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家

名家访谈

  • 体育旅游:发展需求与研究现实——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郑向敏教授访谈

    郑向敏;宋伟;

    郑向敏教授作为旅游学界的领军人物,有非常强的学术敏锐性和前瞻性,他开创和建立了旅游安全领域研究的国家高地,并早在21世纪初就同步开始了体育与旅游、运动与休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系列研究成果。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与旅游融合交叉的新型业态,虽起步晚,但在我国发展速度迅猛。通过访谈,郑向敏教授从体育旅游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体育旅游专业建设与体育旅游研究现实等方面为我们阐述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历史和广阔前景。

    2020年07期 No.279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名家特稿

  • 体育旅游: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

    郑向敏;

    体育旅游既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融产生的新型业态,也成为旅游学与体育学交融产生的、属于社会文化科学的一门多学科交融的新专业。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体育旅游不仅在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上不明晰,在研究对象、研究体系架构和方法应用等方面也模糊不清。文章基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宏观视角和研究逻辑角度,试图通过体育旅游本质要素分析和逻辑起点辨析来认知并建构体育旅游理论体系,从专业源头及学科种属的"家族相似性"辨析学科属性,从方法的传承、依附与突破视角来探索体育旅游研究方法体系,从结构与层次建构逻辑来剖析体育旅游的研究框架。

    2020年07期 No.279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69 ]

博导新论

  •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性原则

    李佃来;

    与其他绝大部分政治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由以形成的一个最根本原则,是历史性原则。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深刻性和思想活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由历史性原则所铸就的。要全面理解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性原则,我们尤其需要看到三点:一是马克思政治哲学规范论基础的证成,有赖于对现实历史的深刻考察;二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性原则,是随着马克思对历史的发现和揭示而得到昭显的;三是在马克思对未来"新政治"的规范性建构中,历史性依然是占据主线的理论原则。如果切实地抓住了历史性原则,并自觉地根据这一原则来阐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以及由此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我们就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引向正确的轨道,并能够为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讨奠定新的坚实基础。

    2020年07期 No.279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6 ]

哲学与当今世界

  • 马克思历史发展道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中国意义

    赵立;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道路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却长期遭受西方学者的批评,他们指责马克思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并且宣称这一理论是"线性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成就有力佐证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但是,西方学者却指责"中国道路"是对马克思历史发展道路理论的证伪。"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是奠基于马克思的历史发展道路理论之上的,如何科学回应西方学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试图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深度梳理马克思对于历史发展道路理论的科学诠释。具体来说,通过梳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起源理论、落后国家发展理论及社会形态理论,回应西方学者对历史发展道路理论的误读,为科学认识"中国道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0年07期 No.27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

    李永强;李杰;刘金菊;

    社会动员力作为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政治能力,与中国革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缘何会有社会动员力?本研究从合法性、合伦理性与合情感性此三重逻辑展开思考,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的生成基础,尝试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动员力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探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2020年07期 No.279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50 ]

旅游时空_旅游理论与实践

  • 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与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

    周晶晶;

    文章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因素入手,根据2015-2019年旅游消费规模、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市场人群和旅游消费形式等相关数据研究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从当今旅游目的这一角度出发,对不同旅游目的占比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思考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结果表明:旅游消费规模日益壮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旅游消费市场人群逐渐年轻化,旅游消费形式更加多样化,新型旅游产业正在逐步向全域旅游和高品质旅游的方向平稳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与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推动旅游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然而新型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又刺激了旅游消费市场。把握旅游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向,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法制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2020年07期 No.27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6 ]
  • 景观评价下的城市水岸步行旅游圈景观优化策略

    周超;汪瑞霞;赵忠超;

    我国经济结构特征是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程度属发展中国家。有序地将城、乡二元组合的经济模式进行优化并协调两者的均衡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和发展及乡村、城市间旅游关系的密切。城乡旅游均衡、协调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重要方针和策略。目前,在我国城乡旅游中传统文化和城镇地域特色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找出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旨在为促进城乡旅游文化、地域特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20年07期 No.279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旅游时空_乡村振兴与旅游

  • 文化原真性、地方依恋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基于民族旅游村寨居民视角的实证研究

    马东艳;

    文章基于居民视角,从文化原真性、地方依恋两个维度探讨了其对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度的影响,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原真性和地方依恋能够强化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结论证实,文化原真性是影响民族村寨居民地方依恋和支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文化原真性维护与"地方"策略,提高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真实性感知研究主要集中于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上,对居民旅游真实性感知主体缺位的关注相对不足。以期本研究方向的拓展能为未来这类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有益探索。

    2020年07期 No.27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2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88 ]
  • 乡村旅游视角下的墙体景观设计

    张馨月;

