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语丝

  •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的契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世中教授访谈

    周世中;郭剑平;

    周世中教授以其二十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从认识、了解、研究到讲授的经历中,为我们廓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迷雾,并且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法学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景和走向。访谈还介绍了周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其未来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计划和构想。

    2012年12期 No.188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名家特稿

  • 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渊源及其现实影响

    周世中;

    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的理论渊源来自于黑格尔的法的合理性理论。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特别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当马克思的法律思想进入成熟时期以后,马克思摆脱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法的合理性问题,把法的合理性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建立了法的合理性思想的体系和内容。研究马克思法的合理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2年12期 No.18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本期专题——“十二五”时期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 导语

    随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我国0岁婴儿性别比达到121.21,远远高出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生婴儿性别比102-107。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已经成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关人口全局的社会热点问题。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理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期专题邀请的几位专家就人口失衡问题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探讨,以期能够更深入研究该问题,为未来的综合治理性别比失衡问题出谋划策。

    2012年12期 No.18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特征与态势

    段世江;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出生性别比偏高以来,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表现出失衡的地域和人群范围逐步扩大;乡村高于城镇;随孩次递增而上升等显著特点。"六普"数据更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出生性别比的新特征和新态势: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有所减缓;镇的出生性别比开始高于乡村;一孩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出生性别比偏高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这说明,我国出生性别比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012年12期 No.18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6 ]
  • 出生性别比治理的公共管理困境

    汤兆云;

    三十多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一直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且始终在高位上运行。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情况和人口形势所出现的新情况,出生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从公共管理这一角度来说,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问题面临着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两非"的隐蔽性和考核的指标化给基层工作者带来极大压力;相关部门工作配合的弱化影响到综合治理的实际效果;奖扶标准的滞后性影响到利益导向作用的发挥;普惠政策的硬伤降低了其正向激励作用。

    2012年12期 No.18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

    贾志科;

    性别比失衡已成为带有全局性、全程性社会经济后果的严重问题。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全面评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影响及后果,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不但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损害到女性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会导致男性"择偶拥挤",进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并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

    2012年12期 No.18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82 ]
  • 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出路

    吕红平;

    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采取新的对策与思路。论文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利益导向机制功能、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加强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对策措施,并且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012年12期 No.18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自生秩序视阈中计划体制批判的成败——以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为例

    徐德莉;

    "市场经济"即经济领域的"自生秩序"。文章以哈耶克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为例,解析自生秩序的政治和经济主张,进而揭示哈耶克对政府计划的批判并非适用任何社会形态的普遍真理,在一定意义影响并启示着中国的制度探索。

    2012年12期 No.18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后现代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现实意义

    胡伟;王淑洁;

    面对现代工业价值观带来的种种社会危机,迫切需要构建后现代道德与价值体系。上世纪中期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以其以其尖锐的批判性、建设性和前瞻性,为后现代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睿智的理论高度和厚重的思想基础。后现代道德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后工业文明建设具有方向性和实践性重要意义。

    2012年12期 No.18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解读

    田新元;

    文章立足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全面、客观地对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评价,力图厘清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期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2012年12期 No.18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2 ]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 论官德修养

    张永远;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它事关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这一标准,并进一步提出"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新标准,以期继续加强官员的道德修养,有效应对"四个考验"和克服"四个危险"。官德修养的目标是快乐施政即乐政,内容包括公正、忠诚、宽容和廉政。为达到官德修养的目标必须要建立健全官德修养机制。

    2012年12期 No.18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家庭养老模式的社会网络研究

    张春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被削弱,而这严重威胁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养老需求,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人们的养老首选,那么就有必要重构家庭养老的社会关系网络。论文从强关系、弱关系两个方面分析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的衰落和重构过程。

    2012年12期 No.18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2 ]
  • 完全参与观察者的角色转换

    李俊;

    文章重点讨论了参与观察的重要方式之一——完全参与观察。首先澄清了何谓完全参与观察,指出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是完全参与观察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完全参与观察的成败。其次讨论了完全参与观察者同时扮演的两个角色,即参与者和研究者。最后指出了完全参与观察者进行角色转换可以凭借的三种方式,即扮演多种角色、团队策略和研究者的反思。

    2012年12期 No.18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从社会认知偏差看腐败发生的心理机制及其预防

    潘黎萍;

    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诱发腐败犯罪发生的外因,而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将腐败行为真正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内因。文章试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腐败发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认为个体对权力、期望角色、个人需要和腐败行为的认知偏差是导致腐败发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腐败应以教育为手段,纠正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在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2012年12期 No.188 55-5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3 ]
  • 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研究

    秦琳;罗宗火;

    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呈现失衡之趋势。探究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归因并厘清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助于建构出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的对策。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应遵循"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把诚信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学习借鉴西方诚信教育经验。只有多部门、多层面地建立高校诚信体系,才能长效优化大学生诚信生态环境。

    2012年12期 No.18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经济新视野

  • 经济转型视角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干杏娣;曹海军;

