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 追求真理的圣地

    程恩富

    <正>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追求真理的圣地。高等学校尤其是这样。真理要主动“追究”才能真正掌握。大量占有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材料,汲取他人的理论精华,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

    2003年03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工厂与知识产权优势——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访谈

    程恩富,丁晓钦

    <正> 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世界工厂?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第三种优势理论——“知识产权优势”新概念?最近,就此问题访问了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提出并论证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除了要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一般竞争优势之外,还必须重点地突出培育和发挥第三种经济优势——“知产优势”或“知产型竞争优势”。

    2003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凯恩斯主义效率工资与失业理论解构

    程恩富,朱奎

    效率工资论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怠工模型、劳动转换模型、反向选择模型和社会模型四个模型,为效率工资论构建微观基础。但是,它所构建的微观基础是不科学的,没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层面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效率工资论进行解构。

    2003年03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经济发展中的衰退与复苏: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因素分析

    黄景贵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0年后,于2001年3月陷入了二战后的第10个经济衰退周期之中,但出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料,美国经济于2002年3月开始强劲复苏,其后虽然又有种种衰退的迹象,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对其表示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型重组、经济结构之调整、政府管制之放松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复兴。文章还比较分析了日本、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制度竞争力及其优劣。

    2003年03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

    于亚文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能否迅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选人、育人、吸引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国内企业较之国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严重滞后,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当务之急是寻求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2003年03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李晓峰,徐玖平,刘光中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和信息成为战略资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已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当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003年03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塑造新型企业文化的前提——以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为例

    阎世平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本质立论,系统地阐述了重塑一钢文化需要正确处理的五种关系。作者认为,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差异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要想在一钢公司内塑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广大员工智慧和潜能的新型文化关系,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制度潜能与潜能制度的关系,文化精神与话语表达的关系,立足一钢与着眼市场的关系,信任与授权的关系,制度执行力度与执行方法的关系。

    2003年03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原因及运作分析

    吕克勤

    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国际间内部贸易的形成原因,指出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并且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国际生产一体化潮流的结果。同时就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运作的核心——投资决策和转移价格的制定进行了解析。全文的目的在于了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运作的规律,为我国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

    2003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王忠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企业管理方法,而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大中型企业使用。事实上,由于现阶段民营企业面临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应对外部竞争等问题,导入全面预算管理更有其必要性。

    2003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安排的思考

    杨永杰,李增来

    非均衡的产权安排,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构建现代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理论模型亦论证了其运行的低效率。文章指出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选择。

    2003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在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社会学理论中“二元对立”问题研究之一

    李文华

    个体主义(人本主义)和客体主义(自然主义)之间的对立(“二元对立”)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大难题。研究者往往把这个问题看作一个既定的事实予以承认,而对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分析韦伯和涂尔干的学术思想的核心,来弥补这种倾向的不足。笔者认为,个体主义和客体主义并非两种对立的思想理论,相反,二者共享着很多相同的思想领域。“二元对立”问题的实质不是指个体主义和客体主义之间的差异,而是作为“个体”的行为与作为“客体”的社会之间关系的缺失。

    2003年03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德行公司的不可信性——兼评弗伦琴和迈的代理理论

    张辑

    公司责任的界定问题是判断公司有无德行的前提。无论是弗伦琴通过赋予公司以成熟的、有理性的人的形而上学地位来界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合理性,还是迈(Larry May)认为公司管理人员是公司行为的动因,公司对其员工负有代理责任的观点,都不能从逻辑上令人信服地说明公司能够真正地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与公众利益。换言之,公司只是一个被赋予了模拟人格的、狭隘的理性模子,利润是其各种行动的支配性动机,公司的德行因为自身理性缺乏感情向度而无逻辑的可信度。

    2003年03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正式规则的涵义、特征及作用

    张全忠,吕元礼

    本文在阐释非正式规则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正式规则的形成的自发性、维持的非强制性、发展的长期性、发展的路径性、变迁的时滞性和存在的特殊性等特征,阐析了非正式规则的熏陶作用、规范作用、改造作用、评价作用和凝聚作用等。