    随着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得以提速,优秀的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有利于反哺乡村旅游经济,两者间相得益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乡村整体规划与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代表着村庄形象的墙体景观设计,它在提升乡村旅游价值、传播乡村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墙体景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引发出对乡村旅游墙体景观设计存在问题的思考,通过确定墙体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深入透析的景观的构成、主题再现、系统分析等的墙体景观设计的方法,意在完善乡村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和推动我国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2020年07期 No.27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 ]

旅游时空_旅游文化与产业

  •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传播——基于内蒙古红色资源的解读

    张迪;崔燕;

    红色文化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结合的专项旅游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独特,留有许多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我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管理和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缺少多元利用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传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法,并以SWTO为分析基础,在对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策略,以期为我国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2020年07期 No.27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2K]
    [下载次数:2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79 ]
  • 红色旅游与新时代政德教育的融合互促

    王晓菊;徐利兰;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红色旅游凭借鲜活性、互动性与震撼性优势成为政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政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红色文化与体验经济的结晶,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以文化消费、虚拟体验为全新亮点的当代经济体系背景下,必然受到来自社会体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体制引领、组织规范、人才及平台的支撑形成的综合保障,就要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从而确保教育功能的精准定位、资源高效利用与全面系统优化,构建红色旅游与政德教育良性互动新格局。

    2020年07期 No.27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9 ]

经管新视野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审计中的拓展与应用

    蒋彭阳;刘玉仙;

    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基石与重要保障,国家审计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国家审计制度恢复确立以来,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国审计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度传承,系统借鉴了国际社会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很好地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民主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审计工作,将其上升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出发,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借此持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契机,从其方法论的整体性出发,结合我国的审计实际和改革发展里程及事实,在政治性、人民性、发展性、全面性等层面,探讨其中的审计思维以及拓展内容,借此提升审计监督的未来空间。

    2020年07期 No.27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传统中国社会土地从“均分”到集中的周期演变规律及现实价值

    罗红云;马长发;

    自"井田制"瓦解之后,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土地均分"到集中的不断轮回。究其原因,经济因素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规律性结论:第一,一个朝代在初创时期,实行"土地均分"和对土地交易的限制有助于社会稳定,但不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随着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和土地交易的自由化,土地的所有权向少数人集中,导致土地分配的两极分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第二,土地私有产权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是土地从"均分"到集中演变的制度、技术基础和根本原因。第三,基于私有产权的自由市场制度存在从"均分"到集中、从竞争到垄断和收入分配两极化的倾向。在建国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国农业面临从个体小农经济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的历史节点,本研究启示我们,我国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既要通过土地集中提高农业生产力,又要防止两级分化的社会矛盾,在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2020年07期 No.27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6 ]
  • 从跟随到赶超——中国铁路技术进步的策略分析(1949-2019)

    肜新春;

    新中国铁路产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技术进步层面,实现了由跟随模仿到赶超的路径转换,中国铁路技术进步无疑遵循了经济学的有关理念和制度设计:国家规划与行业发展高度契合,市场换技术的合理规制完成了从适宜性技术引进到有效扩散的转变。当然,比照交通业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铁路技术进步由跟随到赶超的过程中,为保持行业领先主导地位,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

    2020年07期 No.279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2 ]
  • 西方收入不平等的危机、根源及重构平等繁荣社会的道路选择

    吕明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学家集体反思。在危机中,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表现得既无效率也不稳定;政府也没有及时纠正市场失灵;甚至经济体制和政府出发点就是不公平的。时至今日,危机表面已经平息,但其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惯性缺陷依然存在。西方社会财富金字塔顶层和底层民众收入不平等表象下,折射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监管乏力等深层危机,暴露出西方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诸多弊端,彰显了寻租等掠夺性行为的危害性及繁荣的脆弱性。这种极度的不平等亟待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有所作为,只有平等的社会才能呈现出和谐与大繁荣,由此可以试图从政策、制度、文化等三个维度去试图重建平等繁荣的西方社会。

    2020年07期 No.279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资金审计困境与对策

    吴江;金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来加快了农村体育现代化和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二来促进农村体育人口井喷式成长,三来完善了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布局。但是,农村体育资金审计,仍然存在建设资金的投入有限、建设资金利用效率低、建设资金的投资主体单一、建设资金预算编制不合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农村体育资金审计的创新对策,包括:加强农村体育资金的事前审计、进一步丰富农村体育的投资主体、提升农村体育资金的审计绩效、围绕"资金安全监管"进行资金的投入拨付和使用管理审计。

    2020年07期 No.279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法学与法制建设

  • 系统治理视阈下党内法规执行力问题

    禹竹蕊;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七十年风风雨雨,党内法规在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制度建设也为"中国之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系统治理列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所要做到的"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再次予以重申和强调。系统治理既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既观照常态化治理也关涉应急化治理,是走向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式方法,也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系统治理中,明确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的目标定位,通过系列措施确保制度落实,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深化改革、系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07期 No.279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8 ]
  • 刑法视阈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解读