    文章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不具可持续性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转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利率市场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的积极作用,探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与微观经济效应,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并就利率市场化改革攻坚阶段的模式选择与配套提出相关建议。

    2012年12期 No.18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4 ]
  • 现代性的经济学叙事

    郑小霞;苏跃辉;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谈论现代性话题,离不开对现代性资本社会这个专属时代背景的考量。在这个现代性资本社会中,人类行为、社会活动大多以市场为平台,以商品为标志、以货币为媒介、以利润为目标,这势必造成如下局面:社会物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以社会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背后是现代人功利算计、物欲充斥的生存状态,现代社会的经济化已成定局。这一切就构成了对现代性的一种经济学叙事。

    2012年12期 No.18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路——以湖南永州为例

    朱文蔚;

    在我国十六大报告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已取得了突出成效。然而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短视化、自身工业基础的薄弱、企业信息化的滞后等因素将制约新型工业化进程。只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措施,才能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12期 No.18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 企业风险形成机理探析

    范柏乃;楼晓靖;

    以往学者对企业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风险发生后如何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并集中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等领域,而缺乏对企业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的系统考察。文章将导致企业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战略、财务、运营和宏观环境四类,并深入分析了企业风险的形成机理。

    2012年12期 No.188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5 ]
  • 企业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

    沈伟晔;朱晋伟;

    大量的研究证实,离职倾向可以预测员工离职行为的因素,而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对降低员工离职倾向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鉴Smith.Kendall.Hulin等人所编制的工作说明量表,设计了一份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以某公司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公司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较高的人力资源流失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找出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员工离职倾向的手段和途径。

    2012年12期 No.188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10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94 ]
  • 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研究

    周佩;

    企业物资采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招投标管理。然而,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法招投标和虚假招投标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物资采购在人民心中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形象,因此,需要一个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管理系统来防止非法投标和虚假招投标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企业招投标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博弈理论分析现有企业物资采购体系对采购的影响,并提出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招投标管理系统,完善现有招投标管理程序,实施企业物资采购有效的管理。

    2012年12期 No.18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00 ]
  • 大学生人力资源的价值形成、基本特点与需求趋势

    戴树根;王伟;屈振辉;

    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有着其特殊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它的价值形成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还表现在其文化较高、可塑性强、善于学习以及增值力强等方面,这决定了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必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需求趋势。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2年12期 No.18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旅游理论与实践

  • 城市饭店业集聚形成机理及集聚模式——以广州为例

    张玲;皮平凡;陈建斌;

    饭店业空间集聚对提升区域饭店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有利于饭店企业降低成本并获得正向外部效应,而且有助于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和客源共享,形成区域品牌。论文主要探讨广州饭店业集聚形成机理以及集聚模式,研究发现,影响广州饭店业集聚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空间因素、行为因素和人文因素,并且不同因素对饭店业集聚产生不同影响。城市饭店业初始集聚首先产生在优良旅游资源周围以及交通便捷的城市入口地区,然后通过自我累积循环效应和锁定效应推动饭店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者空间行为偏好和饭店企业区位决策行为是导致饭店集聚形成的内在诱因,政府行为以及城市规划是促成饭店业集聚形成的外在因素。根据影响饭店业集聚主要因素的不同,广州饭店业集聚模式分为交通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和商业办公导向型三种模式。

    2012年12期 No.188 91-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8 ]
  • 苏州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影响及发展策略

    李云;

    会展旅游作为国际形势上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它能够给相关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一城市经济的繁荣,在外国,会展旅游正通过每年20%的这一高速增长的速度而逐渐扩大,为企业集成式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此,文章对苏州会展旅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会展旅游对苏州会展旅游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会展旅游对苏州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的模型来对苏州会展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和上海会展旅游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利用世博会机遇拓宽苏州会展业发展空间来促进经济发展、会展与产业相结合促进苏州经济发展、用专业会展培育苏州特有会展品牌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机构促进经济发展这五方面的有效措施来提升苏州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2年12期 No.188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9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我国内地监护监督立法之审思——以港、澳、台三法域监护监督立法之评介为视角

    马钰凤;

    迄今为止,对监护的监督始终是确保监护立法目的之实现、尊重行为能力欠缺者之独立人格、防治人类私欲肆意践踏授权之责的必要方式。内地监护制度中的监护监督一直是其监护立法的软肋,虽人类的监护制度已历经长久的发展,但为个人自由与权利之保障,终立法之完整性,监护监督立法需要仍被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港澳台三法域的监护监督立法各有千秋,从其评介中现监护监督立法之关键,此为探寻内地监护监督立法构建的路径之一。

    2012年12期 No.18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20 ]
  • 美国产品责任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沈瑞;曹宁;

    通过对美国法上产品责任的案例、理论进行梳理,展现了美国缺陷产品致害侵权中严格责任的肇始、发展及衰落过程,同时也启示我们其实在涉及缺陷产品致害侵权时,并非任何情形都适用严格责任,严格责任只是产品责任规则原则之一。