    2003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从诺贝尔奖反思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王红蕾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然而迄今为止获诺贝尔奖的7位华裔学者均为海外人士,国内的学者不仅与诺贝尔奖无缘,甚至连提名也没有。本文由此考察了中国科学研究现状,反思了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从社会环境、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就中国在培育创新机制和科研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分析。

    2003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防止和克服执法中保护主义的思考

    张义忠

    本文揭示了执法中保护主义的表现,分析了执法中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和克服执法中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对策。

    2003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确认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

    孙定建

    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在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有人认为,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甚至提出用“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认为,知识对价值创造有巨大作用,但不能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主体。知识不能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价值。

    2003年03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领导活动中的权变管理观

    曾易

    由于环境变化的影响,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权变管理要求针对环境的不同灵活地运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紧紧抓住影响领导成效的三要素,确立权变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领导可以使领导活动真正为实现管理的目标服务。

    2003年03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文化创新的四大关系

    黄三生

    我国的文化必须通过正确处理古与今、中与外、一元与多元、文化与市场的关系来创新,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更好地为先进生产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03年03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旅行社信用销售与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纪俊超

    旅行社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旅行社能否取得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旅行社信用销售与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的根本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之,这套制度应包括合同制度和内控制度,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制度以及明确责任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所以,旅行社应坚持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以制度约束人,令人遵守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既具发展力,又具规避风险的能力。

    2003年03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对旅游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

    郑群明,吴海珍

    旅游规划涉及众多学科,它具有协调性强和法令效应的特点。然而我国大多数旅游规划的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又缺乏协调性,导致可操作性不强,使一部分规划得不到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专业化,把旅游规划推向市场,实行旅游规划单位资质认定制度和旅游规划师制度,监测旅游规划项目的进程和加强后期管理,建立旅游规划管理数据库,实行法制化管理的模式,才能最终使旅游规划走向国际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003年03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与我国旅游业的稳步开放

    林刚

    旅游服务贸易产生经济影响,也形成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各国政府对此综合评估,设置贸易壁垒对本国旅游业和经济安全加以保护。本文讨论了旅游服务贸易壁垒的情况,将其区别为针对旅游者、旅游服务商和旅游业中外籍雇员的三类。回顾“入世”前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减少的过程,对“入世”一年来我国旅游业继续开放的状况加以分析,认为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全局,应该继续使用一些贸易壁垒手段,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更大成绩。

    2003年03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三峡库区体育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整合理念

    杨爱华

    三峡库区体育旅游目的地只有高起点、高水平的开发,才能使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具有持续的发展潜力;库区体育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如目的地产品的开发主题,目的地的管理,目的地城市建设等,要有一个整合的理念,才能吸引更多的境内外体育旅游者,从而增强库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003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惠州自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黄敏

    惠州拥有绚丽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适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本文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的途径,指出应重点开发西湖、罗浮山、南昆山、东江、龙岩及环大亚湾海上景区,并设计了若干条适宜发展的旅游专线。

    2003年03期 95-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旅游形象分析方法在节事活动主题定位中的应用——以广州市为例

    蔡晓梅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旅游节事活动关系密切,应借鉴城市形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城市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本文通过网络对广州的形象因素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广州的旅游节事活动的主题定位策略。

    2003年03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桂海虞衡志》——南宋时期桂林的旅游百科全书——桂林古代旅游文献述评之二

    苏洪济,邓祝仁

    <正> 桂林地处岭南而远离中原,自南北朝以来,直到唐代之际,一直作为朝廷贬官的放逐之地或朝廷争斗失败者、失意者的谪贬、流放之所。在这个历史时期之中,无数“落南”的贬官或落败、失意者们,虽然遭受了他们宦海浮沉中的挫折,饱尝了无尽的辛酸苦楚,有的甚至在桂林这块土地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桂林秀美的山光水色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慰藉或希望的寄托,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鼓起奋斗的勇气。其中比较著名的贬官,如南北朝时代的颜延之;唐代的宋之问、褚遂良、张九龄等,他们原来都是

