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杰
<正> 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阶级(阶层)中普遍流行的,没有经过职业理论家加工制作的一种不定型的、不系统的、以感性直观为主的,自发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情绪、感情、愿望、要求、成见、信仰、风俗习惯、道德风尚等等。
1988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明央
<正> 随着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将学术界在这两者关系问题上讨论的部分观点,简述如下:一、关于评价“改革中道德”的标准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判定一种道德是否进步必须以其维护的经济关系的性质作为标准。他们引用中央首长在说到改革的标准指出,衡量我们各项改革对或不对,是以是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为标准。在今天,在我们中国,这三条也是判断道德的进步和落后,评价道德的善与恶的标准。凡是合乎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即三个有利于),对社会生产力起促进作用的作用的就是进步道德,就是善,反之,就是落后的道德,就是恶。
1988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昌切,樊星
<正> 一我们认为,中国新文学区别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于它的平民意识。尽管我们不难在古典文学中发现“哀民生之多艰”、“穷年忧黎元”那样同情、热爱老百姓的深挚情感,发现对“背法度而心治”的昏君的怨恨、对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桃花源、大同世界的真诚向往,然而,那一切发自我国古代伟大作家内心的真情并没有升华到现代民主主义的精神境界。由于封建文化的深层意识作用,中国古典文学中弥漫着贵族意识的气息;在同情下层民众的时
1988年03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雷希
<正> 一、引言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20世纪的的两种奇妙的文化心理现象。一方面,作为发生在本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次强大的哲学运动,实用主义在当代业已衰落;然而,另一方面,“实用主义方法虽然现在比前几年更经常受到怀疑,但却仍然是美国人对问题作出反应的主要方式”。
1988年03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国兵
<正>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由于发展旅游而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已经超过了钢铁和汽车工业。有人预言,旅游业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至少,从现在的情况看,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旅游业会停滞不前,这是人们注意得较多的方面。然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接待国(接待地)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却不被更多的人所重视。这些不利因素有些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旅游污染、旅游资源的损坏等,有些作为一种现象也已露端倪。因此,有必要对由旅游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予以研究,以便使旅游业健康、迅速的发展。
1988年03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陆怀琛
<正> 广西是全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之一。全自治区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除壮族分布较广外,其他民族主要聚居在金秀、都安、融水、三江、龙胜、罗城、富川等十一个自治县境内。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对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政治和经济的重大意义。
1988年03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辉实
<正> 现代旅游业在我国已有几年的历史了。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使我们对旅游经济的特点和旅游业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可能取得一些比较深入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能以对我国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得失有条件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分析;对旅游业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1988年03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H·罗宾逊,保继刚
<正> 谁是旅游者?首先我们应说明目前的定义并不太令人满意,但是在旅游的度量这一章里,我们还是要为这个术语下个定义。由于收集游客统计数字和保证国际旅游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国际联盟的一个统计学专家委员会在1937年建议认可下述定义: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任何人。委员会认为下列几种人为旅游者:
1988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元鲁
<正> 作为一个庞大封建帝国的最高控制器和调节器,唐中央政权必须随时了解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动态,以便及时作出准确的反应,这是中央政权决策过程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为此,唐中央政权建立了由下至上的地方情况上报制度。但是,仅仅依靠地方各级官吏向中央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还是远远不够的,仍然可能出现虚报、隐瞒等行为,使中央得不到真实的和完整的信息,从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唐代中央政权在建立由下至上的地方情况上报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了另一个从上而下的出使监察制度,即由中央直接派出各种使臣到各地了解监察地方州县的情况,以作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1988年03期 44-4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全仁经
<正> 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试策取士创立“进士科”后,法垂千三百的科举制开始了它漫长的历史,中经盛唐数百载的充实,已成封建统治者牢笼士子,择取新贵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由于门阀贵族的操纵,毕竟取士不多,还称不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至北宋初期,历经战乱的门阀贵族已荡然无存,加以太祖太宗等四朝尚文抑武及对科举制度的高度重视和竭力提倡,科举才条式大备,空前发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在众多途径的选举制度中居于捷要的地位,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的进步性,另一方面随着时日推移又弊端丛生,使宋中后期科举制度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何评价宋初科举制,自宋中期以来就有争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就此作些肤浅论述。我以为最主要的特点是:
