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顺;
<正>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还会在相互验证中保证双方发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因此能称之为"科学艺术"的事物一定经受了重重磨练和考验并最终得到了认可。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体,而对新媒体艺术与科学艺术的融合研究实质是寻找新媒体艺术发展成为"科学艺术"的道路。由北京联合大学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科学艺术传承创新:科学与艺术融合之路》一书,汇集了多篇探讨"科学艺术"的优秀文章,可为新媒体艺术与科学艺术的融合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2020年12期 No.28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允;石真龙;
<正>《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是由昝凤华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先秦两汉文学为研究主体的书籍。该书主要从风俗文化视阈探讨先秦两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系统阐述了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文学的影响与关联。该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对风俗文化的接触和了解与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创作活动两个小节;
2020年12期 No.28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邢建丽;
<正>钟谷兰和杨开联合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2版)》一书,共九个单元,分别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探索、性格探索、技能探索、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与行动计划以及求职、简历与面试和生涯规划管理。一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时代发展、就业市场变更等发生变化,比如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在计算机技术不断革新的情况下对原先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2020年12期 No.28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成华;
<正>陶东风,孙士陪,胡疆锋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一书从文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大众文化价值观的生成、传播和接受机制及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的当代比较等方面,对我国大众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究。全书运用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主旋律"电影、家庭伦理题材影视、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及红色经典的重拍等文化现象的典型案例,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集中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目前的大众消费时代所遭遇的"红色空壳化"、傻乐主义与反智美学等各种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020年12期 No.28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呼和;张红霞;
<正>由张蕊所著的《"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学科德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一书,总结归纳了学界关于学科德育与立德树人的相关理论,架构了完整的理论阐释框架,阐述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学科德育的新要求与新变化,提出了小学学科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指引了德育发展的方向。深入的理论探讨。该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当下我国学科德育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存在思想认知不够、活动内容不足、教学设计陈旧、受到网络影响等情况,导致小学德育收效甚微。
2020年12期 No.28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欧喜军;
<正>《高校科研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科研管理的论文集,包括十八篇论文,主要是围绕高校科研能力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对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文集中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针对科研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最现实最基础的问题,从实践选题入.手,进行理论性与系统性的探讨。如《以人为本与研究型大学建设》讨儋论了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应采用与以人为本理论紧密结合的方法。总体来说,该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都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从中快速找到相应的对策及方法。
2020年12期 No.2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国庆;
<正>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主要涉及课程知识、基本能力、综合素养等问题,这需要教育者基于该文学课程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模式。由宗志武编著、辽海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课程教学与文化传承》一书,基于当前高校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教学方式、树立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等有效路径。《文学课程教学与文化传承》全书共包括八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年12期 No.28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萍萍;卢希;
<正>由郑盼盼编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思政云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书,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展开讨论,提出了高职思政教育引入云课堂的观点,创新性地建构了云课堂理论与实践体系,并深入探究了高职思政云课堂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高职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首先,本书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展开,架构了完备的论证体系。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发端,
2020年12期 No.28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莎;孙玮;
<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立足时代背景全面论述了高校教育的关键问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专业的学术视角。本书首先站在学生角度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对大学生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详细论述了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外部视角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不仅如此,该书还发现了当前学者在解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职场内涵的当代分析、职业选择的意义等。
2020年12期 No.28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丹;
<正>在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将大学生培养为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兼备的综合性人才。由纪德尚教授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素质建设》一书,就新时代后高等院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思考,详细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的能力及素质进行提升。结构分明,逻辑清晰。该书共有二十章内容,前三个章节从整体上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命题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所产生的问题,
2020年12期 No.284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孔智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在西方的流传堪称传奇。在经过"百年孤独"之后,这一文本于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在西方赢得广泛关注,并引发阅读《大纲》和再访马克思的热潮。毫无疑问,《大纲》已经深深介入、影响甚至重塑我们对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讨论。回溯《大纲》在西方的流传史,它的问世、传播和解释受到左派知识分子的直接影响,后者不同的实践与理论需要构成了对《大纲》的多元解释。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和反思《大纲》研究,特别是对西方视野下的相关观点与论断保持批判态度与理论自觉意识,深化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020年12期 No.28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江华;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基于对近代唯心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唯物史观贯穿于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四个发展阶段的逻辑演进和对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与共同体形成相互依赖关系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三个维度。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三个内在规定性:在哲学立场上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上需要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价值目标上需要实现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并迈向"真正的共同体"。
