图探究合理的大学管理制度。

    2020年10期 No.282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外语教学流派探究——评《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

    刘娜;

    <正>由程晓堂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对过去百年中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介绍,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读者从思想观念、方法实践两个维度思考每一种教学方法及流派的教与学的问题。一、主体框架明确,一目了然《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共十二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教学流派的介绍。对英语教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等进行详细介绍,使读者产生清晰的认识。二是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介绍,详略处理得当。

    2020年10期 No.282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业素养视域下外语词汇教学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评《外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王譞;

    <正>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保罗·内申教授和顾永琦教授的《外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是一本旨在提升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水平和评估素养的著作。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被纳入"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丛书"。该书以二语词汇习得理论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师培训的案例与经验,重点关注三个主要议题:词汇的本质及量化统计、词汇习得路径及适用性和词汇测评的方法及启示。1.词汇的本质及量化统计。该书第一章和第八章介绍了词汇层次范畴的划分、词汇知识的内涵和词汇计量的单位。依照词汇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和领域,词汇可划分为高频词汇、中频词汇、低频词汇、学术词汇和专业词汇词五个层次。其中,高频词汇值得投入最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2020年10期 No.282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本刊收稿邮箱:glkxj@163.com

    2020年10期 No.282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