1988年03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仲维
<正> 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会党组织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向清朝封建统治发动猛烈的攻击,以热血和生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卓越的贡献,在广西会党活动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章。广西会党在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如此发掘潜力,发挥优势,建功立业,彪炳史册,除了历史潮流所趋,社会形势所致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一种较为广泛的联盟关系。而这个联盟的建立,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革命派具有发动广西会党的决心、计划和实际行动;二是广西会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足以获得革命派对其的重视,基本具备充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盟者的资格。这两方面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988年03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贯群
<正> 大自然的山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常常使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然而,人们还往往不满足于单纯的山水欣赏,总是还想知道一些关于它的来历的传说以及其他有关的遗闻轶事。因为经过传说渲染的山水,它在原来山水美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人文的内容,将人的生活和人的美感经验与山水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互相烘托、互相辉映,造成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这就使人们在欣赏中进入一种更深沉的美感状态里,引起更多的审美享受。使审美进入更高的层次。
1988年03期 61-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业松
<正> 张辛欣走上文坛之后命运多舛,关于她的是是非非实在太多,而她恰恰又是个不大在乎这种价值评判的人物。她的创作与她的生命联系得太紧了:她有着无尽的浪漫情调,于是她的作品也就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缠不清;她有着无比的善良,于是她的小说总是在真与善中百回千转。然而人毕竟要长大,生活毕竟要定型化,于是她把她的那份浪漫与善良用在人世艰难中磨炼出来的坚韧协调了,去追求一份美的理想,力图为同样艰难过或艰难着的人们送一片温暖。
1988年03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道超
<正> 善恶报应是我国民间一种信仰极普遍的思想观念。它上源蒙昧之远古,下迄文明之现代,从未或止。在赵宋统治的三百二十年间,尤其泛滥,堪称这一观念发展之高潮。对这样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应如何评价?除了荒谬之外,有无积极之内涵?与劳动人民的道德观有无内在之联系?佛、道、儒的思想对它的发展过程有何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民间重要的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对当时社会以及国民性有何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所有这些,不论对古代风俗史、社会史抑或对劳动人民道德观的研究,都是必须解决的。在反思传统文化,挖掘劣根性国民心理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以两宋社会为背景,对这一思想观念进行剖析。
1988年03期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骅
<正> 国际上制定版权的法规政策等,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有着密切相关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不同,其版权保护的性质、保护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和商业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以及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国际上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版权形式:一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欧洲版权观;二是以商业为中心的美国版权观;三是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版权观。但事隔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政治结构的逐步改变,对版权形式的看法已经被一种精神产品和社会功能的不同概念为基础的分类方式取而代之。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人们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计划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观察有关版权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将版权保护制度分为下面三种基本形式:
1988年03期 81-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平
<正> 桂林,在抗战前,是一座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而在其它方面均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战火纷飞、山河变色的岁月里竟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城”,为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笔者认为:抗日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是“文化城”形成的客观依据;蒋桂矛盾所造成的桂林的较民主空气是进步文化人生存发展、大显身手的特殊环境;良好的自然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为文化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时桂林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下面分别论及。
1988年03期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傅玉能
<正>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已经萌芽,并得到了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为什么会缓慢呢?原因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制度与西欧、日本的不同。在中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且土地率又特别高,使社会上积累下来的财富多用于购买土地,从事封建剥削,很难向工业资本转化。工业资本的缺乏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现在的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方面着手,论述了土地的买卖制度、政治制度、土地率等促使商人、手工业者把货币财富用于购买土地听封建剥削。那么,中国民众自古以来形成的对农、工、商不同的心理、观念意识到底在这个原因的形成中有否影响,有多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这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
1988年03期 94-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