2020年12期 No.28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1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武小平;
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外交理念,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外交表达;与新中国外交一脉相承,是新时期外交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重大场合提及正确义利观59次,秉持这一理念我国努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加强合作,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拓展与拉美、太平洋岛国、大洋洲和欧洲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倡导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大国与小国相处之道,推动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未来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元首外交"为主渠道,丰富宣传主体、拓宽宣传渠道;立足发展中国家,让正确义利观成为世界共识。
2020年12期 No.28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衔;钟鹏;
不完全契约理论把监管机构之间的不同组织结构视为不同的协调模式,监管机构之间地位完全平等的自由协调模式可视为一种类似于市场的协调机制,统一监管可视为一种以命令和权威为特征的科层式协调模式,介于两者之间可视为某种中间组织协调方式。简单的监管机构合并改革只是将原先监管机构之间的不协调转变为合并机构内部的不协调,金融监管组织结构改革的核心不是"科层视角"的机构分合,而是如何增加金融监管的协调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当前我国增强监管机构性的最佳组织安排。
2020年12期 No.28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杜华勇;滕颖;王汝平;
互联网时代,电商交易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着无数用户加入,通过线上交易和互动共同创造价值,电商交易平台价值共创亦成为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文章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了电商交易平台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组态。研究发现,电商交易平台价值共创过程存在非对称因果关系,平台对话和用户参与是推动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同时,电商交易平台存在平台联动型、社群引导型两种促进价值共创的组态,以及设计贫乏型抑制价值共创的组态。本文研究深化了平台价值共创理论,为电商平台价值共创模式识别和类型划分提供新的参考。
2020年12期 No.28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6K] [下载次数:1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蔡濛萌;薛福根;
文章在EKC理论的基础上,将金融发展的减污效应划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综合作用,并选取2003-2018年的全国样本数据及东、中、西部地区相关省级面板数据资料,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减污效应的各变量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样本数据下的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水平,改善了环境质量;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降低了污染排放水平,人均GDP的增加加剧污染排放;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适当强化环境规制可以实现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融发展导致污染排放加剧,并且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剧并未显著刺激政府强化环境规制或提升居民环境质量诉求。由此得出政策启示:一是要继续推动金融发展减污效应的实现;二是运用相关市场调节方法和政策工具进一步强化金融发展降低污染排放作用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是更加关注金融发展减污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加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绿色化导向。
2020年12期 No.28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基本上都是由中央企业来完成的,中央企业作为践行"海外优先"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内原有的增长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对外基建投资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出口,而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境外EPC项目,对外工程承包项下货物(设备)或物资出口,对拉动国内设备制造、原材料生产等相关产业出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走出去"企业在实际执行境外EPC项目的过程中,在相关设计服务、离岸采购、境内采购出口、离岸服务等环节,将面临东道国(所得来源国)、中介国、居民国三重征税的负担。因此,如何熟练掌握全球税务规则及东道国、中介国税收政策,利用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是每一个要走出去的企业及财务人员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某中央企业所属二级工程局在执行柬埔寨王国某EPC项目实务为案例,对相关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前瞻性规划,对相关涉税风险如何应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切实提升财务人员运用国际税收政策及海外税务管理能力,助力"一带一路"企业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12期 No.28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钟镇江;彭剑啸;
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认同的特质化倾向愈发受到学界关注。但长期以来,主流学科在公众舆论研究中都以试图挖掘公众舆论的工具价值为出发点,忽略了对本质问题的思考,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并用CGSS数据对公众舆论议题结构与认同度分析发现,国内公众在系列舆论议题中存在明显的认同差异;而对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社会化差异程度在大多数政治社会议题上对公众的认同态度具有显著影响,相对而言政治化程度、生活满意度对其的影响力较弱,但在政治议题中的影响力,较前者更广泛和稳定。
2020年12期 No.284 93-9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东阳;石魏;李超峰;
黑恶势力严重危及我国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以及公众权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应对之策具有必要性、及时性。但专项斗争立法及司法层面面临诸多诘问,主要表现在恶势力及"软暴力"认定标准模糊、裁判文书关于恶势力表述不一致等问题,对此,应从恶势力立法本意出发,结合立法、司法解释、审判实践,建立从形式认定到实质排除的认定标准,明确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的判定因素,并建立特殊情况的排除机制。对恶势力中"软暴力"的界定应结合行为次数、行为方式、组织性、危害后果等因素综合而定;裁判文书中关于恶势力的表述,应结合不同诉讼阶段、不同部门诉求区别对待。
2020年12期 No.284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谭趁尤;郭华;
司法鉴定意见能够作为证据源于鉴定本身的科学性认识。然而,科学性认识时常呈现不同结果。这种不同结果不仅会引发司法鉴定争议,还衍生出对其科学性的疑窦。科学并非一定是绝对的真理,科学性也不能完全等于确定无误,因为科学性是通过"可证伪"获得的,这是科学固有的本质属性。鉴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针对专门性问题,运用科学知识依据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程序作出判断意见,其判断蕴含不确定性。如果鉴定本身符合科学要求,即使鉴定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也不失其科学性的本质内涵,在未被证伪前依然能够支撑起可信性并获得权威性。司法鉴定意见只要符合科学本身的性质和规律,就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选择具有科学性的司法鉴定意见作为证据就具有程序上的正当性。基于此,司法实践不宜纠缠鉴定的确定无疑,也不应要求鉴定人予以证实,而只要质证不能证伪,则可作为定案根据。司法实践也不应将符合科学性的鉴定意见出现偏差作为追究鉴定人和采用者责任的唯一依据。
2020年12期 No.284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李涛;
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变革着经济和社会结构,其中技术话语和资本话语改变着传统时空中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多元价值社会中新矛盾迫切地需要系统梳理和制度回应。通过梳理美国网络技术中立核心命题,将其纳入西方科技史沿革中进行话语考察,以网络中立和技术中立关涉命题作为考察基点,多学科三维视角中分析并厘清信息法治考量之作为科技本体、话语载体、利益表达,阐明其中立边界。探索网络安全制度及话语表达机制,控制资本话语对网络科技的负面影响,渐进式搭建技术和资本控制的规范体系,加强行业伦理和基础研究,以使民众在网络社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020年12期 No.284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陈远航;赵微;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海洋环境所承受压力日趋严峻,生态环境受损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及所缔结有关国际公约尚未能达到预防和惩治污染犯罪的预期,为了改善现状,更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增设污染海洋环境罪的方式,完善我国刑事立法,明确污染海洋犯罪的构成要件,提高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同时增强国际间合作,发挥刑罚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应有的惩治和预防功能。
2020年12期 No.284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