    刘伟;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准确适用的前提是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正确认定,可识别性和隐私性"两标准判断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迅猛变化,对个人信息的界定应坚持采用"要件特征判断法",将专属性、权利性、私密性、可识别性和应受保护性作为基本构成要件予以综合衡量。对敏感性强、事关个人安全的行踪轨迹信息,则更需实行特殊性保护,并且适用精细化的实质判断。

    2020年07期 No.279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1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6 ]
  • 行贿罪司法控制策略的实证分析与省思——以106份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杨遇豪;

    通过对2019年行贿罪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我国在行贿罪的司法控制策略上虽打击力度有所提升,但打击重点不明,量刑不均衡。其原因在于司法实践对行贿罪的刑事政策出现选择困境。为更好地实现对行贿罪的打击效果,应当对行贿罪采取"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并从扩大行贿罪的处罚范围,规范量刑情节的运用,区分打击重点,坚持刑罚的轻缓化四个方面完善对行贿罪的治理对策。

    2020年07期 No.279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0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正当防卫判断中定量因素的地位重置

    麦买提·乌斯曼;

    正当防卫中定量因素的准确定位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当前司法实务中错误的定位使定量因素成了正当防卫的法理根据及其成立条件中所应考虑的因素,但其结果就是不当地限定了正当防卫的成立范围或者否定了正当防卫行为。从理论上来论,犯罪是质和量的统一,具体到正当防卫,对于正当防卫的法理根据和成立等质的要件部分不应考虑定量因素,其原因是,作为正当防卫法理根据与定量因素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同时,行为是正当防卫成立的基准并非定量因素。根据刑法规定,在定量因素的影响下防卫人有可能成立防卫过当。所以,应将定量因素明确认定为正当防卫限度判断的一般性标准。

    2020年07期 No.279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7 ]

人文家园_教育新探索

  • 铸造青年成长的政治之魂——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论述

    刘小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先后在不同场合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有不少关于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既正确定位青年政治引领的前进方向、鲜明确立青年政治引领的基本目标,又深刻阐明青年政治引领的主要内容、清晰指明青年政治引领的实现路径,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020年07期 No.279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9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9 ]
  • 冷战时期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

    胡天国;李玲;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事业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冷战时期,由于澳大利亚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优势,受到冷战的波及较小,在冷战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首先,冷战时期,澳大利亚大学的数量急剧增长;其次,澳大利亚实施的英国教育制度,却在美国化。而且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非大学机构也可提供大学课程,澳大利亚大学可以换专业与学校,澳大利亚大学的奖学金普遍较少,强调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都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2020年07期 No.279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人文家园_语言与文化

  • 跨文化适应性视阈下媒介接触行为探析

    孙庚;田嵩;

    从跨文化传播的学术视角,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媒介环境下,以在京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对留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媒介使用在语言学习、人际交往、对留学生活满意度及对中国社会好感度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建立路径分析模型来探究在华留学生活的适应性、满意度和好感度对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能力建言,建议挖掘社交媒体优势、发掘智能手机在汉语教学及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国际教育中重视人际传播的有效性。

    2020年07期 No.279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3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3 ]
  • 都市空间中的书画艺术品消费

    邢玉翠;周敏;

    都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消费主义的盛行,也使传统书画艺术品市场产生了两套相互制约而又协调统一的消费逻辑。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熏陶、审美的不同、购买力的差异以及媒体的传播都是影响书画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还促进了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多元发展。文章从都市空间中的书画艺术品消费研究出发,通过对消费逻辑、影响因素以及购买行为的分析,总结了都市空间中适合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为培育成熟的书画艺术品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

    2020年07期 No.279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及传播路径

    李强;

    红色文化在我国具有特定政治内涵和价值意义,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奠基石和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这个群体创造的,主要由一系列思想、观念、精神构成的理论意识文化。理论意识文化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普遍力量,需要转化为让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心理文化,这就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红色旅游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坚守和践行的主流社会观念和价值,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

    2020年07期 No.279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2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61 ]
  • 集体记忆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理路

    苏黄菲菲;

    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耦合共生,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逻辑关联。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迫切需要唤醒集体记忆。面向未来,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尤须建构集体记忆的精神信仰。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出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强化路径可以从政治基础、价值归属、身份屏障、情感高地四个层面展开,以利于对其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的把握。

    2020年07期 No.279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下载次数:1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66 ]

  • 本刊声明

    <正>近来,不断有作者来电向我刊反映,一些中介组织和个人冒用《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名义征稿,收取相关费用,欺诈投稿人,严重损害了我刊名誉。在此,我刊严正声明:从未委托和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组稿、征稿,亦无任何形式的用稿通知。同时,我刊将保留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2020年07期 No.279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下载本期数据