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人类孤独意识探源

    王健

    <正> 孤独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这种感受深化了人类对痛苦的理解。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而日本哲人三木清则更直接了当地宣称:“一切人间的罪恶都产生于不能忍受孤独”,并且他进一步认为。“孤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不是因为孤独本身,而是由于孤独的条件。任何对象都无法使我超越孤独,在孤独中我是将对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超越。”①那么,产生孤独的条件是什么呢?其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分析。

    1988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观念现代化与哲学多元化

    冯玉珍

    <正> “现代化”这一表明近期社会发展变迁特征的深刻观念,已广泛体现在许多国家社会活动和事务运行的各个方面。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因而从各方面对现代化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就十分迫切和必要。“现代化”既是近期社会变迁的物质进程的客观标志,同时也是近期社会变迁相应的精神文化活动的意识标志,它已成为民族精神振奋的灵魂和世界文明复兴的内驱力。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无疑是一场真正的趋向现代化的社会运

    1988年05期 8-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产业环境的选择

    吴岐山

    <正> 产业环境就是产业外部存在的一切客观因素和条件。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也只有重视和利用环境的产业,才能根据环境的需要确定产业合理的规模、速度;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产业的价值既来源于环境,又不决定于环境,而是决定于产业对环境的选择、适应。选择产业环境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环镜的调查、预测和正确评价,似获得科学的资料作为制订产业政策的依据。

    1988年05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商品相互交错流通规律

    文辉壁

    <正> 社会化的大生产是一个具有活力的总体。它的每个细胞、每个部分、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的提高,这种相互交错的联系就会越来越结成网络状态。如果内在于这个有机总体中的自然的或经济的联系.一旦人为地被切断,那未,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受到阻碍。

    1988年05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市场与国家、企业的关系

    尤力

    <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市场的建立、发育和发展过程。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的组织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承担管理市场的职能,它通过经济的、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市场;通过改变市场的各种经济参数来改变企业的市场环境,从而改变企业的行为;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法规来维持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合理竞争,以及规范企业的行为方式,市场与国家、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1988年05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物价上涨的成因与对策

    苏保祥

    <正> 近年来,物价上涨过快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产生政治风险。因此,探求物价上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无论对安定社会情绪,还是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看来都是十分必要的。

    1988年05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格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蒋和胜

    <正> 价格变动的趋势,由商品价值变动所决定,受供求关系和币值等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和币值等因素的变动又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关于社会主义价格变动的一般趋势,我国理论界曾展开了讨论,提出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一是价格变动呈徐徐上升的趋势,二是价格水平在运动中可以保持稳定,三是价格运动呈下降的趋势。我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价值、供求关系和币值的变动受制于这一阶段较低

    1988年05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建立饭店集团公司的几点不同看法

    侯学东,陈爱新

    <正>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大的饭店集团先后挤进我国饭店业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到1990年,至少将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九个饭店集团进入我国市场,而饭店选址都是在我国旅店业赖以先存的几个重点城市。不仅如此,其它饭店集团也在觊觎我旅馆业市场,如富豪酒店集团、雅阁饭店集团、新世界饭店集团,国际高力饭店集团等,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一些本来对饭店业毫无认识的外国(地区)财团和公司,也转而参予饭店建设与管理,如仙迪集团,中英—天泰公司、汉贸公司、宏观管理公司等。

    1988年05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城市风景旅游区生态经济系统

    马传栋

    <正> 城市风景旅游区生态经济问题,既属于城市区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对各个风景旅游城市和文化历史名城来说,又是其综合性的生态经济问题之一。城市风景旅游区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其它城市生态经济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某些特征。

    1988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旅游商品质量结构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鲁开垠

    <正> 观察几年来理论界对旅游业的研究,不难发现,人们更多注重于研究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市场与竞争、旅游价格与消费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旅游商品与质量内在联系的研究,即使涉及这一问题,也仅仅是笼统地谈及而已,未能从旅游商品质量结构这一深层来分析旅游商品质量与旅游需求、消费、市场、竞争等之间的内在作用与影响。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做一探索性的研究,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988年05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美育与人格