    2003年03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法乐章——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帅惟

    人类来自于自然。工业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发展不再是依赖大自然的直接恩赐,而是将自然当着能取之不尽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客体存在。人的这种对自然掠夺性的利用,破坏了人和自然关系的做法,当然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昭示人们,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辩证运动。只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2003年03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经济人范式的演进

    苏海燕

    该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哲学意义,指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经济人范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该文认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经济人范式的演进是必然的,而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协调的新范式也在孕育之中。

    2003年03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反压抑:现代文明发展维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解读

    白新欢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文明在整体上是病态的,其根源就在于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建立无压抑性新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维度。人性恶的不可改变预示了无压抑性新文明的乌托邦性。

    2003年03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曾文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前提、主体条件;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当前我们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003年03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

    胡晓明

    <正> 这个时代的诗学及其特有的意味 二十世纪的中国古典诗学,有幸生长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而获得了较过去更为丰富多样、也更为深切动人的存在感受。因而,第一流的诗学,皆从不同的侧面,与一大时代生命体认相呼吸。世纪初,梁任公说《桃花扇》“抛下俺

    2003年03期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再论钟嵘《诗品》中的陶诗“源出于应璩”说——兼与袁行霈先生商榷

    王澍

    钟嵘《诗品》说,陶诗“源出于应璩”。对此,后人多有争议。本文认为,一、《诗品》的说法应当是有根据的;二、造成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应、陶出身、经历、思想惊人地相似,他们的诗总的看来也很接近。

    2003年03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毛诗稼穑考略

    王明辉

    本文主要考证《诗三百》时代周人的农作活动,力图准确显现周人辉煌的农业文明及其在中国整个经济史发展进程中的奠基作用。

    2003年03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教徒的文学思想及其意义

    张士民

    在正确看待17世纪美国清教徒的观点和信仰的同时,也不能抹杀清教文化在缔造美国文学中的作用;美国文学发轫并最终超脱于清教思想这一特殊的文化氛围。清教作家正确确立了文学服务和描写的对象以及文学创作的目的,使美国文学避开旁门左道,走上一条健康、成熟的民族文学之路。清教徒的宗教信仰为美国民族文学确立了一个永久的文学母题。他们从《圣经》中习得风格理论,灵活变通地广纳先进的人文思想,从而促使美国民族文学从孕育它的众多伟大的文学中脱颖而出。因此,清教徒的文学思想在更深的层次上仍将给予走出清教幽谷的美国文学以持久的影响。

    2003年03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0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文学何为?——也谈文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周博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天下,引发了对中国文学在这股浪潮中何去何从的追问。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是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现代化的梦想与追求后作出的选择。但全球化所导致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机械复制”,使现代艺术沦为失却理想的大众流行艺术,这不能不说是全球化的一个悖论。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浪潮的直接冲击下产生的后现代写作,呈现出消解深度模式、创作向写作退化、叙述向故事转化等特点,从而营造了一座文学的“围城”。几欲坍落的文学世界急需重建,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弘扬并建设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是文学世界重建的最终抉择。

    2003年03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教育创新

    田文会

    教育制度是影响教育模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教育的先导。教育创新首先应是教育制度的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源自教育过程,创造性人才必定出自创新教育的过程。

    2003年03期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入世与会计继续教育改革

    肖彦

    加入WTO后会计人员急需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掌握与WTO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计继续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和目前会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力宣传,充分认识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渠道和形式上应实行多样化;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措施。

    2003年03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营销心理学的角度看桂林城市经营的得与失

    詹皖生

    经营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作者试图从营销心理学的角度对桂林城市经营的成功与不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2003年03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特征初探

    郭建琳

    桂林自古以来位于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冲,南北文化的碰撞以及独特的地理风貌,促成了桂林古城形成与演变。长久以来,桂林因其漓江山水之盛名,而忽略了古城的存在。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也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一,研究其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和轨迹具有重要而典型的价值。

    2003年03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