    2012年12期 No.18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保险合同解除权的规范性质和法律适用

    王子晏;

    规定保险合同解除权的法律规范有任意性规范、强行性规范还有半强制性规范,判断时应该从规范的表达形式、实质内容和法律调整的利益关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半强制性规范的强制性指向保险人而非投保人,其不能做出低于法律最低标准的不利于投保人的约定,《保险法》第15条属于半强制性规范。当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上的解除权和民法上的撤销权竞合时,保险法是特别法,民法是一般法,解除权应排除撤销权的适用。

    2012年12期 No.18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法律基础——从“毒树之果”规则谈起

    杜雪晶;

    在我国新近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确立,它对整个刑事法域保障人权具有重大的价值。事实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法律实践不仅涉及法律制度的制定,更关涉实现该规则的法律基础。落实无罪推定原则,确立沉默权制度与诉辩交易制度,完善零口供制度是该规则得以更好实现的法律基础,各种法律基础的夯实将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012年12期 No.188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6 ]

教育新探索

  • 论教育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李军良;

    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共利益的分配形式,作为公共政策中的教育政策必然应保持其公共利益取向。由于政策内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作为教育政策主体的政府的自利性,容易导致教育政策中公共利益的异化。为此必须完善涉及教育公共利益的法律条款,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公平的教育利益补偿救济机制,建立严格的政府责任机制。

    2012年12期 No.18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9 ]
  • 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四项基本能力

    许硕;

    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提高质量,质量最终体现在研究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一个系统组合,细致划分可以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举其要者,研究生必须具备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以科学精神为主导来形成理工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基本框架。

    2012年12期 No.188 122-12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0 ]
  • 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遵义仡佬族地区为例

    李玲;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始,而幼儿教师作为启蒙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师资力量、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本文从国家级省级双重贫困县的遵义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幼儿教师的具体现状出发,找出当地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所在,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2年12期 No.188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0 ]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创业教育研究

    苟虹;

    面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文章利用SWOT模型分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通过构建创业素质评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2012年12期 No.188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文艺论丛

  • 抗战时期中国文学思想主流及其发展

    张显;

    十四年抗日战争史,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1931-1937年,从普罗文学发展到左翼文学,为抗战时期文学发展定下基调;1937-1942年,文学处于一种短暂而相对自由的"真空"状态;1942-1945年,文学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一种回归政治的热情。总体上看,抗战时期文学的主流就是社会使命感的加强,表现为作家在创作中自觉探求国家和民众的命运与出路。

    2012年12期 No.18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左传》引诗与《诗》的经典化

    李树军;

    文章从"引用"修辞格的角度对《诗》的经典化进行了研究。从引诗体例来看,春秋时期语《诗》是一个较为固定的系统,这一系统大致按国别进行分类,而不是按"风"、"雅"、"颂"来分类。最晚到春秋中期时,《诗》已经取得经典的地位,其经典化大致沿着礼仪用乐和言语交际两条路径进行的。

    2012年12期 No.188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历史纵横

  • 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

    谷正;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机制等维度对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细致梳理。这种剖析既拓展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阈,又有利于深化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中地位的全面理解。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坚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遵义会议推动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向保障;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顺利通过应对复杂问题能力的考验,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为党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妥善处理了党内"左"倾错误,为党在此后处理党内错误树立了榜样,从而有助于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建立党内纠错机制。

    2012年12期 No.18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1 ]
  • 论西汉政论文的政治适应

    王长顺;

    政治生态的变化影响政论文。西汉一代,政论文适应着政治需要。反思历史教训,阐说治国方略,是政论散文对汉初政治治理需求的适应;论析经济问题,张目意识形态,是政论散文对西汉中期集权政治的适应;阐说为君之道,劝诫奢侈暴政,是政论文对西汉后期衰败危局的适应。

    2012年12期 No.188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语言与文化

  • 从《尔雅》动物名词探古人的直观具象思维

    谢美英;

    《尔雅》"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个单元中收录了大量的动物专名。这些词语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思维类化,并借助语言外显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尔雅》动物名词时,应该注意当时人们是如何将客观对象的物与主体意识中的感觉形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现存语言世界得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尔雅》中动物名词,揭示隐含于其中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直观具象思维模式和特点。

    2012年12期 No.188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8 ]

区域发展与战略

  • 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为例

    邢军伟;荣宏庆;

    互动合作机制是区域互动合作成功的关键。区域间互动合作需要两大条件:互动动力和对非规范行为的约束,存在两大风险:利益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文章在分析区域互动合作的两大条件和两大风险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互动合作机制体系框架。区域互动合作机制的内在构建分别是动力机制、协调与约束机制、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和信息交互机制。以辽宁的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互动为例,提出四点关于建构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之间区域互动合作机制的思路。

    2012年12期 No.188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广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

    余锦龙;

    近代以来,团结合作是广西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挑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广西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的广西民族关系有重要意义。

    2012年12期 No.188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