    余福洲

    <正> 我们提出美育与人格的关系并作一些探讨,是为了认识审美教育的全部内容与目的,是在按美的规律建造社会的同时,也按美的规律建造人自己,使构成健全人格的知、情、意获得全面发展;还想通过这样的探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美育工作的重视,承担起培养和造就开拓未来一代的新人格的重任。

    1988年05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封建社会史必须重视对帝王个性心理的分析

    林奇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的个人的存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正因为人类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关键又是由其心理特征和品质决定的,所以从心理特征和品质来探讨历史人物独特的行为已为史学界广泛重视。

    1988年05期 61-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史学观念的更新

    吴晓萍

    <正> 一历史学的“危机”,这是近年来史学界经常议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危机感呢?有人认为这种危机感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史学的社会功能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这两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此仅是基于表象的认识,我们究其根本的原因乃是来自史学方法论方面。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这必然会对旧的思维方式和智能结构形成冲击波。

    1988年05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市大中型企业分析

    王勇

    <正> 步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参照我们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我市三十二家大中型企业有些什么变化?还有哪些不足?还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一、变化经过七年的时间,我市三十二家大中型企业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已从产品经济脱胎而出,企业内部商品经济机制骨骼发育大体成形,可以启动更高层次的新经济机制的生成。为我市新经济机制的确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988年05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古代的风景建设与旅游

    张家璠

    <正> 从事建设,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营建风景,自然不能例外。桂林古代的风景建设,大都集中在对山、水、洞风景资源的开发上。这不仅反映了营建者的建筑思想,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登山一游,近可遍览山上的万般奇景,远可眺望山外种种景观。古人有见于此,因而在营建桂林风景时,非常注意开发石山景区,使之成为可供人们游览之所。早在唐宋时代,位于市内及附域名山,如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

    1988年05期 72-7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前期桂林教育事业发展述略

    何林夏

    <正> 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先导。探讨古代桂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规律,对我们今天开发、利用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这座新型的旅游城市,或许会有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学校的建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唐代以前,桂林有无学校,史书无明确记载。汉时,曾“令天下郡县皆立学校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但桂林是否建学,不得而知。南朝刘宋时,著名文学家颜延之任始安郡太守,驻今桂林。在公余之暇,于独秀峰下一石室读书,对开拓

    1988年05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代领导的用人之道

    史孝林

    <正>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选才用人是各级领导者的基本职责。能否正确地选才用人,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事业成败的大事,也是实现科学领导的关键。因此,领导者必须重视选才用人,正确掌握选才用人的标准,研究人才的选拔、使用和培养问题。

    1988年05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

    阎天际

    <正>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成为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过去,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处于一种封闭的神秘化之中,在选拔、考核干部工作中,为了保密,很少提及干部人事工作的宣传问题,因而,干部人事工作与宣传工作基本上脱节。这种旧有的干部人事工作方式,使群众感到干部人事工作神秘莫测,不利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展。

    1988年05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的治学道路和美学著述

    林同华

    <正> 我出生于1940年1月5日,阴历是十一月廿五日。广东省潮州市人。我从小身体孱弱,不善活动。父亲是个邮电工人。依靠他在广东东部山区邮电局当邮递员的微薄工资,要养活一家七口人,是非常困难的。我因此寄养在我的祖父家。祖父是一个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他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善于作诗,又写得一手的好字。我记

    1988年05期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男女论》评介

    舍之

    <正> 自人类产生以来,男女两性间就发生着纠葛,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他们间的关系在各个历史时期内又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纠葛日益深重。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就是男女两性关系的历史。所以,探讨男女关系的变化,总结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毫无疑问是一项对于现代文明社会和未来人大有稗益的工作。在这方面,法国女人类学家伊丽莎白·巴丹特尔是应该受到我们重视的。她的文化人类学著作《男女论》(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堪称男女两性关系的历史画卷。

    1988年05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